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纺织产业大量向新疆转移带来的问题与思考

2013-08-22包振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5期
关键词:棉花纺织新疆

■ 包振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产业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能否成功取决于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与努力。近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土地越来越紧张,使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纺织业向新疆、河南、湖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转移,一些大型纺织企业纷纷选择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以便从源头保证棉花的稳定供应。国务院于2009年4月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业将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以加快纺织强国建设的步伐。

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棉纺织业也加速了优胜劣汰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但与此同时,新建的棉纺纱锭规模也在急剧增加,这又有可能引发全国棉纺织业的产能过剩,使内地中型棉纺织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以新疆为例,近几年新疆新建的棉纺纱锭数成倍增长,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如果政府宏观调控不力,纱锭规模过度扩张,不仅加剧行业竞争,也将会引发新的问题,不利于纺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近几年纺织产业向新疆转移的基本情况

棉纺织业由于资金、技术门槛较低,对劳动力成本敏感度高,对原料依赖性强而成为优先转移的行业。在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工信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指导下,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的众多棉纺企业和一些海外棉纺企业纷纷进入新疆,特别是《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推出,加速了内地棉纺企业进军新疆的步伐,新疆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承接纺织产业转移。

我国棉纺纱锭经过1997年限产压锭后,在2003年以前发展极为缓慢。2001年全国棉纺纱锭总数约为3548万锭,当年新疆棉纺纱锭约为182万锭。2005年后新疆棉纺纱锭数增幅明显提高,2007年后呈急剧增长态势,图1所示为新疆棉纺纱锭的增长情况。

香港溢达集团是最早大规模进入新疆的棉纺织企业之一。该集团于1995年设立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1998年设立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乌鲁木齐、吐鲁番和昌吉三个棉纺基地。2008年底,该集团在新疆总投资超过一亿二千万美元。

图1 新疆棉纺纱锭数及增长百分比

宁波雅戈尔集团于2005年在新疆喀什建31.2万锭的新疆雅戈尔棉纺织有限公司;2008年一期投资4亿元建5万锭的库尔勒雅隆纺织有限公司;2010年投资10亿元建30万锭紧密纺的阿克苏新雅棉纺织有限公司;在阿瓦提县工业园区建5万锭紧密纺及3万锭倍捻项目。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先后收购新疆纵横棉业有限公司、恒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天宏新八棉产业有限公司、新润气流纺织有限公司、五家渠青湖纺织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在南疆、北疆两个生产大区拥有阿克苏华孚、新疆纺织工业城(华孚色纺工业园)、阿瓦提华孚、新疆恒孚棉产业集团、五家渠华孚、石河子华孚、奎屯锦孚等工厂。2010年开始在新疆纺织工业城自建一个100万锭新型高效的色纺纱华孚色纺工业园。

随后,华芳集团于2006年投资20亿元建34万锭的华芳石河子纺织有限公司。沙特的阿吉兰公司于2007年投资5000万美元建环锭纺7万余锭、线锭12800锭的新疆爱立泽纺织有限公司。天丰纺织2008年底在阿拉尔市投资建11万锭纺织厂。上海系方实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阿克苏轻纺工业园区投资22亿元建100万锭纺织、日产440吨染色和年产5000万件服装生产线。山东岱银纺织集团于2010年在喀什投资4.5亿元建10万锭精梳棉纺厂。新疆得力棉业有限公司和香港查氏集团常州名力纺织有限公司于2010年共同出资1.2亿元建6万锭的新疆鸿力棉业有限公司。中国立天集团于2010年在阿克苏建10万纱锭、10台气流纺、100万套家纺的新疆立天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投资35亿元在阿克苏建立年产3万吨毛巾生产基地和20万锭的毛巾特种用纱线项目。广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伽师投资6.5亿元建20万锭。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新疆阿克苏市纺织工业园区内投资6亿元建20万锭。

2010年前后,在新疆投资的知名企业还有浙江天盛集团、浙江巨鹰公司、浙江永翔集团、浙江雄风集团、浙江弘生集团、浙江富丽达公司、河南新野纺织集团公司、山东鲁泰、山东银鹰、河北天鹅、香港百隆、香港福田集团等。这些大型纺织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进入新疆并快速扩张,一方面使新疆棉纺织业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棉花资源的控制力度。

二、纺织产业大量向新疆转移带来的问题

由于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纺织行业向中西部转移成为一种趋势,而新疆因为有丰富的棉花资源成为首选地区。由于纺织企业进入新疆主要是看重其棉花资源,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以纺纱加工为主,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的下游联动比较困难,人才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而制约了新疆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大规模投资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棉花市场价格

