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三省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3-08-24张银田

中国动物检疫 2013年9期
关键词:村级队伍疫病

张银田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125)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实行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防疫工作的主体力量,也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础。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支出6.5亿元用于村级动物防疫员防疫工作补助。2008年,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08〕1号),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11年中央在支农惠农政策中,又为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增加200元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为真实了解当前我国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结合“走进大课堂—问计基层”集中调研活动,采取座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重点对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份的5个县6个乡镇的7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内容包括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收入、职业保险、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等。调查情况如下。

图1 年龄结构百分比

1 现状

1.1 性别 所调查的7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69名为专职,2名为兼职。其中男性70名,女性1名。

1.2 年龄结构 7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30岁以下的占12%,31至40岁的占25%,41至50岁的占38%,51至60岁的占21%,61岁以上的,占5%(见图1)。这些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是从业较久的现有乡村兽医,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占50%以上。

1.3 教育水平 7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45%,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5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5%(见图2)。如辽宁省1331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中专以下学历人员占77.68%。

图2 教育水平百分比

1.4 工作量 村级动物防疫员不仅要负责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工作,更主要的是还要承担动物强制免疫工作。随着强制免疫病种的逐年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

所调查的7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不但要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狂犬病和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还要承担布鲁氏菌病、炭疽、仔猪副伤寒、猪丹毒和猪肺疫等人兽共患病及其它疫病的免疫工作。

据统计,这7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一年要负责6092户规模户(猪50头、羊100只以上、牛10头、禽500羽以上)和34584个散养户的160.36万羽家禽、56.12万头生猪、5.37万头牛、9.68万只羊、1.34万只犬及狐狸、貂的免疫工作。每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平均负责85.8户规模户和487个散养户动物的免疫工作,平均每年负责2.26万羽家禽的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7904头生猪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仔猪副伤寒等疫病的免疫,755头牛和1364只羊的口蹄疫、炭疽等疫病的免疫,189只犬的狂犬病免疫。

1.5 社会保障 7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32人有医疗保险,1人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其余38人既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医疗保险。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待遇普遍较低

在座谈时,问及“面对的最大困难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几乎所有人回答的都是“收入太少,待遇太低,希望国家能增加补贴”。有些村级动物防疫员这样形容其收入:“工作一年,补贴仅赶上一头猪。”大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认为每年的收入达到8000~10000元比较合理。在调查的7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每年所得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集中在1000~2000元的有6人,2000~3000元的有31人,3000~5000元的有21人,5000元以上的有13人(见图3)。

图3 人员经费补助情况

目前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取消了对养殖户的防疫收费,东北三省没有免疫注射费等的收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收入显著减少。现在农村一个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无需任何工作经验,一天最少赚80~100元,以一年工作200天计算,一年至少能赚16000~20000元。因此,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担任村级动物防疫员一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收入低、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素质不高、实际工作技能不强,制约着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工作量大,难以胜任

村级动物防疫员既要负责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同时还要负责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等诸多工作,工作量巨大,全年基本没有休息时间。例如吉林省农安县是东北的养猪大县,每年生猪出栏达200~300万头,许多村级动物防疫员平均承担100多个规模养猪户和500多个散养户的2万多头猪以及其它畜禽的强制免疫工作;同时承担6种以上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而大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收入只有2000~5000元。

2.3 专业培训较少,素质较低

从图2可知,东北三省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历普遍偏低,大部分没有接受专业兽医教育。目前,由于村级动物防疫员人数众多,又比较分散,接受专业教育机会少,缺乏实际免疫操作技术培训,如果防疫员对工作不负责任,很可能造成强制免疫出现空白和免疫不到位等情况发生。

2.4 疫苗副反应问题

目前,由于疫苗质量等问题,强制免疫动物发生的免疫副反应现象时有发生,但由于缺乏补偿机制,一旦出现副反应,大都由防疫员自掏腰包进行治疗和赔付。一方面造成养殖户对强制免疫工作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也使防疫员对强制免疫产生畏难思想。为了减少副反应,防疫员可能不免或不按规定剂量进行免疫,从而影响到免疫质量,出现免疫空白。

2.5 其他问题

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要自行负担因工作产生的一些费用。例如,黑龙江省肇东市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需要自己解决每月200元左右的交通费和电话费。防疫员摩托车交通事故和被犬咬伤的情况时有发生,保险只能解决部分医疗费用,余下部分需自行负担。

3 思考与建议

据统计,全国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64万余人,承担着10亿头生猪、159亿只禽类、1.5亿头牛、5亿只羊等畜禽的免疫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已成为我国动物防疫基础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最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基层工作队伍,始终工作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最前线,这支队伍的稳定与否、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动物防疫,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0多亿元的动物强制免疫疫苗,这些最终都要依靠村级动物防疫员按照要求打到动物体内才会发挥应有的效果。否则,前期所有的付出和投入都将付之东流。

3.1 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诸多问题都源于收入太少。目前,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是造成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素质低、能力差和人员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人员不稳定就不能称之为队伍,也就不能适应当前动物防疫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只有工作待遇得到保障和进一步提高,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到基层从事防疫工作,从而逐步建立一支胜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稳定队伍,确保各项防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议各级财政继续稳定和增加补贴,特别是要保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落实养老和医疗等各类保险,做到防疫任务与人员数量相匹配,工作量与工作待遇相匹配,工作能力与任务要求相适应,确保基层队伍稳定和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3.2 进一步增加基层防疫工作经费

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明显不足。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只解决了疫苗经费,与强制免疫工作相关的人工、器材、耗材和消毒用品等费用没有得到较好解决。2008 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强制免疫疫苗经费30多亿元,而中央财政下达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仅6.5亿元,只有疫苗经费的五分之一。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冷链设施和防疫器械,工作影响到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免疫质量。建议把村级防疫工作所需经费切实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为乡镇兽医站配备疫苗冷藏运送设施和防疫器械,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统一配备疫苗冷藏箱、连续注射器和免疫耗材等设备。

3.3 加强专项技能培训,提高免疫操作技术水平

免疫是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免疫工作的主力军,是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的关键环节。可以说“前面千举万措,关键还得看最后一针。”如果在最后注射免疫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强制免疫的措施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将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留下隐患。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村级动物防疫员普遍存在素质较低、操作技能较差等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尽快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系统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管理制度,确保强制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4 探索防疫员队伍职业化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势在必行。把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到乡村兽医服务人员的管理范畴,通过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其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才能有利于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猜你喜欢

村级队伍疫病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