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对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影响
2013-08-20杨怀玫
杨怀玫
(肇庆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肇庆526061)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8次“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称,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家庭宽带网民3.90亿,手机网民3.18亿,中国现有网站183万个。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网络普及给出版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数字化出版已经初具规模。2010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已接近10%,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另一方面,网络应用较大地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工作模式。目前,大部分传统出版单位建起了网站,一些期刊出版单位相继使用质量较高、功能实用、用户反响较好的在线稿件管理系统,譬如中国知网的“CNKI中国学术期刊在线投稿平台”和“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稿件处理系统”、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及武汉市凯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稿件采编系统”。专业网站的建设与网络应用对作者投稿方式、稿件管理与编辑加工,期刊出版、订阅发行方式等编辑出版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对作者投稿方式的影响
传统投稿方式和网络投稿方式在稿件介质、方式和周期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就其各方面的比较作分析(见表1)。
表1 传统投稿方式与网络投稿方式的比较
传统投稿方式通过邮局邮递信件不仅费时而且费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几乎所有的期刊都已接受电子投稿。作者投稿从最初的手写稿和打印稿,到后来的磁盘邮寄,再到后来的电子邮件投稿,直至当前的网站在线投稿,投稿方式越来越方便,效率越来越高。电子投稿方式与传统的投稿方式相比,电子邮件投稿或者在线投稿的传送速度飞快,收与发几乎是同步进行。因此,网络投稿因其便捷、省时、经济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优越性,越来越被作者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就肇庆学院学报而言,自2011年正式使用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以来,作者登录系统后即可投稿,并可随时查询稿件状态及与编者进行交流。系统的使用不仅减轻了编者的工作量,还加强编者与作者的联系。
在线投稿的实现,提高了作者信息的准确度。以往编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通常采用信件、电话联系,后来发展为电子邮件沟通。虽然从效率方面逐渐越来越快,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目前有些期刊采取的在线投稿方式,编者与作者之间可以随时就稿件和个人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在线交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对稿件管理方式的影响
(一)稿件管理从手工编号记录转变为数字化处理稿件 传统的稿件管理是针对来稿手工进行编号登记,稿件管理人员根据编辑出版流程随时更新稿件状态,包括对送审记录、催审情况、审稿意见、修改建议、退修记录、采用情况等信息进行管理。稿件信息档案内容繁杂,用传统的纸质稿件登记表查询不方便,统计效率低,工作强度大,不易保存,还容易遗漏和出错。
采用网站在线投稿、在线审理、即时汇总方式,作者自行填写或完善个人信息和稿件信息,有的网站或者稿件处理系统还可以根据注册审稿专家的个人身份和专业特长,智能选择审稿专家并完成自动送审、延期催审和自动发送致谢函,专家审稿意见也可以在线即时上传。与此同时,稿件相关信息的准确度大幅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编辑的重复劳动,工作量也随之大为减小。
(二)方便稿件数据统计,助力期刊发展趋势判断 网络的应用还能准确快速统计稿件信息,实现了稿件统计的科学化、便利化。编辑对来稿定期进行分类统计,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类稿件的比例、作者的行业分布。对稿件按照状态进行统计,则可以了解稿件的审核进度、发表时滞、采用比例和发表比例,比起传统的手工统计方法,网络应用提高了稿件数据统计的准确度,有助于准确判断期刊的总体质量和发展趋势。
三、对稿件编辑加工方式的影响
电子排版印刷相对于传统的铅字排版印刷是一个飞跃,而网络在线编辑相对于单机排版又是一个飞跃,主要表现在在线编辑排版可以实现即时的互通交流,即使分处两地、相隔千里的编辑,也可以通过在线模式进行技术切磋和观点交流,编辑部和印刷厂之间也可以借助网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即时的沟通,及时予以修改纠正。
网络成为编辑的在线知识库和百科工具书,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编辑查阅资料、核对数据。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时,如遇到有疑问需要查找资料或工具书时,可以在网上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例如,遇到外文文献方面的疑问,编辑手上一时找不到相关的纸质出版物或者工具书,而且有的编辑不熟悉外文文献的具体内容,但利用网络(如“百科全书”)就可以很快搜索出来;当稿件的参考文献著录不够规范,譬如作者遗漏参考文献的某些项目如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或者版本等,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核对。需要注意的是,编辑加工稿件时遇到的疑问,不能完全依赖网络提供的信息去解决,必要时仍然要查询来源可靠的纸质工具书。
网络还可查证作者论文内容及注释的真伪。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实现了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辅助编辑对论文进行编辑加工工作。论文全文内容是检测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数据。例如,编辑在审稿前和编辑加工稿件时,只要在检测系统上提供论文全文数据,检测系统就可以对其进行在线检测和分析,快速提交检测结果。
四、对期刊出版工作其他方面的影响
网络应用对期刊出版形式和订阅发行方式等环节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对期刊出版形式的影响 期刊除了保留传统纸质印刷版本之外,借助于网络,还可以发布电子版。自从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Springer Link等多个全文数据库建立和使用以来,学术论文的检索非常便捷,读者借助于网络就可以参考学术资料的电子版。电子版期刊可以给读者提供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既可以批量订阅,也可以单篇订阅,方式灵活,阅读方便,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