棉花市场价格容易受到种植情况、自然条件、产品供求等因素的影响,某些不确定因素变化会引起棉花市场价格的急剧波动,并对纺织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产生巨大影响。

与小麦、稻谷、大豆等农产品相比较,棉花种植面积调整的弹性最大。棉花的种植情况直接影响到棉花产量,并最终反映到市场价格上。如2004/2005年度棉花大丰收导致棉花价格出现了几十年未遇的大幅下跌,价格几乎被腰斩,结果农民在下年棉花种植面积上进行了适当的调减。

自然条件对棉花总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也会引起棉价的波动。当棉区光照时间充裕、雨量充沛,对棉花生长有利时,棉花市场价格运行平稳;而当雨量过剩、光照时间不足对棉花生长产生影响时,不仅棉花质量下降,棉花减产都将引起市场价格上扬。

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实际上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对棉价的影响更为直接。如2008年金融危机使棉纺产品出口受阻,棉价低迷,棉农种棉积极性受挫,导致2009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减少1240万亩。2010年上半年金融危机影响减弱,纺织服装出口逐步恢复,棉花需求量大增,棉花价格则从2010年8月份的1.7万元/吨一路攀升至2011年3月份的 3.4万~3.5万元/吨,之后又掉头猛跌至近2万元/吨。这种大起大落式的涨跌不仅损害了纺织企业的利益,更是打击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棉价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影响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纺织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棉价对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风险。

(二)圈地圈棉运动抢夺棉花资源

在我国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三大棉花生产基地中,新疆棉区的棉花产量约占全国产量1/3,占世界棉花产量8%左右,是我国重要的棉花资源。近年来新疆棉花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棉花产量不断上升,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棉纺织企业生产的需要,2011年新疆棉区棉花播种面积达2457万亩,总产289.8万吨,比上年增长14.5%。

棉花作为纺纱的主要原料,占产品成本的70%左右。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对棉花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掌握了棉花资源,则意味着在纺织品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为此,内地众多依赖新疆棉的棉纺企业通过在新疆圈地种棉或扩大纱锭规模等方式加紧对新疆棉花资源的争夺,试图从源头抢占棉花资源。

溢达集团率先于1998年抢滩新疆,收购新疆绿洲长绒棉公司后成功介入长绒棉种植,形成了从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到成衣制作、品牌开发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经过7年培育,成功开发出长绒棉新品种“溢达1号”。新疆雅戈尔棉纺公司于2006年底在伽师县夏普吐勒乡开垦荒地2万亩,作为公司长绒棉生产及研发基地。华孚控股从2006年开始种植8万亩长绒棉。江苏华芳集团也要将新疆的优质细绒棉、彩色棉和有机棉开发为高档精梳针织纱等系列产品,为整个集团生产解决原料供应问题。

2010年是新疆纺织工业飞速发展的一年。为享受新疆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抓住棉花供给源头,内地许多大型知名棉纺织企业,如华芳集团、华孚集团、如意集团、山东鲁泰、河南新野等,从南疆到北疆进行大规模投资及兼并,牢牢占据一方“根据地”。这些大型纺织企业对棉花资源的抢夺使得内地众多依靠新疆棉生产的纺织企业备受煎熬,甚至引发新一轮的洗牌。

(三)产业链不完善制约纺织产业进一步发展

若将产业转移看作是一次产业调整升级过程,则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或会因为承接地产业链的配套不完善而导致产业链的脱节。虽然新疆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也存在着远离纺织市场、产业下游联动困难、缺少机配件和染化料市场配套不足等问题,还有纺织企业对上游产业投入加大而下游产业开发不到位,将导致局部产能过剩情况。

新疆的纺织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部分,棉花加工及棉纺产品占绝大多数,织布、印染、服装等产业承接较少,整个产业尚未形成上下衔接配套、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完整产业链。自2009年以来,内地纺织企业不断加大在疆棉纺纱锭的投资力度,新疆的棉纺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以棉纺为主的产业结构容易导致纺织企业市场同质化,很容易受下游市场需求的影响。要做大做强棉纺业,首先要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继而进一步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因此,在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疆棉纺织业,应根据市场需求,逐渐加大下游相关产业的建设力度,如支持纺织企业通过收购、重组和控股等方式构建棉花加工、棉纺织、印染、服装、营销为一条龙服务的深加工产业链。当然,新疆纺织业的发展还受到水资源不足的制约,织布、染色等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纺织产业链难以短时间完成配套,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四)劳动力资源短缺及结构性矛盾突出

