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宽桥梁不同拼接模式下的抗震性能比较分析

2013-08-21付玉辉

关键词:双柱桥墩弯矩

付玉辉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沈阳11000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道主干线已建的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迅速增长,部分高速公路交通量已趋于饱和,服务水平严重下降,难以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陆续由双向4车道扩建为双向6、8车道,由此带来既有桥梁的横向拼宽课题.本文针对目前高速公路桥梁拼宽常用的几种模式,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成桥状态下的抗震性能.

1 桥梁拼接模式概述

从桥梁横向拼宽的技术特点来看,新老桥梁的横向连接方式通常采用以下3种拼接模式[1]:

1)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均不连接;2)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均连接;3)上部构造连接下部构造不连接;简称“上连下不连”.上、下部结构不连接,则相互间为各自独立受力的桥;上、下部结构连接,则上、下部结构相互间为共同受力的桥;上或下部结构连接,则上或下部结构相互间为共同受力的桥.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均不连接,加宽桥与原桥各自受力明确、互不影响,简化了施工程序,基本不影响原路交通;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均连接,加宽桥与原桥形成完整一体,减少各种荷载作用下新老桥连接处的不均衡变形,其缺点为新桥与老桥的上部混凝土梁变形不一致,加宽桥基础沉降大于原桥基础沉降,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加大,易造成下部结构的盖梁、墩台连接处产生裂缝,上部结构连接部位也可能出现裂缝,下部结构需采用植筋,成本高、工期长,且需封闭旧桥,对原路交通影响较大;上部构造连接下部构造不连接,上部连接,形成整体,有利于行车舒适、路面养护,新桥施工及拼接施工方便,下部结构不连接,各自受力,减少了新桥与原桥的上部结构的变形不一致、新旧桥基础整体沉降差产生的附加内力,下部不连接对原有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其缺点为由于新旧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易导致上部结构拼接处开裂[2-3].

以上三种拼接模式在实际工程中均有应用,广佛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采用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均不连接;沈大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采用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均连接;沪杭甬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采用上部构造连接下部构造不连接.

2 桥梁概况及模型建立

某高速公路空心板桥4孔一联,桥面单幅宽度13 m,采用1.2 m 圆柱,双柱墩,柱距7 m.本桥所处场地为Ⅲ类场地,分区特征周期0.35 s,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 g.本文综合考虑连接方式对成桥后状态的不同,根据加宽宽度的不同,加宽桥下部选择采用双柱或单柱.桥梁横断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加宽桥横断面布置

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均不连接,既有桥梁与加宽桥为独立桥梁,本文仅考虑上部构造均连接,分以下4种情况,利用MIDAS有限元程序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加宽桥下部为双柱、下部连接;加宽桥下部为双柱、下部不连接;加宽桥下部为独柱、下部连接;加宽桥下部为独柱、下部不连接.上部空心板横向采用虚拟梁连接形成整体,板式橡胶支座采用空间弹簧模拟,桩基础采用6根弹簧模拟桩土作用.空间模型如图2、3所示.

图2 原桥结构模型

图3 加宽桥结构模型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采用反应谱方法,对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地震输入采用横桥向和顺桥向两种方式,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采用不同加宽方式加宽后成桥状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其地震分析结果如表1~7所示.

表1 双柱加宽前5阶频率及振型比较表

表2 单柱加宽前5阶频率及振型比较表

表3 双柱加宽新建桥墩弯矩比较表

表4 独柱加宽新建桥墩弯矩比较表

表5 独柱加宽既有桥墩弯矩比较表

表6 E2地震作用下双柱加宽新建桥墩位移比较表

从表1、2可知,加宽模式的选择对结构频率及振型影响不大,从表3可看出,在E1及E2地震作用下,对于采用双柱加宽的桥梁,从抗震角度考虑,下部连接方式的改变对新建桥墩整体受力影响不大,最大为9.5%.从表4、5可看出,对于采用独柱加宽的桥梁,下部连接方式的改变对既有桥墩受力影响不大,而对于新建桥墩,由于上连下不连,独柱加宽新建桥墩塑性铰只位于桥墩底部,顺桥向墩底弯矩影响不大,横桥向墩底及墩顶弯矩影响较大,采用上下部均连接的加宽方式,新建独柱墩受力上下均匀,采用上连下不连加宽方式,新建独柱墩墩底弯矩与墩顶弯矩差别加大,且最大值大于上下部均连接的加宽方式,该受力模式不利于桥墩配筋设计.从表6、7的位移比较来看,对于采用独柱加宽的桥梁,上连下不连加宽方式的Y向位移明显大于上下部均连接的位移.

表7 E2地震作用下独柱加宽新建桥墩位移比较表

4 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上下部均连接”与“上连下不连”两种拼接模式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对于采用双柱加宽的桥梁,两种加宽模式下抗震能力相差不大;对于采用独柱加宽的桥梁,采用上下部均连接的加宽模式要优于上连下不连加宽模式.

[1]张海龙,代筠杰,张世平,等.高速公路桥梁扩建关键技术研究[J].公路,2010(5):1-6.

[2]吴文清,付佳佳,单宏伟,等.高速公路宽幅空心板梁桥横向拓宽结构形式的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12(3):93-98.

[3]焦彦利.板式桥梁加宽设计[J].北方交通,2012(8):57-59.

猜你喜欢

双柱桥墩弯矩
双柱[5]芳烃的研究进展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桥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零弯矩设计理论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
轨道交通预制拼装桥墩设计和施工
CFRP-PCPs复合筋连续梁开裂截面弯矩计算方法研究
钢-混叠合连续梁负弯矩区计算分析
板孔式有弯矩平衡梁应用技术及研究
1000kV交流特高压新型双柱换位塔
双柱花瓶墩墩顶空间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