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坛奇才李叔同

2013-08-23郭志平

科学24小时 2013年1期
关键词:断食李叔同话剧

郭志平

在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史上,李叔同犹如闪烁在夜空中的一颗星星,给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我国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一代艺坛奇才!

此人的艺术人生,精彩纷呈,荡气回肠,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早在1907年就将西方话剧《茶花女》搬上舞台,并在剧中反串女主角玛格丽特;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开拓者,他所改编填词的歌曲《送别》,历经近百年的传唱,经久不衰。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美术教师,以他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等一批颇负盛名的画家;而且也在艺术创作中融中西方美术之特点,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者之一。后来,他又苦心向佛,成为中国的一代艺术高僧,被佛门子弟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李叔同(1880—1942年),名文涛,别号息霜,原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其父李筱楼是同治四年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挣得偌大一份家业。由于生活优裕,他18岁就娶天津俞氏为妻。婚后赴上海念书。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受西风东渐的影响,李叔同赴日本东京学习西洋绘画及音乐,曾与曾孝谷等人创立我国最早的艺术团体“春柳社”,从事话剧运动。1910年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一起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同年十月,《太平洋报》停刊,他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级师范美术学院主任教习。1918年,他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他卒于福建泉州。

这里先说说他的演艺生涯。众所周知,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发展中,我们虽然有着源远流长的戏剧传统,但这些各具风采的繁多剧种,都是属于“唱做念打”的戏曲体系。而话剧,却是西方文化结出的硕果,它有别于戏曲,以独具魅力的“说话”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的话剧,是在引进西方近代散文剧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因而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据《中国话剧史》介绍,在中国,最早上演话剧的团体,是上海租界的西方侨民组织的浪子剧社和好汉剧社,最早由中国人上演的话剧是19世纪末由上海教会学校学生演出的英语剧,最早由中国人演的、影响最大、也最像话剧的剧目,则是1907年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编演的《茶花女》第三幕和《黑奴吁天录》。

>>“春柳社”《黑奴吁天录》演出广告

原来,鸦片战争后,外国宗教势力渗入中国,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办起了教会学校。它们沿用西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课程以外还设置了一种“形象艺术教学”,将圣经故事编成剧本,让学生们用英语或法语排练演出,有时也选用若干世界名剧。在他们看来,这样既教授了语言,又渗透了西方教义和西方文化,大有益于西方的势力渗透。不料,此举却适得其反,它不仅开拓了教会学生的视野,而且也间接催生了后来中国话剧运动的萌芽。在上海学生演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沪学会新剧部,它的负责人就是从天津赴上海读书的李叔同。当时,他为探索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前途,尝试编撰了新剧《文野婚姻》,并因新剧部公开演出,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此后,钟爱文艺的李叔同为进一步得到深造,就赴日留学。在留日期间,与同班同学曾孝谷共同发起组织了一个中国留日学生的综合性文艺团体“春柳社”,在留学生中开展演剧活动。该社宗旨明确提出了向欧美戏剧和日本新派戏剧学习的主张,第一次公演即选中法国小仲马名著《茶花女》,选演了其中阿芒的父亲访问玛格丽特和玛格特丽临终的两幕。在剧中,李叔同刮掉胡子扮演茶花女玛格丽特,演得十分认真。这次公演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不久后,春柳社又举办了第二次公演,选中的剧目是《黑奴吁天录》。这是根据林琴南翻译的19世纪美国进步作家皮丘·斯托夫人的长篇小说《黑奴吁天录》(原名《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演出地点是在东京颇有名气的剧场本乡座。这次演出引起东京戏剧界的轰动,日本著名戏剧家、文学家坪内逍遥、小山内薰等也前来看戏。《早稻田文学》发表了长篇剧评:“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国民族将来的无限前途”,并且高度评价曾孝谷、李叔同等人的表演技巧。

辛亥革命前夜,春柳社同人陆续回国。从此,李叔同、曾孝谷等人就与留在国内的进步艺人和有志者一起,奋力拉开了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帷幕,从而使全国各地的演剧活动风起云涌,绵延至今……

其次,再来说说他在音乐方面的贡献。李叔同不仅是作词、作曲的大家,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曲调优美的歌曲,而且也是中国最早从事创办音乐期刊,并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改编填词的一首《送别》歌曲,更是脍炙人口,传布广泛,影响极大,传唱至今: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改编填词于浙师任教期间的歌曲,原选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而李叔同改编填词的《送别》,则辗转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所填词的《旅愁》。但李叔同的《送别》青出于蓝,百听不厌。在歌曲中,他用词幽雅,意蕴悠长,将人类共有的一种离情别绪,表现得酣畅淋漓,完美无缺。全词不涉教化,却蕴藏禅意;美词丽句,充满了淡雅的忧伤。人世间的事情本无常,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何况别离?你听,悠远的笛声,吹出了离愁;优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这是一首李叔同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优美的歌词。

