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2013-08-21曾月嫦麦海娟黄丽霞严超芬骆雪芬杨春新

中外医疗 2013年23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鼻塞间歇

曾月嫦 麦海娟 黄丽霞 严超芬 骆雪芬 杨春新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深圳518101

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常见的合并症,尤其多见于早产儿(32周以下),出生体重<1 500 g者,其发生率高达56%[1],以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点,治疗困难,且病死率高。目前的研究表明肺表面缺乏活性物质是引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的主要原因,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也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式[2]。但单纯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难以使药物施展,效果一般。有临床研究采用机械通气,从而在增加肺部通气的同时促使药物的分布,达到更好的吸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尽管效果提高了,但是机械通气增加早产儿的并发症和感染率的发生,给患儿的预后带来极大的不适[4]。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os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的重要措施之一,也逐渐取代了早期的机械通气治疗,目前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5]。而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INPPV)是在NCPAP的基础上给予同步间歇正压,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开展应用,作为气管插管呼吸机撤机后过渡的通气模式,可显著降低拔管失败率[6]。为探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INPPV)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NRDS)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该研究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该院收入的NRDS新生儿采用SINPPV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该院的50例呼吸窘迫的新生儿,结合临床症状和胸部典型的X线表现,均符合诊断标准。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婴14例,女婴11例,日龄1~36 h,平均(7.2±0.23)h,其中16例为剖腹产儿;婴儿体重1 000~1 500 g的 12 例,>1 500 g 的 13 例,平均体重(1324±121)g。 对照组 25例,男婴 13 例,女婴 12 例,日龄 1~35 h,平均(7.2±0.21)h,剖腹产儿 16例;婴儿体重 1 000~1 500 g的11例,>1 500 g的14例。平均体重(1 341±119)g。两组患儿在日龄、性别、出生体重、妊娠方式、以及Apgar评分等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在吸尽气道分泌物并将预热至37℃左右的肺表面活性物质70 mg/1.5 mL,采用无菌注射器连接新生儿胃管,经气管一次性给药100~140 mg/kg,然后用NCPAP进行辅助呼吸,初调值:选择患儿合适的硅胶鼻塞,吸入氧浓度(FiO2)40%~50%,压力5 cm水柱,氧流量6~8 L/min,吸氧温度在36.8~37.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SNIPPV治疗。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在给予37℃左右的肺表面活性物质70 mg/1.5 mL后1 h左右进行接管。

1.3 护理

1.3.1 呼吸管理 在行SNIPPV通气时,新生儿气道分泌物会从口腔分泌,故需要给予新生儿正确的体位,及时清除口腔的分泌物,防止呛咳的发生。同时需要定期的吸痰,辅助患儿痰液的排出,时刻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1.3.2 通气的护理 由于新生儿对刺激较敏感,不管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还是通气的气体都需要一定的加温加湿处理,保持和身体的体温相似,以减少机体耗氧量,保护气道粘膜。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不同时间后血气分析比较

1.3.3 通气过程中的监测 在通气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主要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及时调节SNIPPV压力,以及吸入氧浓度。在通气的同时还需要密切监测不良繁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严密做好监测工作。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进行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不同时间后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各时间点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分数比值(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H值、PaO2、PaO2/FiO2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上升,PaCO2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平均为62 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 h,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常常并发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及肺结构发育不成熟所致,一般在生后当时或很快发病,并在生后2 d内进行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进行性缺氧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存活者,在生后2~4 d病情开始改善,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早产儿,NRDS发病率越高[7]。但是研究发现,单纯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无气流存在下,很难与肺部充分接触。

早期的机械通气对于新生儿创伤大,易造成肺部的感染,肺气漏以及肺出血等并发症,给患儿的预后带来消极的影响[8]。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创通气NCPAP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患儿治疗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9]。但NCPAP治疗时难以把握通气的流速,且在痰液排出时易造成患儿的咳嗽,从而导致治疗的失败,且患儿的通气时间较长,住院时间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加院内感染的几率。

该研究采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患儿的咳嗽,通气流速等原因造成通气失败,且大大减少了患儿通气的时间,与该研究对照组的NCPAP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NIPPV可减少高浓度的氧的时间,降低了早产儿氧中毒以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在实施SNIPPV的同时进行相关操作的护理,对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及气流进行加温加湿,可减少呼吸道水分的丢失,减少补液量,从而减轻心脏恶负荷。

综上所述,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治疗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可行的,且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相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1] 秦素芳,蔡家平,严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4-16.

[2] 丁玉红,邓晓毅,刘松林.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1):2911-2912.

[3] 栾永刚,董玉斌,曹亚芹.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9(29):3726-3727.

[4] Danic,Bertnig,Cecchla,et al.Brain haemodynamic effects of nasal continuous aiway pressure in pretern infants of less than 30 weeks gestation[J].Acta paediatrica,2007,96(10):1421-1425.

[5] 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27-29.

[6] 杨丽清,江英,刘红霞.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911-1913.

[7] 乔彦霞,韩丽萍,郭秀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实用儿科学杂志,2012,27(2):119-121.

[8] 杨建生,吴本清,贺务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15-318.

[9] 江金彪,邵爱华,陈弘,等.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64-765.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鼻塞间歇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