纺织工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产业转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内地企业投资棉纺生产的势头不减,用工刚性需求不断加大,新疆纺织企业已出现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的尴尬局面,用工紧缺、招工难、稳定职工难以及培训团队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纺织企业在新疆发展的瓶颈。尽管当地政府和企业已开始着手培训工作,但远水难解近渴。在投资建厂的纺织企业越来越多的情形下,“技工荒”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善,这已使先期来新疆投资的部分企业陷入“产品有订单、生产无技工”的窘境。按新疆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现有条件计算,仅新增棉纺纱锭能力所需要的员工将达到3万多人。就目前而言,新疆纺织行业不仅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现有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也无法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需要。

同时,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国外先进的纺织行业里,高级、中级、初级技术技能人员比例大致分别为45%、50%、5%。但在新疆近九万多纺织工人中,高级工以上的技术技能人员仅占0.8%,中级工占3%,初级工占6.2%,大多数工人没有技术等级。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急需的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精深专业能力的关键技术人员却无法得到解决。这种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不合理会给新疆纺织业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实现新疆棉纺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我国纺织行业向新疆转移后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合理利用棉花资源,兼顾内地纺织业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棉纺纱锭增长势头强劲,截至2010年,全国棉纺纱锭已突破1.2亿锭。因此,棉纺织业在东部地区发展受限情况下向中西部特别是新疆转移是大势所趋,而这种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使得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如图2所示。但目前的这种产业转移大多是以抢夺棉花资源为前提条件的,整个产业链并不是十分完整。若新疆棉纺纱锭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地消化新疆棉数量将逐年攀升,出疆棉花必将大幅度减少,使得许多依赖新疆棉的内地纺织企业将很快就会面临“无棉可纺”的局面,对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图2 新疆棉纺纱锭、用棉量及棉花产量统计

为防止新疆棉纺业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政府应适当控制棉纺纱锭的扩张速度,保持纱锭总量和棉纱产量温和放大,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真正做到产业调整升级,做大做强我国纺织行业。

(二)产品差异化拓展空间,避免同质化竞争

目前新疆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大力发展棉纺织业是一种方向,但由于棉纺纱锭规模短期内快速扩张,一些企业过分依赖对棉花进行生产加工,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使得产品同质化严重。一旦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和纱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这些上游企业将面临更深层次的市场危机。为使新疆棉纺织业健康发展,企业应调整产品结构,求异求新,进行差异化发展,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一是以棉纺为主的产品高档化。企业若以棉花生产加工为主,则应根据新疆长绒棉的特点,走高端产品路线,避免低层次盲目竞争,如大力开发精纺纱、无接头纱、高支及特高支纱等纺纱产品,满足市场对高端纱线产品的需求。二是纤维加工差异化。除大力发展棉纺织业外,新疆纺织行业还应以差别化和高性能粘胶纤维为发展重点,同时色纺、毛纺、麻纺等特色产业也要得到相应的发展,引入先进的赛络纺纱、紧密赛络纺纱等生产工艺,并根据市场需要适度发展人造纤维产业,多生产精梳纱、功能及时尚纱线、包芯纱、棉/羊绒纱、棉/麻混纺、棉/麻/涤混纺等特殊纱线。三是产业发展一体化。从棉花种植、纤维加工入手,逐步形成棉纺、针织、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深加工产业,初步形成从棉花种植、纱线、坯布、印染、面料、服装、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四是产品结构多元化。除面料生产加工外,纺织企业可研究开发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等,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保证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解决劳动力问题

新疆纺织行业要想不断壮大自己,就必须建立相应的产业集群,当然这需要培养大量的纺织专业人才不断满足企业的需求。针对目前新疆纺织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保证企业用人需要。

一是就地培养纺织专业人才,加速人才本土化进程。新疆各相关高校应根据市场需要开设纺织专业,并根据企业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级各类纺织专业人员。二是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各纺织企业要加紧与内地纺织院校、纺织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优秀员工送到内地企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储备干部。第三,新疆各纺织企业应面向国内外人才市场,招聘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技、营销、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第四,对企业现有的工人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纺织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和培训。对新招聘的工人制定就业前培训课程,提高企业工人的整体素质。通过多途径多层次使人才培养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保证新疆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纺织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棉花纺织新疆
澳洋纺织
棉花是花吗?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棉花
新疆多怪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