唤醒沉睡的可燃冰
2013-08-26罗佐县
罗佐县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2004年进入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所,研究方向为石油公司发展战略与能源结构转型,在多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200多篇。
我国可燃冰资源储量丰富,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应该未雨绸缪,考虑发展可燃冰产业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宣布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成功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意味着日本经过数年发展积累和沉淀后在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此举对日本乃至全球油气产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1965年,前苏联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麦索亚哈油气田区首次证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及其矿藏的存在,并证实其具有商业开发价值。之后美国和加拿大相继在阿拉斯加、马更些三角洲等陆上冻土区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进入21世纪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已开始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进行了地质勘探和工艺技术上的准备,并将开采试验的时间表列入了国家的研究和开发纲要。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其资源潜力和开发价值虽已为世界所公认,但迟迟没有进入商业化生产,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技术。日本此次从可燃冰中成功分离甲烷气体具有重要意义,有可能拉开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的序幕。
日本资源极度贫乏,天然气消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天然气需求增长尤为迅猛。日本购买天然气的价格与原油价格联动(JCC价格),在近几年油价高位运行条件下,日本的天然气需求付出了高成本的代价。随着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天然气需求出现增长,日本从亚太天然气市场获取天然气的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日本国内开采本土天然气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及严重依赖外部市场供应成为日本加快可燃冰开采的主要动力。
此外,日本在可燃冰前期研发和勘查工作方面已有丰富的积累和沉淀。日本对可燃冰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5年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在日本石油公司(JNOC)成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促进委员会(1995~2000年)。同年,在该委员会的领导下,JNOC和日本地质调查局联合10家石油天然气私营企业,制定了特别研究计划《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该计划从1995年到1999年,历经5年,总投资150亿日元。其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可燃冰的物理性质,掌握其产地、地质产状及其分布规律。到2000年,日本已基本完成了周边海域的资源调查与评价,圈定了12块远景矿区,总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200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表了《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正式启动了为时18年的甲烷水合物的开发性研究。由于日本政府重视,经费投入充分,可燃冰研发在日本发展极为迅速。短短几年,日本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除日本外,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家政府也分别制定了有关可燃冰的长期研究计划,同时计划在5~10年内实现商业开采。比较而言,日本的步子最大,取得的进展也相对显著。日本能在可燃冰开发中取得大突破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当前全球非常规油气产业已经取得了成功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就是例子。可燃冰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受其影响具有必然性。一定程度上说,日本成功从可燃冰中分离甲烷气体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当前我国已进入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估计还将保持上升。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在此形势下,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若再保持增长,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是能源安全风险。
据专家估计,我国可燃冰资源储量丰富,约为800亿吨油当量,其中陆域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建议我国借鉴日本的经验和做法,未雨绸缪,考虑发展可燃冰产业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积极加以落实,明确发展阶段和目标,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力度,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确保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