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3-08-20李德欣

中外医疗 2013年20期
关键词:优良率肱骨钢板

李德欣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河南商丘 476000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方式,根据资料显示,约占全身骨折的4%~5%[1]。而对于此种方式的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临床中手术固定形式多样,临床疗效不一,故为了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进行治疗的9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其中男63例,女31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45.6±3.5)岁不等。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2例,交通事故35例,摔伤17例;Neer分型包括:Ⅲ型骨折34例,Ⅳ型骨折29例,Ⅴ型骨折12例,Ⅵ型骨折9例。根据治疗时间将94例患者分成2组,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47例患者做为传统组,应用传统的三叶草钢板进行治疗,其中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47例患者做为加压组,应用加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

1.2 方法

1.2.1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 患者行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麻醉后,取仰卧位,将患肩垫高,入路选择在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在操作时要注意保护头静脉,操作过程中,可将部分三角肌前部的肌肉分离,从而将肱骨近端暴露,但为防止损伤腋神经,不要过度劈开关节囊。入路后,对患肩进行外展位牵引,然后对骨折块进行撬拔推压进行初步的复位,复位后可通过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然后通过X线透视满意后,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处放置选择好的锁定钢板,放置好后,在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 cm处将其固定,固定后要将接骨板远端显露,通过X线透视确认锁定钢板贴符合良好,骨折端对位对线准确后,在接骨板的近侧端进行钻孔,测量深度后,拧入2~4枚长度适合的锁定螺钉。接骨板远端应用皮质螺钉进行固定,如有肩袖部撕裂或粉碎性骨折,可通过锁定钢板近端的缝合孔,应用吸收线进行缝合修补,缝合后,将克氏针拔出,然后在进行X线透视,确定复位,固定良好后,放置1根引流管,然后逐层进行缝合,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三角巾固定,术后第2天患者可进行简单的肩背部活动,手术后1周患者可开始主动运动,术后6~8周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抗阻力训练,同时进行1年的随访,在手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Neer功能评分,比记录患者的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

1.2.2 传统钢板 传统钢板的手术的麻醉及入路同上,术中取传统的三叶草钢板进行固定,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

1.3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3.5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1.4 评价标准

应用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具体如下:优:90~100分;良:80~89 分;可:70~79 分;差:70 分以下。

2 结果

2.1 Neer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Neer评分优良率比较见表1,优良率x2检验,x2=24.045,从表1可以看出加压组的优良率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的Neer评分优良率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并发症x2检验x2=3.0308,从表2可以看出加压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在该研究中,该院对加压传统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加压组患者手术后的优良率高于传统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这与彭伟等[2]研究结果相符合。分析其原因在于传统钢板固定的基础是利用螺丝钉在骨质上抓持力来实现的,而抓持力与骨量是呈正比的,但由于肱骨近端骨折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故肱骨头都为松质骨,传统的钢板内固定的把持力量会逐渐下降,故非常容易出现螺钉脱离,松动等并发症[3]。而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改变了传统钢板强调解剖复位的理念,更加注重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及加强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4]。同时由于加压锁定钢板是根据肱骨近端解剖形状设计的,因此在手术应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预弯,故对骨面不会产生压力,同时,加压锁定钢板是通过钢板与螺钉形成一个类似内固定的结构,其在固定的过程中会使接骨板与骨骼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从而减少了软组织的剥离,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护了骨折的血运及故膜,因此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

叶舟等[6]研究显示,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Neer评分的优良率为74.66%,而传统钢板手术后Neer评分的优良率为45.63%,这与该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合。笔者认为加压组的优良率高于传统组的组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加压锁定钢板在手术后固定更加牢固,因此术后可早期进行锻炼,患者早期进行锻炼后会更加有利于功能的恢复,优良率也会有所增加。而传统钢板在手术过程中暴露的比较广泛,术后又需要长时间的外固定,因此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这对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及骨折愈合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董国良,黄金星.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8):53-54.

[2]彭伟,王亮.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骨折的疗效分析对比[J].中国骨折疏松杂志,2010,16(10):37-38.

[3]曲志国,崔玉玲.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与交叉针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2):248-251.

[4]郭隆森.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0,33(16):99-100.

[5]邓勇.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1,6(2):868-869.

[6]叶舟,占蓓蕾.两种内固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4):19-22.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肱骨钢板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