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物理课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3-08-22郭海风
郭海风
摘要: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社会思想守旧等因素制约了中学生个人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设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本人从五个不同方面通过实例提出个人的看法,以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科学素养;因地制宜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较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农村公民科学素养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迫在眉睫的一项艰巨任务.
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差,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DIS数字实验室)都没有配备,更不用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新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实施起来非常困难.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源于自然,回归自然,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在农村、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社会舆论总是把升学率作为评判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重升学、轻素质的问题.由于办学条件差,缺少现代化的实验研究条件,教师们只能讲实验,学生只能对照课本看实验,学习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例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课,我用两个大小相当的鸡蛋做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右手握住一只鸡蛋不动,用左手中的另一只鸡蛋去碰击右手中的蛋,结果右手中的蛋碎了,而左手中的蛋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学生思考着,有的学生用迷惑的眼神看着我,希望得到解释.这个实验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二、利用生活中有利的条件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农村中学的现代化教具缺乏,很多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按新课标都无法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进行改进.例如,我在讲解“交变电流”时,学校实验室里有交流发电机的演示模型,但是该模型体积大,重量大,移动性很差,不便于在课堂上演示.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废旧螺线管提取了铜漆包线,制作成多匝金属线圈,用回形针制作金属支架,将线圈架在回形针支架上,磁铁放置于线圈正下方,将线圈与交流电源接通,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了线圈周期性地转动起来,简易电动机模型演示成功.这个实验的器材易得,且效果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多思多想,就能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加强学法指导,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常常发现一些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学习效果甚微.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听课,抓不住教师讲课的要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有些要求不高的知识点可以少讲、少练,重难点题型要多练多讲,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死角,使学生领悟物理规律以及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围绕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微元法等.对高一学生,教师要求他们上课记笔记,每章进行归纳小结.开始,指示他们该记的地方,做出示范性的归纳小结,给他们看,讲给他们听.一段时间后,则由他们自己去办,必要时,可用一些简单的表格让他们填写,以帮助、启发他们进行归纳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农村中学的部分学生解题习惯较差,例如,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画受力分析图就直接设方程组求解,出现漏力或者添力的错误,给解题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在教学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受力分析,使他们养成先受力分析再解题的好习惯.
四、提倡“生本教育”,解放学生大脑
有些教师还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自己很累,而且学生也学得苦不堪言,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思想被束缚的越深,大脑总是处在繁重复杂的记忆中,缺少对科学规律的真正理解,学习变得很机械,显然教学的效果必然很差.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提升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制作小发明,提高科技意识
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具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明物理教具,启迪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发明创造的成功率.这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发明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路漫漫兮,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农村中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逐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祖仁. 努力学习、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网,2010-07-16.
[2] 刘洋生. 中学教育现状的反思及对策. 新课程(下),2011(6):134.
[3] 廖志宏. 让“生本教育”融入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学习(中),2011,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