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包装饮用水标准现状分析及建议

2013-08-24中国计量学院元伊玲朱培武金露燕

大众标准化 2013年10期
关键词:纯净水矿物质国家标准

● 中国计量学院 元伊玲 朱培武 金露燕

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中,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天然泉水、太空水、蒸馏水等各种包装饮用水的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各类包装饮用水执行着不同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随着社会标准意识的不断增强,包装饮用水标准积累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包装饮用水标准指标冲突、使用混乱等对消费者的权益、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包装饮用水定义及标准现状

当前我国对各类包装饮用水的定义由国家标准GB10789-2007《饮料通则》和各类饮用水标准确定,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以及其他包装饮用水对水源质量和加工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生产加工工艺。纯净水的通用加工工艺是蒸馏法、去离子法或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要求去除水中矿物质等物质,不含任何添加剂。天然净水、天然水、天然山泉水等具备天然属性的饮用水的加工工艺允许通过过滤、杀菌等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有害成分,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但不允许添加任何化学添加物和不得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灌装。矿物质水的加工工艺是对自来水纯浄化加工,添加矿物质,杀菌处理后灌装而成。目前矿物质水生产企业为盈利和宣传的需要,添加矿物质种类较为混乱,主要依照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与限量添加。

迄今为止,我国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体系分类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其他包装饮用水。经对国内标准文献进行检索,目前与包装饮用水密切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和主要的地方标准情况如表1所示。国家层面有4项强制性标准,两项为卫生标准,两项为产品标准,涵盖包装饮用水、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地方层面主要以天然类饮用水为主,浙江、广东、重庆等地依据自生水源优势和特征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标准性质以强制性为主。广东和重庆的饮用水地方标准是2011年卫生部印发《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后由地方卫生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表1 我国包装饮用水的相关标准

包装饮用水标准指标对比分析

对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和天然类饮用水标准间差异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1.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间差异分析

包装饮用水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涉及产品的指标项目与水平。就包装饮用水而言,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3大部分。

(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 4项 2级指标。GB19298-2003、GB17323-1998、GB17324-2003、GB8537-2008的感官要求指标对比状况见表2。在色度方面,GB17323-1998和GB17324-2003的指标要求最高,GB8537-2008的要求相对较低。除了GB8537-2008外,其他3项标准对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的指标要求相同。GB8537-2008因其水源特征,对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的要求允许矿物质带来的影响。总体而言,4项国家标准在感官要求指标方面差异不大。

表2 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感官要求对比

(2)理化指标

4项饮用水国家标准根据各自制定目的、原则、应用范围等的不同,控制指标也有较大差异。笔者对有两项及以上标准中设有的共同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详见表3。共同理化指标有22项,其中无机指标有15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2项,物理性状有2项,大多数是毒理性较强的物质。GB17323-1998和GB17324-2003总体要求相近,仅在亚硝酸盐和四氯化碳的2个指标上有差异,GB17324-2003要求高于GB17323-1998。GB19298-2003与GB17323-1998理化指标要求比较接近,共同的控制指标数为14项,其中13项完全相同,仅在耗氧量这个指标上GB17323-1998高于GB19298-2003。GB8537-2008在镉、氰化物、亚氯酸盐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4项指标上较其他标准的要求更严格。

表3 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理化指标对比(部分)

表4 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微生物指标对比(部分)

(3)微生物指标的差异

目前,包装饮用水主要风险之一是微生物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中也明确提出: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与饮用水有关的安全问题大多来自于微生物,并将微生物问题列为首位。要确保充足供应微生物安全的饮用水,并保证水的可接受性,以防止消费者饮用有潜在微生物威胁的不安全水。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微生物指标对比状况见表4。国标GB8537-2008除了大肠杆菌群,还有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指标。GB17323-1998和GB17324-2003的微生物指标相同。GB19298-2003的微生物指标的标准低于前两者。

2.天然类饮用水标准间差异分析

天然类水源在我国分布较为复杂,形成的包装饮用水各具特色,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制定了各类标准。标准名称和覆盖范围在表达上有较为明显的不一致,但对其内容指标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其中某些标准应合并归类,某些地方标准的指标应直接引用上级标准。天然类包装饮用水的标准主要有GB8537-2009、DB13/T1269-2010、DB33/383-2005、DBS50/006-2011、DBS44/001-2011、DB44/116-2000。下文就从感官要求、理化要求和感官指标分析这6项标准的差异。

(1)感官指标的差异

在感官指标要求方面,DB44/116-2000是最为严格的,其色度和浑浊度在现有同类标准中要求最为严格。DBS50/006-2011和DBS44/001-2011感官要求的标准相同。GB8537-2008标准的各项指标最为宽松,详情见表5。

