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移”与“东进”重构石油石化格局
2013-08-26李雪静
□ 李雪静
全球石油石化发展呈现出新格局:石油生产重心“西移”,炼油生产中心“东进”,这一趋势值得关注。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统计和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相比2011年3.8%的增速有所降低,但仍达到3.2%。中国的增速为7.8%,仍保持世界最高发展速度,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全球石油生产和炼油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石油生产重心“西移”、炼油生产中心“东进”的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世界石油开发中心 “西移”
世界石油生产中心的“西移”趋势主要表现为:地处西半球的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等美洲国家石油储产量近年来大幅增长,正逐步成为继中东之后,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兴热点区域。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统计,受益于近年来页岩油气的大力发展,2012年美国石油产量达到3.16亿吨,比上年增长11.8%,年均增速为美国石油业1859年以来的最大值,其产量排名世界第三。加拿大依靠丰富的油砂资源,石油储量跃至全球第三,达到237.83亿吨;2012年石油产量达1.55亿吨,比上年增长6.6%。委内瑞拉依靠其巨大的重油和超重原油资源,已取代沙特成为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2012年的探明储量达到407.63亿吨,比上年发布的统计数值增长了40.91%。
2012年世界油气探明储量及石油产量统计
亚洲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和炼油增长主力
伴随着石油生产重心的西移,全球石油消费重心和炼油发展中心进一步转移至东半球国家,其中来自我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油气需求成为全球油气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全球经济曲折复苏背景下,世界石油需求重新进入上升通道,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最主要是亚洲国家。而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仍然处于疲软状态,尤其是欧洲石油需求处于下降趋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2013年2月的统计,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为8980万桶/日,比2011年增长1.1%。主要受中国等非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消费量上升以及日本由核能转向石油消费的推动。亚太国家2012年石油消费量增幅最大,增长100万桶/日,达到2950万桶/日,占世界石油需求总量的32.9%。预计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达到9070万桶/日,增长1%;其中亚洲国家消费量为2990万桶/日,年增速为1.4%,大大超过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我国2012年的石油消费量达到960万桶/日,比上年增长4%;预计2013年石油需求将达到998万桶/日,增长4%。印度2012年石油消费量达到375万桶/日,增长2.7%。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2 年世界主要国家炼油能力统计
2012年世界十大炼油厂排名
近年来全球新建炼油厂绝大部分位于亚洲和中东,欧美炼厂关闭和出售的事件频现。部分公司如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康菲公司实行了上下游分离的策略,炼油业务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炼油企业,美国赫斯公司也正在进行炼油业务剥离。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炼油总能力达到44.48亿吨/年,较上年增长4550万吨/年,增速达到1%,相比2011年0.2%的负增长有了明显回升。炼油能力的回升主要是由于亚洲炼油能力的增长,亚洲地区的炼油能力2012年增长了3600万吨/年,达到12.82亿吨/年,占全球总能力的28.8%,高于北美,稳居世界第一。北美和东欧地区炼油能力也有小幅提高,分别达到10.80亿吨/年和5.30亿吨/年。中东、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炼油能力与2011年基本持平,分别为3.64亿吨/年、3.30亿吨/年和1.61亿吨/年。西欧地区继续受经济衰退、炼厂关停等因素影响,炼油能力下降了2000万吨/年,至7.02亿吨/年。
世界炼油工业继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世界炼油工业继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共有655座炼厂,平均规模达到679万吨/年,与2003年相比,炼厂数量减少9%,但平均规模提高了19%;单厂规模持续增大,由572万吨/年上升到679万吨/年。排名世界前十的10家炼油公司的炼油能力达到16.5亿吨/年,占全球总能力的37%。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达到22家。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araguana炼油中心以47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炼厂。在全球最大的10个炼厂中,有8个炼厂位于亚洲和中东。我国的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和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的炼油能力均已超过2000万吨/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都已跻身世界十大炼油商之列。
预计未来几年,世界新建炼油项目仍将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欧美地区的炼油业务调整和重组还将继续,这促使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重心加速向具有市场潜在优势的亚洲和中东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