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人群肥胖调查与健康状况分析

2013-08-24李宁袁招红陈芳静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正常者肥胖者肥胖率

李宁,袁招红,陈芳静卉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赣州341000)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在世界广泛流行,成为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种反映肥胖状况的指标。本文收集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626例体检者体质量指数及各种相关资料,对体检人群肥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肥胖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1626例城镇居民。其中男性581例(35.7%),平均年龄(49.86±25.06)岁,女性 1045 例(64.3%),平均年龄(47.52±13.24)岁。

1.2 标本的采集和测定 清晨空腹8h后抽取静脉血。用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测,随后接受B超检查(LoGIQ-400cl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最后由经专业培训的医师按统一标准进行体格检查,并记录身高、体重和血压等数据。

1.3 诊断标准 依据BMI,将所有体检者划分为体质量正常(BMI为 18.5~<24.0kg/m2)、超重(BMI为24.0~<28.0kg/m2)、肥胖(BMI≥28.0 kg/m2)[1]。 脂肪性肝病参照中华肝脏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高血压病参照1999年WHO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3]。按试剂参考标准范围:总胆红素(TBIL)>1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μmol/L,视为异常。 其余生化指标异常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4]。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MS的诊断标准(CDS2004)[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积差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体检人群肥胖在年龄、性别分布状况 查出65.7%的体检人群为体重正常,27.1%为超重,7.2%为肥胖。男性在各年龄组肥胖分布相似,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超重肥胖率随之升高。总的来看男性的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见表1。

2.2 肥胖与脂肪肝、肝功能、肾功能结果异常的相关比较 体检人群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在脂肪肝、ALT、AST、UA这几个项目中异常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均为肥胖组异常率高于超重组,超重组异常率高于正常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在CRA异常率也有差异(P<0.05),见表2。

2.3 肥胖与代谢综合症、高血压、血脂紊乱相关比较 体检人群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在代谢综合症、SBP、DBP、TC、TG、HDL-C、LDL-C 的结果异常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3。

2.4 BMI体质量指数与各因数相关性分析 BMI与 ALT、AST、Cr、UA、SBP、DBP、GLU、TC、TG、LDL-C成正相关,与HDL-C成负相关,见表4。

表1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肥胖分布状况[n]

表2 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在脂肪肝、肝功能、肾功能结果异常率的比较[n(%)]

表3 体检人群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在代谢综合症、高血压,血脂紊乱的比较[n(%)]

表4 体质量指数与各因数相关性比较

3 讨论

本次共调查了1626例城镇居民,超重+肥胖者有557名 (占34.3%),男性超重+肥胖者有249名,超重肥胖率为42.9%,女性超重+肥胖者有308名,超重肥胖率为29.1%,高于浙江宁波北仑妇女26.4%的超重肥胖率[6]。男性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性各年龄组超重肥胖率相差不大,在40%~50%之间波动,女性超重肥胖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肥胖率亦随之升高。5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性超重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女性 (P<0.01),50岁以上各年龄组男女超重肥胖率无明显差异 (P>0.05)。可能与雌激素分泌有关,雌激素有减轻体重的作用[6]。女性大约在50岁左右绝经,失去雌激素的保护,故50岁以上女性与男性超重肥胖率无差异。本调查还显示30岁以下组男性肥胖率最高为17.3%,显示男性肥胖年轻化相当严重。

脂肪肝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综合征,本资料显示体重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6.9%、26.8%、55.6%,它们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显示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影响因素,有资料显示大多数脂肪肝主要为肝内甘油三酯沉积病理改变[8]。本研究也显示体重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之间的血脂异常率差异显著(P<0.01),特别是TG,超重者TG异常率为46.6%,肥胖者为49.6%。TG升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9],故肥胖者高血压检出率高于正常者。本次调查也显示体重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之间高血压检出率逐级升高。这与胡敏[10]的研究相一致。

本次调查显示体重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之间 ALT、AST、Cr 的 异 常 率 有 差 异 ,TBIL、DBIL、UREA的异常率无差异,说明体重增加会对肝和肾有损害,对肝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肝酶的升高,但不会出现黄疸,对肾的损害主要表现为Cr的升高。本次调查显示体重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之间代谢综合症和高尿酸血征的检出率差异显著 (P<0.01),肥胖者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超重者,超重者代谢综合症、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正常者,说明随着体重的增加,患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亦随之增大。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男性肥胖年轻化及女性肥胖老年化严重。 BMI与 ALT、AST、Cr、UA、SBP、DBP、GLU、TC、TG、LDL-C 成正相关,与 HDL-C 成负相关。显示肥胖与血脂紊乱、脂肪肝、高血压、MS、肝酶异常、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故应加强健康宣教,提倡健康生活,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减少各种代谢疾病的发生。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09.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010年修订)[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3]WHO-ISH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1999,17(2):157-83.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07-487.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症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 [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56-60.

[6]王萍群.浙江省北仑区农村妇女健康状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75-76.

[7]唐小玲,毛绍蓉.更年期雌激素、孕酮、睾酮与肥胖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2):132-133.

[8]王吉耀.脂肪肝临床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190.

[9]刘博,常玲,卢云涛.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3018-3020.

[10]胡 敏,徐群英.南昌市居民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1):110-112.

猜你喜欢

正常者肥胖者肥胖率
可信的部分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我国北方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有没有健康的肥胖者
减肥能改善睡眠
单纯肥胖不增加死亡风险
老年人心理健康自测
血尿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