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不起”话语标记的形成及其功能

2013-08-20汪梦翔王厚峰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对不起听话者歉意

汪梦翔,王厚峰

(北京大学 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北京 100871)

引言

“对不起”可以说是人们最常用的道歉语,其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较高的使用频率,都反映了其用法的多样性。不过人们很少把“对不起”跟话语标记联系起来,因为一般它在使用时,不像一些典型的功能词“啊、这、嗯”那样基本不带有语义特征或者不对句法意义产生任何影响。但本人通过语料的考察和日常生活的观察,发现有些“对不起”并没有实际的语法语义上的意义,只是起到了一种语篇连接功能,表现出的是一种话语标记语用法。如:

(1)完成产值任务,厂长职工发奖金,皆大欢喜,造成库存积压,对不起,由国家负责。(1994年《报刊精选》ccl语料库)

本文就是探讨话语标记语“对不起”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作为话语标记时的功能特征。

一、话语标记“对不起”的界定

话语标记又称话语联系语,关于如何界定话语标记,目前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不过根据Schiffrin[1]、董秀芳[2](p52-60)、刘丽艳[3]等中西方学者的论述,话语标记的特征一般有:(1)句法上,一般相对独立,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具有可分离性,删除它不会导致句子不合语法。(2)语义上,不能描述事物的状态或概念,具有逻辑上的程序义,①程序义是相对于概念义来说的,通俗地讲,一个是回答“是或不是什么”的问题,一个是回答“如何做才能让人好理解”的问题。如英语中表原因连词“because”和“since”,前者可加“is”或“is not”,可回答“是或不是什么”的问题,具有真假,表概念义。后者不能加这些词,只在程序上反映如何处理后面句子,指出前后句子关系,所以后者表程序义。不对句子所表达命题的真值产生影响,也不给命题增加新的信息,删去后不影响句义的理解。但是它有时可以反映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立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特征和表情功能。(3)语音上,一般有形式符号把它与其他句子成分隔开,也可以通过停顿来和其他方式进行区别。(4)功能上,最主要的就是连接各个命题,使命题之间的转换更加连贯。

对于人们最常用的道歉习用语“对不起”,人们一般把它放入到动词范畴中进行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就标为“动词,对人有愧”。如:

(2)大哥,我这辈子真是对不起你啊。(及物)

(3)这次我真对不起,搞得全家都不得安宁。(不及物)

但是有时候,也许并没有歉意的意思,而是表示给别人带来不利的影响,如:

(4)你要是不老实点,休怪我对不起你。

(5)你要是不跟我合作,兄弟,我可就要对你不起了。

这里的“对不起”虽然用法不一样,语义也不一样,无论是以词的形式,还是以跨层结构的形式出现,都不能删,是句子的核心语义。

虽然话语标记语一般多以连词、副词居多,不过董秀芳[1]也指出话语标记很多都来自动词性成分结构,如“谁知道、别说”等。“对不起”其实也能够充当话语标记语,我们看:

(6)(场景:老徐委托经理照顾兰英姑娘,但是兰英又让

老徐问:“是她自己这么交代的吗?是用法语交代的吗?”经理说:“当然。她说的是地道的法语,我不会听错……啊,对不起,我是不是上了你的当,把不该说的说了。(邓友梅《兰英——巴黎城内的山东大嫂》)

(7)小西到家时何建国不在,不知加班去了还是跟什么人鬼混去了,他干什么去了跟她都没有关系。但是,对不起,此刻,您得回来,回来跟她谈他们的事情。(电视剧《新结婚时代》)

这里的“对不起”虽然出自说话人之口,但是说话人并没有给听话人造成不利的影响,更没有歉意的成分,中间不能插入任何成分,也不能接其他成分,语法上是一个独立的成分,语义上不影响命题的真值,也没增加新的信息,删去后不影响表达,语音上后面必须有停顿,逻辑上,它映射出了说话者心理所想的推理过程。如(6)的“对不起”连接的是得出不同结论的并列推理过程。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这里的“对不起”可以判断为一种话语标记。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对不起”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语法成分,去掉之后,句子依然成立,但是语义重心发生了变化或有所缺失,这种“对不起”就不属于话语标记。如:

(8)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9)兄弟,对不起,借过一下。

这两个句子的“对不起”都是独立语,省略之后都不影响句子的表达,但在整个句义上是不可或缺的,如(8)中如果你把别人踩了下,一般不会直接说“我不是故意的”,而要再前面加一个“对不起”。而且对方只要听到了“对不起”,后面的解释即使没听,也知道你的意思了。所以此时的“对不起”其实带有明确的话语信息。因此,此时的独立语“对不起”作为句义的核心不可或缺,表达的是歉意的概念,所以还是不能看作话语标记。(9)中“对不起”也是独立语,此时的它已经看不出歉意的成分,但从功能上看所表达的是打扰的功能,也具有一定概念意义,可以替换为“打扰下”,只不过这种意义比较抽象,需要后面的语境来突显,两者结合才能表达完整的语义情态,所以严格来说也不能算作话语标记。

