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地貌学开放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3-08-20肖宝玉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开放性教育教学

肖宝玉

摘要:针对国内外关于开放性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地质地貌学开放性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概念辨析,并基于野外实习在地质地貌教学中的重要性,总结以开放性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塑造开放性学习情怀,以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循环互动等开放性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启发开放性学习思维,以开放性教学内容和学习课题锻炼开放性学习能力,以开放性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估培育开放性学习素养的改革策略。最后以教学效果反馈论证开放性野外实习改革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开放性;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129-03

一、改革背景和意义

社会的信息化,对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教育不仅是适应这种社会发展需要而诞生的一种办学体制的新模式,也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国内学者对于开放性教育大认识大体有两类观点:一是把开放教育看成是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开放;二是针对传统封闭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将以学生为主体,具有人本性、科学性、和谐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定义为开放教育,认为开放教育是一切利于自由、自主学习的教育实习、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总和。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开放性不仅是这个时代特征,也是高等学校崇尚自由、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培养人才的教育使命。

地质地貌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时空跨度大、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其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时间发育过程具有开放性特征,野外实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该课程非常适合也非常需要开放性教学尤其是开放性的野外实习教学,传统的封闭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的本科教育。近年来,笔者以开放性视角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教学素材和资源的建设等环节对资环专业的地质地貌学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

二、改革策略

(一)以开放性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塑造开放性学习情怀

教育开放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教育场所与时间的开放,即不再将教学地点局限于校园围墙之内,给予学习者学习的时间选择。因此,野外实习区的选择至关重要。好的实习区既要保证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和技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要尽可能节约经费。福建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地质地貌学实习基地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境内,实习区浓缩了福建省全部古生界地层和部分中生界地层及部分化石,广泛发育各种沉积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浅变质岩等,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形式多样,露头清晰,区内还发育典型的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等多种地貌形态。此外,实习区气候宜人,生态环境好,经济实力连续17年居于福建十强县市之列,还拥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笋竹之乡等国家级的旅游品牌11块。因此,我校资环专业一般安排每年春暖花开的5月或秋高气爽的11月到永安实习,开放式的地点和时间让学生以开阔的情怀愉快地接纳开放性教学。

(二)以开放性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启发开放性学习思维

教师与学生所处位置的变化也会导致心理的一些微妙的变化。由于教学时间和地点的开放,师生间也摆脱了课堂上那种拘谨,变得更为亲近与灵活。因此,教学方式的采用也需要更为开放和灵活。

1.师生互动模式

人本论在开放式教学还体现为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样”,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充分地突出。为此,除了实习前关于实习区地理环境和地质地貌概况的介绍,教师还在每次实习前一天告知第二天的实习路线和内容,让学生提前温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预想可能会碰到什么情况,需要用到什么方法,可能会有什么收获等。通过这种预演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基础知识准备情况。在野外现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观察、测量、描述和评价,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通过语言、工具、实物等引导他们想办法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由于实习地点和空间的开放性,则每一次实习对象都可能与往次有所变化,这也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从而得出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既拉近师生距离,又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和信心。

2。合作学习模式

开放式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论为理论基础的,人本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作为教学的内在动力,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时间,由学生自己推选合适的人选担任组长,组长组织组员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描述和讨论。每次每个小组都要派代表发言,陈述所在小组的实习成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分工与合作避免了部分懒散学生的“搭便车”行为。由于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学生有收获和成就感,一些平日胆小害羞的学生也能大胆发言,由于小组间有竞争和激辩,学生既能表现个人才华,又可体现团队力量,因此,引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激情。

3.循环实践模式

循环实践是通过多次接触、反复强调,从而达到对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效果。由于前述授课对象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课程性质,仅仅通过一两次课堂讲授和野外观察难以让学生认识地质地貌的本质和规律。为此,除了进行前述的实习区概况介绍、实习任务预告、小组讨论,还要求学生做好野外记录,每天返回驻地归纳当天的内容和体会、自己和他人工作的闪光点和不足等,实习结束后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写出实习报告。通过多层次的循环实践与考核,避免了学生野外不观察不操作、室内抄袭笔记、实习报告空洞无物等现象,促使学生认真记录、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善于记录和勤于操练。

