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比率正常值的应用价值
2013-08-24程若勤金红花王化敏
程若勤,金红花,王化敏,杨 卫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430064)
在腰椎侧位X线平片上,第12胸椎(twelfth thoracic vertebra,T12)及第1腰椎(first lumbar vertebra,L1)椎体呈轻度楔形,教科书中描述为正常解剖变异,但正常解剖变异与异常之间,无一明确界限,放射科和临床科室医生在作出判断时,常感困难[1]。现将本院根据300例健康成人腰椎侧位片的测量,并与60例轻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照比较,分别确定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比率正常值,试图为临床T12及L1轻度压缩性骨折平片的诊断及其鉴别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本院拍摄的成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含T12)220例,腰椎侧位片80例为对照组(无明显骨质疏松和临床无创伤史记载者),其中,男200例,女100例,年龄20~59岁,平均38.9岁。另选择同期拍摄的成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T12轻度压缩性骨折24例、L1轻度压缩性骨折3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58岁,平均37.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腰椎侧位片投照技术:应用岛津150XB-500mA X线机,电压90kV,电流300mA;均取常规位置摄片,腰椎以L2为中心,焦片距离为90cm。测量方法:在侧位片中使用透明尺(最小刻度为1mm)测量T12、L1的前后缘高度,以椎体上、下缘最凸点的垂直距离作为前缘高度,以椎体近片侧与远片侧所形成上下双峰间均点的垂直距离作为后缘高度。
1.3 轻度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 T12、L1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比率(anterior and posterior edge height ratio of the twelfth thoracic and first lumbar vertebra,T12a/p、L1a/p)≥2/3,并至少具有一项压缩性骨折的其他直接征象,如椎体前缘骨皮质皱褶、断裂、隆起、嵌入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观测所得数据均为正态计量资料且组间方差齐,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T12a/p、L1a/p与性别的关系 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样本的T12a/p、L1a/p均近似于一种正态分布,男性T12a/p、L1a/p较女性小,男性T12、L1楔形程度较女性大,见表1。对照组男性与女性T12a/p及L1a/p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成人T12及L1楔形程度与年龄大小无关,见表2。观察组男性、女性T12a/p、L1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人T12及L1轻度压缩性骨折后男性楔形程度大于女性。见表3。
表1 对照组T12a/p及L1a/p测量结果
表2 对照组T12a/p及L1a/p测量结果与年龄的关系
续表2 对照组T12a/p及L1a/p测量结果与年龄的关系
表3 观察组 T12a/p、L1a/p测量结果
对照组男200例及女100例观察值都大于其相对应的观察组,取单侧99%下限值作为正常下限为宜,男性T12a/p正常值单侧99%范围的下限为0.78;女性T12a/p正常值单侧99%范围的下限为0.79。
对照组男200例及女100例观察值与其相对应的骨折组各有1例重叠。应用正态分布法计算,男性L1a/p正常值单侧98%范围的下限为0.79;女性L1a/p正常值单侧98%范围的下限为0.80。
3 讨 论
国外测量脊柱的方法较多[2-4],判断椎体楔形正常与否,国外学者Lauridsen认为用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比值(a/p)表示楔形程度为佳。他选择的测量点是在椎体前后缘内2 mm处。国内学者将椎体前后缘高度相差8mm以上,作为判断椎体有无压缩性骨折的标准[4]。本文对T12、L1楔形程度的测量点为椎体前后角缘顶点,数据采用a/p比值。并在进行T12a/p、L1a/p研究的同时,计算了T12及L1椎体后缘高度与前缘高度之差,然后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发现当2个椎体的后缘高度与前缘高度之差相等时,各自椎体的楔形程度却不一定相同,而当2个椎体前高和后高比值(a/p)相等时,其椎体的楔形程度必定相同。由此可见,以绝对值表示椎体的后缘高度与前缘高度之差反映椎体楔形程度不够准确,而以相对值表示的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比值能准确地反映出椎体楔形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T12、L1楔形程度均超过女性,楔形程度与年龄无关。原因:(1)本研究对照组以无创伤史、片中无任何骨质病变者为研究对象。(2)取测量点不尽相同。(3)种族和地区也可能有差异。(4)特别是本文经与骨折组对照确定正常值范围更为妥当。
