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模式在儿童腹泻防治中的应用
2013-08-23杨爱秀李慧玲
杨爱秀,李慧玲,程 兰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南昌 330006)
儿童腹泻是儿科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对食物质和量的变化耐受力差[1],所以,很容易引起儿童消化道功能紊乱,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儿童腹泻恢复过程中可起到较关键的作用[2]。江西省儿童医院将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腹泻患儿的疾病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320例腹泻患儿,其中男217例,女103例,年龄4个月~6岁(4.72±2.8)岁。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320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2组针对病原体类型控制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时调整饮食。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以及治疗方法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例
2 方法
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传统护理,发送并讲解《儿童腹泻防治知识》以及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其实施要点如下:
1)改变病房的布置,构建类似家庭氛围的住院和诊疗环境,通过张贴卡通画、患儿的书画作品等营造家庭氛围,力求布局合理、色调柔和,尽量满足患儿和家长生活、娱乐所需。
2)每位患儿配备专门护士,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收集每一位腹泻患儿家庭成员在诊疗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指定专门护士做健康教育工作,让患儿和家庭成员对腹泻有正确的认识、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正确指导,建立个人护理档案。
3)定期举办“儿童腹泻之家”活动,开展腹泻知识讲座,宣传儿童因疾病对小儿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家庭护理模式对其产生的作用[3]。
4)利用医院资源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等,使所有和患儿家庭接触的工作人员都能从不同角度给予患儿及家长科学的疾病信息指导。
5)出院后,由专职护士每月对患儿随访1次,设立热线电话,随时解答相关疑问。
2.2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大便次数开始减少时间、大便成形时间、脱水症状改善时间等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研究组患儿腹泻次数减少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及脱水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见表2。
表2 2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x±s,t/d
4 讨论
家庭护理模式是以整个家庭为单位,运用相关的医学理论和护理心理学原理制定可行的干预对策,以达到促进病人全面康复的目的[4],该理念包括8个核心概念:尊重、支持、灵活性、选择、合作、信息、授权及力量,都是在护理和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5],其护理和教育内容、目标教育方式均为护士、患儿及家长共同来选择,护理和教育是在融洽的护患关系及建立信任感的基础上开展的[6]。本研究表明,实行家庭护理模式后,研究组腹泻次数减少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大便成形以及脱水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可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康复。
本研究将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腹泻的疾病管理,家长对腹泻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较大提升,增加了患儿和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预防小儿再次腹泻。家庭成员的参与减少了家属的焦虑心态,从而相应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需注意兼顾各方面因素,让家长和孩子从疾病康复中获取有益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护士的定期拜访也可促进疾病的有效管理。
总之,家庭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还能使患儿和家长、护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建立密切的家庭成员关系,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
[1] 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2] 李雪梅.浅谈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9):259.
[3] 田素英,姚宁.家庭护理模式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病情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19):37-38.
[4] 张新宇,周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产科及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13):13-14.
[5] 王莉芬.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防治中的应用[J].2011,27(17):37-38.
[6] 彭爱霞,阎成美,曹惠琴,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8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