(三)以开放性教学内容和学习课题锻炼开放性学习能力

由于前述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当前高校课程设置现状,如果不在传统的自然学科地质地貌教学内容中增加人类对其认识和利用现状与评价等内容,就难以适应日益快速发展的人类生产生活、区域规划建设等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地质地貌学资环专业教学内容的发散性、开放性也决定了教学形式尤其是野外教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与开放,注重锻炼学生的开放性实践能力,实现对当代大学生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念教育。为此,笔者除了确保给学生提供科学准确的自然地理学指导,还自学许多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区域规划等人文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地形图、地质罗盘、地质定点、岩层产状测量、野外记录簿记录、地质素描图制作、地质剖面分析和地质标本采集等自然地理学基本技能,还通过一系列发散的、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形式锻炼学生开放性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把观察对象从一个自然剖面放到一个更大时空范畴去考虑,评价人类利用的合理性,并提出简单的规划理念和持续发展方案。比如,对实习区内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河段的发育特点及利用合理性分析评价,实习区内石灰岩矿产的分布特征及开发现状评价,喀斯特地貌区的利用方案设计,丹霞地貌发育特征及景区规划,利用地貌形态进行不同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等。

(四)以开放性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估培育开放性学习素养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相对而言,人类短暂的一生能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教师竭尽所能也只能教给学生自己所知道的那部分知识,学生也不可能在更为短暂的四年大学生涯学到够用一生的所有知识。因此,掌握本课程的知识这一教学目标还只是基础的、封闭的,大学教学更为开放和重要的目标应该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开放性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考虑到学时的限制,教学内容一般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并形成今后用其作为不断获取新鲜知识的技能。这种技能的培养在相对封闭的课堂中总是容易受到固定的时间、地点、教学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而在野外实习中却能得以更为灵活地得以实现,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和动手,学生便能对相关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学会相关的动手能力。同时,攀岩涉水、披荆斩棘的实习生活也为不畏艰苦、团结互助、热爱祖国等情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契机。通过上述野外实习,培育学生的开放性学习素养和良好的自我评估结果,尊重了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的地位,也实现了从目标到主体的开放性教学循环。

三、改革效果与分析

通过近年开放式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习汇报、实习小结中,多数学生均表示这种开放式野外实习让他们觉得学习有趣,收益颇丰,近三年教学评价平均优秀率超过85%(如图1)。归纳起来,开放式野外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使课本更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一些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是在三维空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演化形成的,单调的文字描述显得抽象空洞,通过实习对自然界直观和多角度的观察和联系,就容易变得生动易懂,可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立体的时空演化图像,学生的恐惧感和挫败感被对理论知识豁然开朗的理解所带来的兴趣和成就感所替代。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

野外工作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并且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而不断改进。比如,既要正确使用传统的地形图、地质图和地貌图,又要学会判读遥感卫星图像、区域规划图;既要熟练使用传统的地质罗盘仪、卷尺和地质锤进行定位、测量和标本采集,又要能够掌握GPS、测距仪等现代仪器;既要能进行传统的野外记录和简单的地质地貌素描,又要善于利用数码产品和电脑进行科学记录和编辑。在近年的野外实习教学中,笔者总是要求学生两者兼顾,交相辉映,学生的反馈效果良好。

(三)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时间观、空间观、系统观等科学观念和思维

地质地貌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外表形态和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实习内容的比较和联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地质地貌现象时间上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要以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同时地质地貌作用的空间尺度变化很大,又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差异性。

地质地貌发育又是复杂的,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时代可出现不同的地质现象,同一地质现象也可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出现。认识了这些特点必然能够让学生形成开阔的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正做到以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和现学现用,如图2所示,近三年学生实习论文选题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四)培养了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团结友爱的处世习惯

“90后”大学生大多出自较为富裕的家庭,有些几乎是长在温室的花朵,哪怕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也已经很少干农活,基于学科特点,野外实习中的跋山涉水、披荆斩棘、风吹日晒雨淋等困难在所难免,有时也可能因为天气或路线等实际情况导致无法按时吃饭,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磨炼,有助于他们形成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同时,课堂学习大多以个人行动为主,而野外实习则需要团队协作,这又为他们学会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等处世习惯的养成提供了条件。这也是开放教学在促进良好品德方面所具有的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小结

野外实习这项开放教学研究,在贯彻素质教育、发展个性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开放的课堂教育在发展个性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建立完整、系统的开放教学体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虽然目前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开放教学的方式还有相当的局限性,但也已经初步反映出其优越性。如果能长期坚持开展这类活动,将会有显著成效,并能成为塑造创新型人才的一种良好方式。

猜你喜欢

开放性教育教学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