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3-08-24吉维民
吉维民
(宝应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宝应 225800)
ICU重症患者大多病情重,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各种侵入性操作频繁,感染发生率较高。为了解感染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现将本院ICU感染培养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现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进入ICU病室大于48 h的患者,包括转院及死亡病例。送检标本中,痰培养220例,血培养95例,尿培养83例,其它培养12例。去除同一病例同一部位同种标本的重复菌株。阳性率为21.95%(90/410)其中有26例标本有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共分离病原菌116株。
1.2 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和按《全国临床检测操作规程》第3版执行。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9522、铜绿假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
2 结果
2.1 菌群分布 见表1。
表1 ICU患者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2.2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 见表2。
2.3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 见表3。
3 讨论
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较高,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在33.3%~66.7%,耐药率较低的有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5.0%~27.3%。未检出耐亚胺培南菌株。头孢类药物耐药原因主要是产ESBLs,ESBLs检出率为大肠埃希菌42.9%,肺炎克雷伯菌45.0%。菌血症,败血症是ICU患者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血培养是诊断重要依据,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ICU患者血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2]报导一致 。
表2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3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铜绿假单胞菌仍是检出率最高的非发酵菌病原菌,占13.8%,是ICU患者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严重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爆发流行。该菌耐药性强、耐药谱广,其耐药机制主要有:碳青霉烯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主动外排泵的过量表达,高产AmpC酶伴外膜孔蛋白的丢失。产金属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之一[3]。对其较敏感的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8.8%,其余耐药率较高。因为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临床非发酵菌所占病原菌比例呈逐渐增高趋势[4]。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100%,其次为红霉素66.7%。较低的有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肺炎链球菌首选药物仍为青霉素。肠球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肠球菌属引起的感染,对其引起的严重感染、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应使用万古霉素治疗[5]。将万古霉素作为抗菌药物的最后防线药物。
真菌检出率较高,与继发感染和二重感染有关。侵袭性念珠菌病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11.2%,其致病力强,死亡率高[6],因它能分泌磷脂酶A和溶血磷脂酶,前者能将机体上皮细胞破坏,使真菌容易侵入机体细胞内进行繁殖,后者由该菌分泌,以保护自身的生长繁殖。
[1]宁丽萍.2010-2011年我院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86-88.
[2]马序竹,吕媛,薛峰.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47-5151.
[3]卢月梅,吴劲松,吴伟元,等.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杂志,2010,22(3):267-269.
[4]吉维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1,16(32):39-40.
[5]吉维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联用体外抗菌活性的检测[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2):196-197.
[6]孔倩倩,廖红,李芳秋,等.白色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N末端肽段S的原核细胞表达及鉴定[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9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