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治疗癫合并抑郁患者36例临床分析
2013-08-20陈建明赵晓玲
陈建明 王 明 赵晓玲
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 南阳 473000
我院2008-01—2012-12应用西酞普兰治疗36例癫合并抑郁患者,收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原发性癫合并抑郁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并参考《国际抗癫联盟癫诊断方案》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3版相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年龄未超过18岁的未成年者,继发性癫患者,对酒精和药物有滥用情况者,在既往治疗过程中有不良依存性表现者以及合并有其他器质性大脑疾病和躯体严重残疾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19~68岁,平均(42.5±9.7)岁;癫合并抑郁病程3个月~11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均>18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HAMD/HAMA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以及舒乐安定等抗癫药物行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癫发作的类型单独给药或联合给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早餐后加用西酞普兰顿服20mg/d,若治疗4周后其汉密尔顿量表评分的减分率未过半,将西酞普兰的给药量提升至30~40mg/d。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等方面检查。治疗8周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量表评分结果较治疗前的减分率超过75%;有效:50%<治疗后量表评分结果较治疗前的减分率<75%;进步:25%<治疗后量表评分结果较治疗前的减分率<50%;无效:治疗后量表评分结果较治疗前的减分低于2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HAMA与HAMD评分比较 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A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A与HAMD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A与HAMD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n HAMA 评分 HAMD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30.22±8.14 8.09±5.92 30.11±7.33 13.25±5.81对照组 36 31.21±8.24 28.52±6.13 29.73±7.55 27.49±6.24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22.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头昏与口干各1例,视物模糊2例,对照组出现口感2例,头昏1例,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未发生加重癫病情的情况。
3 讨论
[2]Kanner AM.Epilepsy and mood disorders[J].Epilepsia,2007,48(Suppl 9):20-22.
[3]董芬,俞迪红,鲁国建 .西酞普兰治疗癫伴发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