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思路的创新
2013-08-22李静雅
李静雅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例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抓住了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了学生熟悉的足球赛创设:“假如你是教练”这样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并利用足球技术统计资料。生活中的百分数资料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轻松地感受和体会百分数的产生、意义和作用,做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真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第一、提供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不是靠记忆和模仿实现的,而应该是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意见相互碰撞、随时修正自己的看法、发表理解,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的时间和空间,将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数学课堂在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数学设计中运用了不仅关于奥运会、亚运会的资料和数据,目的不仅仅是借助数据帮助学生巩固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要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和对教师的满意率进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行师生之间积极性情绪交流与互动,达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一过程性目标。
对知识的呈现要有层次感,展示给学生大量的知识背景,由远及近,逐步深入这样就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就《成正比例的量》一课来说吧,我们不能直接出示研究内容:成正比例的量。学生一般感到知识呈现的突然,而是例题选择太“数学化”,没有生活情趣,好像要研究多么深的知识,教师也是神秘地向学生发问,如何改变知识的呈现,如何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何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深入浅出的探讨知识,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力求有所突破的。(1)从两个量的大背景下出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材料,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寻求,探究理解成正比例的量。(2)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感知,用不完全归纳的方式探求知识结论。我为避免简单的说教,师生烦琐的问答,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中寻求知识,在一定数量的现实基础上不完全归纳总结规律。教师主要是提供情境和材料,适时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从容自然。最后通过对练习题目的规律的正反两个方向思考,突出和强化重点,即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比值(定值)k;千变万化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所以在设计《按比例分配》一课时,我努力挖掘教材中原有的问题情境,保留原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点,隐去原有的事件,把调配饮品,分配卡片,购买什锦糖这样生活气息浓厚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引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其信息传递是多途径的 ,报纸、对话、标牌,广播、电视等都可以带来条件和问题。呈现的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图画的、表格的、声音的、信息也可能杂乱无章,需要辨析,组织和选择。因此,我在本节课力争从声音、图画、对话、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促进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习过程的探索性;积极鼓励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要依据自己的“教学现实”理解情境,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把探索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以获取知识为目标,因此许多教师感觉此类课教学内容少,时间很充裕。现在我们按照课程标准思想来重新审视,需要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重新定位,除几何知识外,还应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方面有所加强,体现“做中学”,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又服务于生活、生产;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发挥的空间,敢于面对困难,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就说曾讲过的《圆柱的认识》、《圆柱的体积》两课吧。整个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一、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变革,充分利用“做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学习以此替代过去那种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能为社会生产服务,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意识。三、关注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到做任何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经历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需要想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在失败后能够汲取经验和教训。这些是对学生发展更重要的东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在学生自己的时间交流中完成,看似内容简单的一课,学生的收获却远远超出课本的预定内容。
对于生活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的学习,告之我们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而被充分激发。在教学中,一、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搜集到丰富的数据和资料,并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二、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师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协调分组,规划整个活动的进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帮助学生分解研究课题,使学生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给学生提供资源线索,对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参与学生的调查、整理、交流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三、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目前学生所拥有的信息也很丰富,他们寻求帮助的能力也很不错。所以我们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衡量自己,力争课课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