(2)理化指标的差异

DB13/T1269-2010的全部理化要求直接引用国标GB8537-2008执行,表6中不再单独列出DB13/T 1269-2010。GB8537-2008与DBS44/001-2011标准相近,有21项共同指标,其中有14项完全相同,锰、硝酸盐、耗氧量和总β放射性这4项DBS44/001-2011的标准比GB8537-2008严格,亚硝酸盐、亚氯酸盐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这3项指标GB8537-2008比较严格。DB33/383-2005和DB44/116-2000有21项共同指标,其中12项指标完全相同,另外9项指标DB44/116-2000比DB33/383-2005严格。DB33/383-2005的理化要求高于 DB44/116-2000。DBS50/006-2011与 DBS44/001-2011有6项共同指标,其中5项相同,硝酸盐指标DBS50/006-2011标准低于DBS44/001-2011。DBS50/006-2011有5项不同于DBS44/001-2011的指标,DBS 44/001-2011有16项不同于前者的。DBS50/006-2011

理化要求的指标数目较少,标准指标也不如DBS44/001-2011严格。

表5 包装天然类饮用水标准感官要求对比

(3)微生物指标的差异

现行天然类饮用水标准中DB44/116-2000在微生物指标上要求最高。GB8537-2008和DB13/T1269-2010在微生物指标上的标准相同。DB33/383-2005、DBS50/006-2011及DBS44/001-2011标准相同,低于DB44/116-2000的标准,详见表7。

对策与建议

对包装饮用水现行标准的项目设置和指标水平对比后,结合目前市场上包装饮用水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从标准化角度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快各级标准梳理,构建体系化

按目前我国标准管理体制,国内分为4级,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包装饮用水产业具有多样性,水源具有复杂性,加之各级标准制定机构众多、职责正处于调整中,以致现行的包装饮用水标准繁多复杂。为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确定牵头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各级饮用水标准的梳理整合,在此基础上提升标准修订进度,构建起结构完整、适应行业需求的饮用水标准体系。

表6 包装天然类饮用水标准理化指标对比

2.规范商品命名规则,实现统一化

政府部门应关注到包装饮用水名称繁多的问题,除本文研究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外,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标准。企业以逐利为目标,在产品销售中使用夸张、独特的词汇吸引消费者,并规避现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对其的规定,制定各类企业标准。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当规范包装饮用水商品的命名规则,要求各企业将其生产的饮用水根据产品定义、生产过程、加工工艺以及各项理化指标等的符合程度来对应相匹配的饮用水标准,尽量减免生产商钻“标准空白”的漏洞。对于未纳入已有命名范围内的应执行饮用水基础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身技术提高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保持包装饮用水市场的有序性。

3.加强企业标准管理,信息公开化

由于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科技水平的提升,企业也逐渐成为参与制定标准的主导。企业制定自身产品标准也是推动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对于企业产品标准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仅少数地方的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公开产品标准内容。大部分企业以所谓的“机密”为由拒绝公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监督、公众意识的觉醒,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开化成为必然的趋势。笔者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快构建企业产品标准信息管理平台,首先将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产品标准纳入平台管理之中,既有利于政府的宏观管理、社会的强力监督,也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和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和规范。

4.加强标准科学修订,促进科学化

标准的制定需要严谨的科学依据,科技的发展可以促进指标数据的完整性,同时标准也可用来促进科技的发展。产品标准、卫生标准是对产品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合法性给予的法规性肯定和规范,也是对生产企业和用户消费者的一种权威性正确引导。目前,纯净水标准中某些指标存在“不科学、不安全”的地方,例如水中pH值对人体健康是重要指标,低酸值水作为人体的饮用水缺乏科学的根据作为指导。人体血液pH值范围为7.3~7.45,纯净水pH值为5~7,下限值甚至低于酸雨污染的指标5.6。各类包装饮用水在共性指标上也应趋于一致,而非目前各立山头。在标准研制过程中,确立基准标准,其他标准(特别是下级标准)应直接引用基准标准的要求,保持标准的动态性,避免因标准修订不及时对市场造成的混乱。同时,根据行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加强标准复审工作,确保标准体系的动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表7 包装天然类饮用水标准微生物指标对比

猜你喜欢

纯净水矿物质国家标准
为什么要喝纯净水?
为什么要喝纯净水?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喝矿物质水还是纯净水?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纯净水之谜
饲料添加抗氧化剂和有机微量矿物质可以改善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