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赛莱克特”品种草莓温室栽培技术的研究

2013-08-24刘景芬

中国果菜 2013年1期
关键词:扣棚赤霉素株距

刘景芬

(保定市草莓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0)

达赛莱克特草莓品种,是由法国引入,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系统研究,认定达赛莱克特综合性状优良,已经成为华北地区草莓主栽品种之一,增产增效显著,市场前景广阔。

1、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达赛莱克特:英文名Darselect,又名“达选”,为美国派克(Parker)×荷兰的爱尔桑塔(Elsanta)杂交而成。

秧苗标准:组织培养脱毒原种苗繁育的生产用苗,茎粗0.6cm以上、根系10条以上。

秧苗定植时间8月20~25日,土壤为中壤土质,有机质含量1.5%。

1.2 试验方法

1.2.1 适宜定植密度的确定

高畦栽培,畦高15~25cm,每畦栽两行,行距15~25cm。分别对不同的畦宽及株距进行试验栽培,进而总结出温室草莓栽培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扣棚保温时间为11月底~12月初。

以 畦 宽 70cm、75cm、80cm、85cm、90cm、95cm六个对照处理,株距以13cm、14cm、15cm、17cm、19cm、21cm、24cm、28cm八个处理。每个处理三次重复,历时两年调查统计。

1.2.2 适宜扣棚保温时间的确定

以10月25日、11月10日、11月20日、11月25日、11月30日、12月5日、12月10日、12月15日八个扣棚时间为处理,每个时间同时扣三个棚,在其它管理一致的情况下,测量结果期秧苗的株高和观察第一茬果实采收末期秧苗的矮化程度。测量主要结果期果实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每棚随机确定三个畦,单独跟踪测产。

1.2.3 赤霉素使用剂量的确定

以扣棚时间在11月30日~12月1日的三个棚,定植密度为10000株/667m2,以三个畦为一个处理单位,每个棚内,以5~11ppm范围内做七个处理,设三次重复。以每个处理为单位记录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 适宜种植密度的确定

通过两年的对比观察,在考虑充分利用土地的同时,又兼顾管理操作方便两方面,在温室栽培中,行距20~23cm,畦宽80cm最为合适,如果非脱毒苗种植,畦宽70~75cm比较合适。

?

草莓的定植密度与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及定植早晚、秧苗质量都有直接关系。在土壤有机质在1.2%以上,及时肥水管理,保定地区8月20~25日定植,在兼顾产量与鲜销及加工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达赛莱克特品种进行无毒苗栽培定植密度不宜过大,适宜的种植密度为:畦宽80cm,株距17~21cm较为合适,每667m2定植8000~10000株。非无毒苗栽培种植或定植时间偏晚或土质肥力稍差的情况下密度应适当加大。

2.2 适宜扣棚保温时间的确定

在温室保护地栽培中,根据草莓品种的休眠期长短及其对温度、光照的适应性确定其适宜的扣棚保温时间是保证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

由表2看出,在温室栽培中,该品种扣棚早,秧苗易矮化,产量低,扣棚晚,成熟晚,效益低,苗过旺,不利于密植高产。同时,果实品质与积温量及光照时数密切相关,不宜扣棚太早,否则,果实含糖量低,酸味重,难以显现该品种酸甜适度的品质特性。保定地区宜在11月25日至12月5日扣棚,在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采收为宜,所以更适合于温室的半促成栽培。

2.3 赤霉素使用剂量的确定

草莓温室栽培中借助于赤霉素的处理使秧苗打破休眠进入生长状态,是促进早熟、高产行之有效的方法。赤霉素的处理浓度品种间差异较大。赤霉素浓度低,对秧苗的提苗作用小,秧苗易矮化,花序抽生不完全,产量低,赤霉素浓度偏高对秧苗刺激作用大,使秧苗叶柄和果柄偏长,果实偏小,影响产量。赤霉素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该品种果实大小及产量的影响非常重要。

?

