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爹”阴影下的中国梦很“梦幻”

2013-08-21张鸣

读天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官本位官僚子弟

张鸣

不怕有竞争,就怕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跟平民相比,官员的后代,原本就有竞争的优势,如果连竞争本身都被取消,变成赤裸裸的有权者通吃,那么,由此造成的社会危机,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关于“二代”的说法很流行,有“富二代”“贫二代”,还有“官二代”。其中,似乎“官二代”霉头最大,在网上几乎是骂声一片,跟弥漫的仇官氛围遥相呼应。

“官二代”之所以遭人恨,其实原因有二,一是现在官员资源多占,声誉不佳,二是“官二代”的仕途,受到特别的照顾,不公平。

官本位传统在古代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度,这是一个事实。官僚占有最多的社会资源,也占据着社会最多的荣耀。同时,官僚也是政治的主导者、政务的操作者,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的优劣,也依赖官僚制的效率。按官僚制的自身逻辑,这个制度,必须不断地从平民中汲取新生的优秀人士,以保证官僚制的效率,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所以,历朝历代,官员的选拔,一直都是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中国又是一个以家族为核心价值的国度,官员和他的家族是利益攸关的共同体,做了官的人,有义务给自己的家族(当然包括后代)带来好处。

两汉实行以推荐为标志的察举征辟选官制度,原本实行状况良好。被推举的人,大多是优秀人才。但是,这个制度延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出了问题。一来做高官的人,周围的人对其子弟势必高看一眼。即使没有特别的托请,进入仕途的高官子弟,往往也会被人优待。二来,由于在制度上,高官有推荐人才的权力,对于被推荐的人而言,荐主才是真正改变他命运的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荐的人日后也做了比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荐的时候,他们报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荐上去,如果已经进入仕途,则在晋升方面拉一把。于是,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机会多,几代累积下来,就形成了东汉末年的门阀。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实行九品中正制,做官干脆成了官宦子弟的专利。吏部选拔,只需查阅各人的牒谱便是。这个阶段国家分裂,政治黑暗,主因就是官僚制变成了变相的世袭贵族制。

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的是科举制度的实行。无论什么人,只要通过相关考试,就可以做官。其实,在科举时代,对高官和皇族也有优待,不仅子弟可以上较好的学校,还有门荫制度。高官子弟可通过门荫,进入仕途。但是,凡是不从考试出身的官员,会被认为没有本事。风气所及,即使是皇帝,也不大看得起这样的人,所以,门荫出来的人,升迁也难。

有人研究,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能够保证大约有半数的及第者出身中小士绅和平民,另外一半,多是官宦子弟。官宦子弟以门荫为耻,使得那个时代的仕途后门开得不那么大,从而遏制了官僚贵族化世袭化的倾向。

抢官的“官二代”被诟病

中国现在的问题,首先是在于长期以来,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选官制度,高考一度成为变相的科举。但干部选拔依然有另外的途径,没有文化的工农干部甚至还有晋升的优势。即使是大学考试,高官子弟也曾有推荐入学的另途,使得高考的公平性大打折扣。在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之后,虽实行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但到目前为止,不仅这种考试还不是国家统一考试,而且进入公务员队伍,仍然存在其他的途径。改革后对进入公务员队伍实行的学历限制,随着“五大”毕业生(电大、职大、函大、夜大、自考)的出现,很陕就形同虚设。而对海外留学生的优待,由于一些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干部子弟可以通过花钱出去留学,就可以回来享受优惠。现在新生的“官二代”,有相当多的人,喜欢直接进入仕途,趁父辈尚在任上,尽可能快地晋升到一定高度。这些抢官的“官二代”,形成了今天大为舆论诟病的权力世袭现象。

其次,由于官本位的缘故,在任官员掌握了社会上最多的资源,而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依然强固。无论官员本身是否参与,一定级别的官员子弟,无论做什么,只要在这个官员的影响力之内,都不言而喻地会得到人们的照顾。这些官宦子弟若经商,只要打出父辈的招牌,往往就会一路顺风,获得平民子弟望尘莫及的便利。在改革初期,很多高千子弟往往喜欢利用父辈的余荫下海经商,获取经济利益。这些人有的是官商,有的是私商,但无论官商私商,他们经商的轨迹,往往有权力的阴影。即使少数人真的如他们所说,上升或者致富,是由于自己的才干,由于大环境如是,难以令人口服心服。

正如常识告诉我们的那样,

“富二代”和“官二代”不见得都是坏人,“贫二代”也不见得都是好人。但是明显的不公平和日益恶化的官民矛盾,必然使得“官爹”“官二代”成为众矢之的。事实上,一些“官二代”疯狂抢夺资源{包括人事资源)的行为,已成为官场恶习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上仇官的情绪添加了燃料。跟平民相比,官员的后代,原本就有竞争的优势,如果连竞争本身都被取消,变成赤裸裸的有权者通吃,那么,由此造成的社会危机,是不言而喻的。政府不应强化恶传统

一个现代的国家,应逐渐把官本位变为民本位。但在没有改变之前,政府绝对不应该强化这种来自帝制时代的传统。即使仅仅出于保证从平民中汲取人才的需要,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也必须下大力气保障社会上升渠道的畅通,不让平民精英因没有上升渠道而心生怨恨。而保障平民精英上升渠道的唯一办法,就是以国家之力,确立一个官员选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用制度保障一定比例的平民子弟的晋升。

当下存在一种相当危险的思想倾向,即人为地在官员选拔中,划分出莫须有的“自己人”界限。这种倾向,如果不是某些势力刻意为“官二代”进入仕途并快速上升造势,那么就是政治上的超级糊涂。这样做,事实上在“官二代”和平民之间,划出了一道深深的鸿沟,除了激化“官二代”和民众的矛盾,让仇官情绪更加高涨,没有任何好处。

一般来说,即使在传统王朝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民众的仇官情绪依然存在。人们仇官,但同时也羡官。这是官本位社会必然的伴生产品。但是,如果从根本上根绝了平民上升的渠道,让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变成官,或者很难变成官员,那么,平民的仇官,就会达到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变成一种非常可怕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一旦产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天下就不太平了。所以,无论如何,现在处于优势地位的官员以及官员的子弟们,一定要清醒,千万不能以赢家自居,肆无忌惮地通吃。在正常市场竞争条件下,通过竞争达成的赢者,想要通吃都是危险的。更何况,人们并不认为现在官场上的赢者,是真正赢者,硬要通吃,最终最危险的,其实是这些人自己。“官二代”身上的魔咒,只能用自己的行为解开,如果不思开解,麻烦很大。

猜你喜欢

官本位官僚子弟
Class Action
新荷初绽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落马官员也有“官本位”思想
不沿袭“官本位”的特立独行者
围炉夜话(十五)
清代州县官的司法追求与躬践
从《叫魂》看清代奏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