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于活动范围较大的脊椎[5-6],以胸腰段最常见,占所有胸腰椎骨折的48%[7-9]。损伤机制为脊柱过屈,引起前柱的压缩。轻微者,椎体仅轻度楔形变,诊断不易。特别是脊柱因年老或其他疾病而有骨质疏松时,轻微或不注意的传递力量所引起的骨折,缺乏明确创伤史,绝大多数仅表现为椎体楔形变,诊断就更加困难[10-12]。本研究确立的T12a/p、L1a/p正常值范围,对于判断T12及L1有无轻度压缩性骨折可提供一客观衡量的指标。
在运用此指标时应注意:(1)当上、下相邻数个椎体均无楔形变,而T12L1a/p和(或)L1a/p小于最小正常值,加之典型的创伤史和压痛点位于该椎体,或有明显骨质疏松,虽无压缩性骨折的其他直接征象(包括正位片),亦应诊断为压缩性骨折。(2)当上、下相邻数个椎体均无楔形变,仅 T12a/p和(或)L1a/p小于最小正常值,而无临床骨折体征及X线征象,仍应认为属于正常解剖变异。但需追踪观察,不应轻易放过[13]。(3)当T12a/p和(或)L1a/p大于最小正常值,加之无压缩性骨折的其他直接征象(包括正位片),虽有典型的创伤史和压痛点位于该椎体,也应认为椎体楔形为正常解剖变异。(4)当T12a/p和(或)L1a/p大于最小正常值,但具有压缩性骨折的其他直接征象(包括正位片),无疑应诊断为压缩性骨折。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本组出现概率仅3.7%。
椎体楔形变并非骨折所特有,如青年性脊柱后突症(Scheuermann病)、Kummel病、转移性骨肿瘤等病均可引起椎体楔形变[14]。但是,一旦确定了椎体楔形变存在,且非属解剖变异,再根据X线其他征象及临床表现,对上述疾病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个别病例诊断仍然困难者,建议作核磁共振检查。
[1] 王水桥,张龙君,陈建良,等.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漏诊原因分析[J].中医正骨,2011,23(6):812-814.
[2] Busscher I,Ploegmakers JJ,Verkerke GJ,et al.Comparative anatomical dimensions of the complete human and porcine spine[J].Eur Spine J,2010,19(7):1104-1114.
[3] Dath R,Ebinesan AD,Porter KM,et al.Anatomical measurements of porcine lumbar vertebrae[J].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07,22(5):607-613.
[4] 叶永刚,黄载星,文德福.腰椎椎体楔形改变的X线影像诊断[J].吉林医学,2011,32(16):3191-3193.
[5] 吴恩惠,冯敢生,白人驹,等.医学影像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
[6] Rolling-Hoff M,Zarg-Hooni K,Dargel J,et al.The present role of vertebro plasty and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fres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Minerva Chir,2010,65(4):429-437.
[7] 白人驹,马大庆,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67.
[8] 贺用礼,刘平均,王长青,等.胸腰椎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9):7-10.
[9] 黄志明,黄久莉,熊涛,等.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24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66-68.
[10]孙钢,金鹏,李敏,等.压缩性骨折椎体真空征的病理与影像表现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2):151-153.
[11]邹文,朱美忠,胡天志,等.电磁导航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1例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5):1484-1485.
[12]庾伟中.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67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61-2162.
[13]Ben-Hatira F,Saidane K,Mrabet A.A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the human lumbar unit including the spinal cord[J].J Biomed Sci Eng,2012,5(3):146-152.
[14]Takebayashi T,Takashima H,Yoshimoto M,et al.Analysis of degenerative discs in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using MRI T2mapping[J].Open J Radiol,2012,2(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