其实话语标记语有两种,接受标记和表达标记。接受标记多半是应答标记,表示对他人说话的一种话语反应,如“嗯”。而表达标记是伴随和修饰自己的话语信息,如“你知道”。“对不起”一般只能作表达标记,不能作接受标记。因为从人心理认知的过程来说,“对不起”本来反映的就是人对外界不好事物的一种消极心理投射。如果作为应答语,则一般会呈现的是“对不起”的情态义,即表“说话人内心很歉疚”,从而就不具有话语标记的特征了。

二、话语标记“对不起”的形成过程

彭湃[4](p74-77)曾指出“对不起”脱胎于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一个具体形式“V不起”。关于“V不起”的结构意义,《现代汉语八百词》提到“表示没有某种能力或不能经受住,有时也表示不够标准”,如“买不起”表示“没有能力购买”、“输不起”表示“不能输”。但“对不起”我们还是很难通过字面看出它为什么能够表示对人有愧,只是勉强可以理解为“不能面对”的意思,如“我对不起你”有时候可以和“我不能面对你”互换,而且“对”自古就有“面对”的意思,如“两岸青山相对出”。由“不能面对”到“歉意”再到“预示会对对方产生不利影响”的意思,这些都是“回溯推理”①回溯推理,是指由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引申出的,通过肯定后件,再根据一般事理,得出肯定前件的一种或然性推理。的结果,其推理过程如下:

大前提:如果你会感到内疚和歉意,那么在行动上就往往会表现出不敢面对对方。

小前提:现在我不能面对对方。

结论:我感到内疚和歉意。

如某人感到内疚和歉意,根据回溯推理,那么一般是做了对人不利事情,推理过程如下:

大前提:如果你做了对对方影响不利的事情,一般会感到内疚和歉意。

小前提:我现在心里有些内疚和歉意。

结论:我做了一件对对方不利的事情。

因此,“对不起”的语义变化我们可以简单抽象为:无法面对→歉意→对对方不利。

随着这种语义的演变,“对不起”的语义融合度和语法的凝固性也逐渐加强,其词汇化的程度也逐渐加强。我们看:

(10)我有什么对你不起的,要你原谅?(“对不起”为跨层结构,理解为“不能面对”)

(11)真是对不起,我来晚了。(“对不起”已经成词,表示“歉意”)

(12)对不起,你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对不起”为独立语法成分,具有“提醒有不利于听话人的事发生”的功能。)

其实“对不起”的这种语义演变,反映了“对不起”由动作义到认知义再到功能义的转变过程,当“对不起”由动作义到功能义时,具体的语义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抽象但比较固定的功能,比如打扰、命令功能等,这些其实来源于“预示给听话人带来不利影响”。

而当“对不起”成为话语标记时,这种“对对方不利”的意思也逐渐消失,其概念义也逐渐消失,而程序义逐渐加强,仅仅是为了引出一个“给听话人带来影响”的命题,如:

(13)秦振华待如上宾,经验体会,倾囊而出。客人惊讶他的无私和坦诚。秦振华笑说,这没啥,我向你们倒出来,是希望你们超过我们。你们超过我们,对不起,我还要超过你们。我这人是从来不甘落后的。(《张家港人》,《作家文摘》1996)

这里的“对不起”独立使用,基本上已经没有“歉意”的意思,也不是告诉听话人“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仅仅是为了引出一个“可能会对听话人产生影响”的命题,可以说产生了一种话语连接功能,而这个命题所表达的事情对于说话人来说,多半认为是会给听话人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情态性。而且作为话语标记的“对不起”,此时不能换作常用代替词“对不住”。这说明“对不住”相对于“对不起”来说,还没有完全虚化,保留有很强的“内疚义”,它只是“对不起”词汇化的第二个阶段,即情态义阶段。如果从话语策略的角度来说,说话者是想借话语标记“对不起”来主动告知或提醒听话者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希望听话人有所准备;而听话人通过“对不起”也能够较轻松的了解说话者的表意倾向。综上,我们可以把话语标记“对不起”的形成过程,用下图表示:

其中“对不起”为“表特定功能的习用语”时,必须要结合后面的语境才能显现,这时的“对不起”其实已经具有话语标记的某些特征,符合Lehmann[5]提出的话语标记形成的初级条件,即“语言项目的基本语义不足以表达传达语用义,”所以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向话语标记过渡的中间状态。

三、“对不起”话语标记的功能

一般来说,虽然话语标记不影响语句真值表达,但如果去掉话语标记后,往往会影响其话语的得体性和社会层面的人际关系,这说明话语标记并不是出于句法语义需要,而是语用层面的需要,同时这种需要主要是促使前后话语连贯,使得话语信息更有利于听话人的理解。

