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研究

2013-08-21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心电图冠心病

孙 芳

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安庆246000

目前,冠心病是公认的身心疾病,在疾病的治疗、进展及预后的全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均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作用。近年来,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将患者对冠心病的错误认知有效纠正,并且,同时给予患者相对应的训练,能够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效改善[1]。为了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该文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进行临床观察,在护理中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文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选取的所有患者均与WHO及国际心脏病学会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1];②患者的文化程度需要在小学文化以上;③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的患者;④排除脑血管合并症严重的患者;⑤排除其他严重系统疾病患者;⑥志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均有30例,平均年龄为(56.8±3.2)岁;其中,心绞痛患者有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例,心律失常患者9例(7例心房颤动患者,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例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均为30。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除了采取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措施外,还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合理情绪疗法。多加观察患者,分析导致患者发生消极情绪的不合理观念,针对患者的具体想法,与患者进行辩论,灌输患者正确合理的观念,尽量消除或者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②放松训练。可以给予患者放松训练,采用口头指导的方法教导患者放松训练,使患者能够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正确的放松训练,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认知行为干预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同时,还要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每隔3 d给予患者一次认知行为干预,每次认知行为干预时间在15~30 min之间,每位患者均需要进行4次[2]。

1.3 疗效判定

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四级,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中的规定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或者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超过Ⅱ级,临床症状(心前区疼痛、胸闷等)完全消失,另外,患者的房性及室性早搏减少超过90%或者消失;②有效: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并且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症状发作次数均有减少;③无效:上述状况,患者均没有显著改善,并且患者病情还出现恶化现象。

心电图判定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心电图ST段下移状况恢复正常,或者上升超过1.5 mm,或者患者心电图T波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电图ST段出现上升,上升幅度在0.4~1.4 mm之间,或者患者心电图主要导联T波从治疗前的平坦转为直立,或者变浅超过50%;③无效:患者心电图无显著性变化[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运用(±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改善状况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改善状况

表1 察患者护理前后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状况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全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不正常的脂质代谢,导致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发生血液脂质沉着,导致患者动脉内膜上出现脂类物质堆积,形状类似粥样,时间久了会逐渐形成白色斑块,临床上将这种情况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如果患者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动脉内膜上的白色斑块就会逐渐增多,最终会阻碍患者动脉血液流动,供血不应,导致发生心脏缺血,继而发生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

3.1 认知行为干预对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患者需要反复进行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因此,临床上,很多患者均会发生消极情绪,如抑郁、焦虑、恐慌等,抑郁会导致患者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继而诱发炎症,而焦虑也会导致患者体内增加分泌啡肽,促发心绞痛,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严重影响预后,长此以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产生影响。通过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不但能够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4]。

3.2 认知行为干预对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改善状况的影响

从该研究结果来看,没有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不存在差异,但是,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是因为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加深患者对冠心病的影响,缓解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临床治疗效果[5]。

总而言之,给予冠心病患者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消极情绪得到缓解,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1] 袁素平.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1):4-6.

[2] 王秀霞.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7):1751-1752.

[3] 黄爱玲.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1):934-936.

[4] 赵春艳.认知行为干预减轻冠心病病人焦虑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09,7(1):33.

[5] 辛玉杰.心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71-573.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心电图冠心病
我们需要消极情绪?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静心
测试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思考心电图之176》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