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学生终身发展之路——兴山县昭君镇初级中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侧记

2013-08-21侯辛锋

湖北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教师

◎/本刊记者 侯辛锋

“比教学”现场

2012年9月,当得知学校成为全县唯一一所被省教育厅表彰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以下简称“比访”)先进学校时,兴山县昭君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昭君中学”)校长王强正和几位教师一起赶往偏远的建阳坪进行家访。

挂断电话,王强平静地继续自己的家访,一切都自然而然。“‘比教学’和‘访万家’,虽然以前没有这么叫,但这两项内容一直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也是教师的分内事。很难想象没有了这些常规内容的学校教育怎么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功能。”

“比访”是学校工作的必然要求

昭君中学始创于1968年2月,其后两次易址、两次更名、三次合校,2002年8月因服务三峡工程建设而整体迁入现址。每一次易址或合校后都面临着重塑学校品牌的挑战。王强仍记得十多年前初任校长时,带着学校教师敲锣打鼓放鞭炮,为考上兴山一中的学生送录取通知书的情景。“尽管现在看来这些做法有失偏颇,过于看重升学成绩。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学校要想让老百姓了解、让老百姓认可,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对这种早期的“家访”形式,王强如此评价。

现在看来,那几年通过这样的宣传,学校的确在最短时间里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为学校迁址后站稳脚跟并迅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

然而,一所学校要真正实现持续、优质发展,必须有一种一以贯之的优秀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传递给教师、传递给家长、传递给社会,最终让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里得到熏陶和成长。尽管学校处于较频繁的变动中,但昭君中学从未停止构建学校文化的脚步。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提升,学校确立了“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人”的办学目标,着力践行“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提上日程。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黄海涛认为,对教师而言,通过教学比武寻找自身不足、学习他人长处,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而且这个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形成相互观摩、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氛围。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新的使命。完成这一使命,不仅需要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提升素质,更需要联合家长和社会形成同盟军,因为时代的变化已经为我们塑造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生。多元化的学生意味着多样化的需求,多样化的需求呼唤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教育。”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面临的实际情况,王强做出了上述判断。而他的判断得到了朱正厚等一大批中老年骨干教师的支持。

朱正厚有30多年教龄,从教学点到小学再到昭君中学,在这一过程中见证了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变化:“以前社会单纯,家教严。现在社会复杂了,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的声音比我的还大’,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这些变化还包括,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很多学生成为了留守生,他们在学校之外受到的“教育”比学校教育还要深刻、有力。

就在王强琢磨着加大教学比武和家访的力度时,省教育厅的“比访”工作在全省拉开了帷幕。

这是一个好机会!

学校决定借这个机会,进一步规范、强化教学比武和家访工作,让“比访”成为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推手。

“比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比照省市“比访”方案,昭君中学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工作方案,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与此同时,教科室主任张发云等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兴山县教育局组织的“比教学”培训。

培训归来,在对全校教师进行的再培训会议上,张发云对以前的教学比武进行了反思,指出“比教学”不只是上一堂评比课,而是通过比备课、比讲课、比说课、比观课、比议课、比反思,推动教师对教研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反思和总结提升。为此,学校立足展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这一重点,科学研制“比教学”评分细则和评价表,以教研组为单位,有序组织教师开展备课、说课、讲课、观课、议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以电子备课管理系统为平台,开辟了“课内比教学”专栏,供教师随时上传自己的说课稿、教案、课件、论文、案例等资源,或浏览、评价他人上传的资源,撰写教学后记、心得体会等;同时还开发了“比教学”成绩在线查询和管理系统,让教师随时在线查看“比教学”的成绩,从而确保了“课内比教学”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与以往的教学比武相比,这次“比教学”特别突出了专业性。教务处副主任张华感叹,“以前的听课‘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家听得笼统、评得简单。而新的评比方案十分注意细节,让教师听出了门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观课。听课教师每次听课要选择观察维度,确定研究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提高了针对性,更容易发现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有的听课教师专门观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需要记录教师到学生中去的次数和行走路线。评课时把这些数据亮出来,那么教师是否充分与学生互动(次数)以及是否与所有的学生平等互动(行走路线),便一目了然。这种观课方式不仅揭露了讲课教师许多平时忽视的不良习惯,也足以让听课教师自省。

“比教学”方案的附件中列出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可供选择的维度,每个维度又分四到五种视角,各视角下又列举了若干观察点。按照这种方式,听课不再是寻找一种整体性的感觉,而是对课堂进行精致的解剖和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和优点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并通过议课、评课得以改正或放大。

教务处主任万常俊说,这种观课、议课本身就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通过培训和反复实践,教师们已经逐渐掌握了这种能力,专业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如果说教师在“比教学”中获得的是专业能力提升带来的喜悦,那么“访万家”则让他们体验到了职业的尊严进而强化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为推动家访工作务实开展,学校从严执行校级领导带头家访和蹲年级制度,明确要求校级领导家访不少于10户,中层干部不少于7户。并以班级为单位,将学校管理干部、党员教师及其他教职工全部搭配到班,将班级学生全部分解到每一位职工,形成全员家访、全方位家访、多层次家访的工作态势。