通过语料我们发现,当说话人使用话语标记“对不起”时,是在报道自己的一种评价或发现。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对不起”后所陈述的内容可能超出听话者的想象,或者和前面述说的内容有所反差,一般会给听话者带来不利影响。说话人这种评价或发现对于听话人来说,是一种意料之外的,而且也多半是听话者不愿听到或遇到的,因此有意让听话人做好准备,以便有个心理准备。我们可以笼统的把这种功能概括为“承上标异功能”,如果细分还可以是“否定-标异”和“标异-提醒”两种。例如:

(14)以前单位里每次过节都要发个千儿八百的,现在,对不起,能给你放个假就算不错了。(自收)(否定-标异)

(15)自己的建设队伍还吃不饱饭,这是明摆的事实。然而,对不起,工程质量要紧。于是,其他行业,其他地区的一支支劲旅还是浩浩荡荡开进了建设工地。(1995年1月《人民日报》)(否定-标异)

(16)如果哪家小孩的皮球飞进他的天井,街坊的鸡跑到他草垛里生了蛋,或者邻居的拉瓜爬到他的墙头结了个瓜……对不起,那就等于把钱锁进了保险柜。(国家语委语料库)(标异-提醒)

(17)我们的小轿车在上午8—10点想进城,对不起,先买进入证,留下买路钱。(《市场报》1994)(标异-提醒)

例(14)中的话语标记后描述的情况,可以说和原先按照一般人思维所想象的情况截然相反。因为“以前都发钱”,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钱越发越多”,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让听话者觉得悲哀。例(15)中的话语标记后所描述的场景,也是和一般人预料的相反。因为“队伍本来就吃不饱,更别提去支援其他地区了”,但是事实上结果却截然相反,让人无可奈何。这两句都借助了“对不起”来标异,同时也反映了说话人态度的消极。例(16)、(17)中,除了强调后文的内容和原先听话者所想的不一样外,还带有一种提醒或者告诫的功能,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好事先有个心理准备。这四句的“对不起”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比性标记。这种语用特征,在语篇功能上就表现出了一种话题的转换,比如(14)-(17)前半句的话题和后半句的话题都发生了改变,“对不起”的出现使得这种转变变得更连贯。

另外,“对不起”除了标异外,还具有“引发启下”的语用功能。我们看下面:

(18)暴烈的行动难道能够是不蛮横的吗?至于什么好人,对不起,在马克思主义的辞典里没有这样的词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

(19)我们的做法是,对不起,我们既离不开朋友也不这样交朋友,最多我们只能优惠你一张拍卖会的门票。(1994年4月《报刊精选》)

从语篇功能上看,话语标记“对不起”可以说是延续了话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对不起”后面所延续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和回答。不过这种回答应该是听话者不是很希望听到的,或者说和听话者的预期相去甚远。即使没有后面的内容,比如(18)句去掉后半部分,我们也能预测到“我们的做法”一定不会很让人满意。这种用法,不是标异,不是强调前后的对比,而是进一步阐释前面引出话题的结果,具有标示引发下文的作用。这种“启下引发”的功能又如:

(20)等你走到这个地方找这个公司的时候,对不起,这家公司已经关门不知道哪儿去了。(黄卫平《诚信是金》)

(21)例如,你的信快结束时所说的我被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所牵引时便是如此。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在躲避你的分析和击打?我仍然有一种感觉,对不起,我觉得你在分析的似乎只是半个鄙人,也许是多半个。(《读书》vol-045)

四、余论

“对不起”话语标记最终的形成,是一个语用化或者说是一个语用化的语法化过程。其表现形式是一般前后用逗号隔开,删去后既不影响句子命题的真值,也无句法成分上的缺失,并且本身也不带有概念义。本人通过CCL语料库选取了现代汉语中前后都用逗号隔开的“对不起”共289句,按照上面的标准界定出“对不起”具有话语标记用法的有31句。可以说“对不起”作为话语标记的用法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少。它的“标异”和“启下”功能,减轻了听话人的思维负担,使听话人理解更加容易,更能准确的揣摩说话人的意图。而说话人可以借此更好的引导听话人理解自己的意图,可以委婉的表达对事情的否定,还可以看作是说话人在宣布一个不好的消息时的一种“先礼后兵”的举动。同时,对语言的连贯性来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过度或缓冲。

[1]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3]刘丽艳.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4]彭湃,彭爽.与“V 得起”和“V 不起”相关的问题[J].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5]Lehmann,C.Thoughtson Grammaticalization[M].MNCHEN&New Castle:Lincom Europa,1995.

猜你喜欢

对不起听话者歉意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正宫·叨叨令]雾
有些话
心愿之选
孩子犯错不能只说“对不起”
每天用一张照片说“对不起”
我欠你一句“对不起”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日出之际
更 正 启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