其实,李叔同在写《送别》时,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当年,李叔同在留日期间,曾娶他的绘画模特,一个叫叶子的日本姑娘为妻,回国时安置在上海。因而他在奔波于杭州、南京任教期间,也经常要返回上海小住几天。一天,李叔同回到上海,突然见到一个叫许幻园的好友来访(此人是他“天涯五好友”中的一个),说他因家庭突然破产,不得不与来他分手道别。那一天,正好是冬天,大雪纷飞,许站在李家的门外,对他和叶子小姐凄凉地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就掩面挥泪而去。李站在门外,迎着飞雪,看着好友远去的背影,怔怔地站在门外有一个小时,不忍进屋。好一会,他才在日籍妻子叶子小姐的劝慰中,从幻化的意境中回过神来,返身回屋。出于情感的宣泄,他让叶子小姐弹琴,自己则含着眼泪,以深厚的诗词功底,写下了这一首传世佳作。这首《送别》虽然写的是人间离别之情,叙述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之缘。电影《城南旧事》、《怒潮》等,都将此歌选作片中插曲,为剧情的铺垫与发展,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至于在绘画、书法与篆刻方面,他也是个中翘楚,受到艺术界的高度评价。李叔同的确多才多艺,无论是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以及中国画,还是广告、木刻等,可以说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专。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这从他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作品上可见一斑。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临碑,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出家前书体秀丽、挺健潇洒;出家后则超逸淡然,晚年更谨严明净、平易安详。有人说他把中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此言虽然有点过誉,但也不失恰当。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就曾以得到他的一幅字为无上荣耀。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也是另辟蹊径,自成一格。他上追秦汉,下学皖派、浙派、西冷八家,气息古厚,冲淡质朴,令人爱不释手。作品有《李庐印谙》、《晚清空印聚》存世。

只是让人感到惋惜的是,正当他年富力强、创作力极其旺盛之际,这位爱好广泛、才华横溢的艺坛奇才,却选择了一条抛却世俗而遁入佛门的道路。1916年12月5日至1917年1月11日,他因受神经衰弱症的长期折磨,遂在友人、西冷印社社员叶品三的推荐之下,跑到虎跑寺去进行断食治疗。经为期三周的循序断食治疗,效果不错,自觉有“脱胎换骨”之感,因而断然决定于1918年正月十五,正式皈依佛门,走上了他人生的转折之路。

从表面上来看,用断食方法治疗他的神经衰弱,是他到虎跑寺出家的客观诱因,但研究一下他的家庭影响和削发为僧的原因,自有他的主观因素。原来,李叔同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深,自幼就“一心向佛”。这一次,他受疾病的折磨,并于不经意之间,突然看到了日本杂志上介绍用断食治疗此病的方法,于是萌生择地一试的念头。这里所谓的断食,并不是指“极端”的断食。而是循序递减:第一周食量逐渐减少;第二周不食人间烟火(可以喝水);第三周才可以食量增加,恢复正常。况且,用断食治疗疾病,也是修炼身心、磨练意志的一种方式,固而就选择“心向往之”的佛门清净之地,开始断食治疗试验。断食期间,李叔同写有一本万余字的《断食日记》,内容是记载他断食时的生活细节,比如活动、饮食、睡眠,以及每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中可知,他以静坐、习字打发时间。三周后,李叔同自感换了一个人一样,他为示新生之意,还根据老子“能婴儿乎”一说,改名李婴。于是,他就有了抛弃两个妻子和两个儿子(皆系俞氏所生)的念头,萌生了出家做和尚的想法……

李叔同本是一代风流奇才,早年上得舞台,演得名妓,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但在他遁入佛门之后,却判若两人。粗茶淡饭,严守戒律,从不越雷池半步。相反,他博览广纳,潜心研佛,创立“南山律学院”,精心著有《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和《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两大名著,受到佛门子弟的顶礼膜拜。晚年他更是实践躬行,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坐藤椅前总是要先摇一下,唯恐不小心压死身下的小虫。临终前(赴泉州讲经),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无故烧死,其善心之大,可见一斑!

赵朴初对他的一生,有过两句评价:“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这固然说得不错,但现在看来,他的人生轨迹,却也令人百感交集!

猜你喜欢

断食李叔同话剧
神回复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断食晚餐能缓解脂肪肝?盲目断食或出现低血糖
弘一法师的账单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