兴山境内山高坡陡,学生住所较为分散。学校根据各地情况,对学生聚集较多的地区由多位教师乘车进行集中家访,对散居的学生则由教师骑摩托车进行个别家访,有的地方实在无法通车,不得不步行前往。

九年级学生黄媛家所在的黄家河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从学校出发,坐两个小时的车,还需要爬一个小时的山路。这个品学兼优、从未让教师担心过的学生,家里的情况却让来访教师震惊不已:父母均有智力问题,基本没有经济来源。黄媛平时短假一般寄宿在自家有两个孩子的姑妈家,而每次长假回到家,她都要忙着洗衣做饭,照顾父母。

李德平、万芳、黄教容、万丹、向军、王宗琴、万荣等一大批教师自发为像黄媛这样的家庭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不仅是以教师职业谋生的人,更是拥有可以改变学生命运的能力的人。

一次,周光春老师班上一个调皮的学生请了病假,却偷偷跑去网吧上网。她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家访机会。让她始料不及的是,这位学生的母亲当时正在街上卖柑子,见有教师来家访,一把提起篮子就拉着教师往家走,逢人就高声说“老师来了!”这位母亲还把在兴山工作的女儿和在宜昌打工的丈夫都喊了回来,因为她觉得教师是最尊贵的客人,教师家访是一件隆重的事。事后,这位学生再未逃课上网,还和几个关系好的学生约好以后谁也不准做违反校纪的事。

类似的故事在“访万家”中时时发生,教师们家访归来,虽然身体疲劳,但是内心却常常满怀感动。一年多来,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的改善让王强欣喜不已。

“比教学”和“访万家”统一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为掌控学校发展方向的操盘手,王强始终强调一点: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核心目标来展开。“比访”也不例外。所以,“比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以赛促学”:通过竞赛,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使课堂富有生命力,真正实现“优质、高效、轻负”的高效课堂目标,让学生快乐学习。

昭君中学在实践中归纳出“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是两大支柱,即学案和白板。精心编制好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熟练运用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是三大模块,也是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即自学讨论、展示交流、巩固检测。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开展自学和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最后进行巩固和检测。

“比教学”比的就是这种课堂模式能否落到实处,能否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方案中提供的观课维度,也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服务的。

参加过几次“比教学”活动后,九(1)班班主任龚红卫发现,也许讲课教师根本就不是听课教师关注的重点,因为有的教师会把观课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一个学习小组在一节课中的表现,比如小组的分工合作、各个成员的学习情况等。“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龚红卫的话引起了同事们的广泛共鸣。

黄媛也感觉到了课堂气氛的变化。“以前很多同学不敢也不愿回答问题,但是现在即便有很多老师在听课,各个小组也会争先发言,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她发现现在同学们的成绩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差距了,而学习的劲头却大了很多。

不过政教处主任李国新觉得这些还不足以奠基学生的终身发展。他认为课堂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应该把家访中获得的信息运用到教育学生上,更应该让家长和社会也来一起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基于多数家长外出打工及山区交通不便的现状,学校把“访万家”工作同家长学校送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家访工作载体,创造性地办起了“流动家长学校”,组织教师利用双休日,把家庭教育送进学生家庭,送到屋场院子和田埂地头,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的办学理念、取得的成绩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表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状况,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想表现、个性特点等,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正确、科学的育人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校携手,共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七年级学生周立东入学时成绩很好,可是有一段时间却出现较大起伏,经常连家庭作业也完成不了,每次放假归来都表现得精力不足。班主任唐蒋林老师到家里一看,发现家里正请人盖房子。周立东的母亲告诉唐蒋林,自己体弱多病,孩子的父亲又远在监利打工,所以周立东一回到家就要帮着做30几个工人的饭菜,根本没有时间学习。班主任及时表扬了周立东懂事能干,并主动时时关心帮助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学校有很多。也许他们不会成为多大的‘栋梁’,但他们一定会成为值得尊重的人。”

在“访万家”的过程中,学校突出“四生”帮扶重点,做到“四访四合作”:即访贫困生家庭,同家长合作达成帮扶协议;访学困生家庭,同家长建立课外辅导联系;访行为偏异学生家庭,同家长合作研制矫正方案;访留守儿童家庭,同监护人合作商定监管办法。家访时,身为班主任的朱正厚经常遇到一些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向自己诉苦,说无力辅导孩子功课。朱正厚就告诉他们,一方面可以督促孩子做作业,做到哪里就在哪里做个记号;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孩子的作业本,看“√”多还是“?”多,如果“?”多就及时和教师联系,让教师来辅导孩子。他说,“可能在具体知识上这些老人确实无力帮助孩子,但是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长辈的关注。”所以,他经常跟在外打工的家长电话沟通,要求他们尽量多回家陪孩子,或者在长假时把孩子接到身边,因为“少年时期孩子的情感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去过许多村子家访后,让王强感动的除了家长的热情外,还有以响龙村村委书记杨宗焱和金乐村村委书记向正兴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和党员对教育的热心。这些人,有的是学校的师德建设监督员,有的是学校的考风考纪监督员,每学期开学时他们都会组织村子里的学生按时上学,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帮扶和劝导。“当我们的工作换来了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了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我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努力将会事半功倍,而‘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将离我们不远了。”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教师
最美教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如何说课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