由表3可以看出,激素使用浓度在7ppm以下,提苗作用不明显,秧苗矮化,果柄短,花序抽生不完全,叶面积小,顶果大,但往往后续果少,产量受到影响。浓度在10ppm以上时,在棚室栽培密度大的情况下,株高在27~29cm已经偏高,影响通风见光,果柄在23cm以上,偏长,果实偏小,影响产量。株高以18~25cm,果柄长13~20cm,更利于养分的积累,果大,产量最好。所以,赤霉素浓度以8~9ppm较为合适。但赤霉素的使用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要掌握在晴天,气温高时喷洒。

3、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3.1 施足底肥,精细做畦

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鸡粪4~5方(或圈肥6~8方)+5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复合肥。

东西棚,南北畦,高畦栽培,畦宽80cm,畦面宽40~50cm,畦高15~20cm,畦一定要做的平整,精细。

3.2 定植

定植时期:8月中下旬。

定植密度:8000~10000株/667m2,每畦栽两行,株距17~21cm,行距20~23cm。

3.3 定植成活后的管理

初期管理:缓苗后,秧苗开始长出新叶,进入旺盛生长期,及时中耕、松土、除草,撇掉干枯老叶,随时掐掉匍匐茎。

9月中旬,正值花芽分化前,用磷酸二铵5kg+8kg硫酸钾/667m2,配成液体畦面浇施,然后浇水,叶面喷0.2%的磷酸二氢钾2~3次;扣棚前,结合浇水,每667m2沟施硫酸钾复合肥20kg。

3.4 扣棚及扣棚后的管理

3.4.1 扣棚保温 11月25日~12月5日扣棚最合适。扣棚后及早加盖草苫。

3.4.2 地膜覆盖 在扣棚保温后1周内撇掉老叶,覆盖黑地膜,并马上破膜提苗,地膜厚度0.008~0.015mm,膜宽80~90cm。

3.4.3 赤霉素处理 扣棚保温1周左右,地温回升后,在晴天气温高时喷8~9ppm赤霉素,每667m2用水量3桶,苗心要重点喷施。

3.4.4 温湿度控制

?

用放风时间的长短和放风口的大小及揭盖草苫的早晚,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温室内一般湿度偏高,易引起病菌的传播,冬季也要在气温高时安排适当放风,尤其在喷药浇水之后,棚内湿度在40%左右为宜。

3.4.5 辅助授粉 棚内放蜜蜂是解决温室草莓授粉的关键措施,每667m2棚放两箱蜜蜂,开花前 5~6d提前放入棚内。

3.4.6 水肥管理 由于扣棚前已浇过防冻水,为了保证棚内地温,扣棚初期适当推迟第一次浇水时间,进入开花结果期,要注意肥水管理。果实落花坐果期和第一茬果采收末期各追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冲施肥。滴灌设施的配备对果实质量的保证非常重要。

叶面喷肥:落花至结果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氯丰素等叶面肥4~6次,每10d左右一次。

3.4.7 病虫害防治 在整个草莓生育期中都要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草莓定植成活后,及时清除病虫老叶,用75%百菌清500~7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70%代森锰锌600~800倍连喷两次,每隔7~10d一次,以预防芽枯病、白粉病、褐斑病的发生,若有虫害发生,可以加1%阿维菌素3000倍或苦参碱1000倍等低毒杀虫剂防治。

扣棚初期,用速克灵烟熏剂熏棚2~3次,每7~10d一次,用抗蚜烟剂熏棚1~2次。开花前,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细致喷洒2遍。

3.4.8 其它管理 随时擗掉老叶、病虫叶、匍匐茎及多余侧芽,除顶芽外保留1~2个侧芽。及早摘除结完果的花序,加强结果后期秧苗的管理,5~6月份可以采收第二茬果实。适时揭掉草苫,去掉棚膜。

猜你喜欢

扣棚赤霉素株距
韭菜扣棚后的管理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赤霉素调控林木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谷子矮秆突变体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研究
甜查理草莓管理技术要点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