(二)对期刊订阅发行方式的影响 网络应用使期刊不再依赖邮政的订阅发行。读者在线提交订单完成在线支付后,可以及时获取期刊电子版。2011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发布的《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运营分析报告》指出,“2011年10月,共有2268万人访问过新闻出版行业网站,产生超过1亿次的页面浏览,人均访问页为5页”。[2]这说明在线阅读已渐成规模,网络发行已成为编辑出版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学院学报》是肇庆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每年与各高校学报交流样刊多达800多家。对于办公经费有限的地方高校学报而言,光发行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且工作人员还要进行装书、邮寄等繁琐的发行工作,无形中给编辑人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自实行网络发行以来,同行、作者和读者只要点击学报网站,便可了解本刊出刊情况和阅读刊物。此外,读者只需支付一点费用,通过中国知网等数字出版平台就可快速检索、在线阅读和下载所需的内容。
(三)对作者与读编者之间交流的影响 作者与编者、读者与编者以往多靠信件和电话交流,网络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三者的快速沟通。作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站留言、在线实时通讯等方式与编辑取得联系,更方便、更高效、更通畅。
此外,作者还可以在线查阅稿件的处理进度,及时了解稿件修改意见和其他进程;读者可以在线查询书籍目录、支付购书费用、查询刊物发表进度等;编辑则可以在线收稿、收费、处理订单、发行电子版、回复留言、建设网站和承揽广告业务等。
五、网络与编辑出版工作结合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体来看,网络应用对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促进了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网络的飞速发展短期内对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比较明显的变化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强势突起,一些传统媒体的发行量萎缩了,广告业务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隐患。例如:1.网络应用使信息存储对计算机硬件设备产生高度的依赖性,网络安全问题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故障或损坏,将导致数据的损毁或丢失,而一旦数据丢失将几乎无法弥补;2.病毒感染导致系统故障,从而导致工作中断乃至数据丢失,也会严重影响编辑出版的工作进度;3.网络办公的实现,使整体工作进度加快,流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异常,都容易导致整体进度明显停滞,导致稿件积压;4.部分编辑人员计算机知识薄弱,网络应用能力较差,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不仅无法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反而感到是一种负担和累赘;5.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来源广泛便捷,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难以发现。
结合网络应用与编辑出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作为期刊编辑出版部门,要建立起各类综合防范机制。可以通过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加强编辑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编辑辨别网络安全能力和掌握网络应用能力,以实现安全可信的互联网编辑出版工作环境。
2.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技术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要求编辑尽快熟悉并提高相应的网络和计算机知识技能,否则就会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的编辑出版工作。
3.期刊编辑可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网络检索工具等,严格把好审稿关,以识别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2011年11月,全国召开了首次数字出版工作会议,表明国家对新兴出版形式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正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说,“和传统出版相比较,数字出版对人民群众增加信息量、快捷的享受文化成果、大范围的传播信息,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支持。”[3]但是他又认为,数字出版不会对传统出版产业构成威胁,二者会长期共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一观点应能成为业内共识。总之,网络为编辑出版业带来了生机,数字化出版方兴未艾,传统出版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分流了一部分读者,但也为传统出版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传统出版编辑行业的同仁应该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善加利用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刊物质量。
[1]我国数字出版格局综述[N/OL].北京: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11-17(6)[2011-12-05].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2975/201111/728077.html
[2]2011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运营分析报告[R].北京: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2011.
[3]李苑.数字出版为什么不会终结传统出版——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N/OL].北京:光明日报,2011-11-14(5)[2011-12-05].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1-11/14/nw.D110000gmrb_20111114_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