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3-08-20赵晓平黄远东尹小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16期
关键词:阿托颈动脉斑块

赵晓平 张 林 黄远东 沈 燕 尹小华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成都 611130

近十多年来,他汀类药物尤其是阿托伐他汀,在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率及其服用安全性方面,已被国外大量循证医学试验证实[1];现在,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尤其是对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患者中的改善作用国外也有众多报道;目前,阿托伐他汀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已被中国老年患者广泛使用,但所用剂量的国内研究报道较少。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本研究主要探讨:(1)阿托伐他汀10mg,qd或20mg,qd在60~80岁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中的治疗剂量;(2)阿托伐他汀10mg,qd或20mg,qd能否阻止60~80岁老年患者IMT进展或逆转动脉粥样斑块;(3)阿托伐他汀10mg,qd或20mg,qd在60~80岁老年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09—2011-05门诊患者共140例,男64例,女76例;平均年龄(73.40±5.35)岁。(1)纳入标准:年龄60~80岁;血脂异常符合2007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伴IMT增厚或斑块形成;入选前1个月没有使用过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者;对本品过敏者;3个月内已加入一项医学或药物临床研究者;无法保证试验期间按规定完成用药及随访要求者;正在服用干扰试验药物代谢的药物。(3)终止试验标准:因研究对象要求,而非医学原因中止治疗(如受试者或家属撤回知情同意书);严重不良事件,如中-重度肝肾功损害、发现肿瘤等不宜继续用药者。(4)彩超诊断标准[3]:①内膜光滑:IMT <1.0mm;②内膜增厚:1.0mm≤IMT≤1.3mm;③斑块:IMT>1.3mm[6]。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患者以Excle2003随机表格法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和阿托伐他汀20mg组各7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前进行用药指导。

1.2.2 观察指标:① 彩超下了解IMT厚度(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②生化指标:肝功、肾功、肌酶、血脂;③不良反应。

1.2.3 质量控制:①标准:由承担单位制定统一观察指标,制定统一标准;②过程:由承担单位负责人员技术培训、服药指导、定期检查;③彩超:血管彩超采用双人复核确定报告;④生化:实验室检查由承担单位统一负责检查;⑤退出:对于退出的样本不计入样本数;同时该样本作为无效样本退出本研究。

1.2.4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用SPSS 17.0软件,IMT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分析 各项生化观察指标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安全性。见表1。

表1 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分析 (x¯±s)

2.2 2组药物对血脂的影响 见表2。治疗24周后降低LDL-C和TC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阿托伐他汀20mg组降低LDL-C和TC与阿托伐他汀10mg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治疗达标率:阿托伐他汀10mg组78.43%;阿托伐他汀20 mg组99.39%。

表2 2组药物对血脂的影响 (±s,mmol/L)

表2 2组药物对血脂的影响 (±s,mmol/L)

组别 n LDL-C TC 0周 24周 0周 24周10mg组70 3.02±0.79 2.18±0.57 4.98±0.96 4.23±0.89 20mg组70 3.14±0.80 1.92±0.43 5.20±1.04 3.68±0.65

2.3 2组药物对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厚度的影响 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颈总动脉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IM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药物对双侧颈总动脉IMT的影响 (±s,mm)

表3 2组药物对双侧颈总动脉IMT的影响 (±s,mm)

组别n 右 侧 左 侧0周 24周 0周 24周10mg组70 0.89±0.23 0.78±0.19 0.93±0.29 0.76±0.23 20mg组70 0.93±0.27 0.74±0.24 0.98±0.33 0.85±0.23

2.4 2组药物对双侧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厚度的影响 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有明显改善(P<0.01)。见表4。

表4 2组药物对双侧颈总动脉IMT的影响 (±s,mm)

表4 2组药物对双侧颈总动脉IMT的影响 (±s,mm)

组别n 右侧 (mm) 左侧(mm)0周 24周 0周 24周10mg组70 1.00±0.17 0.93±0.17 1.09±0.23 0.99±0.23 20mg组70 1.03±0.21 0.92±0.18 1.07±0.22 0.99±0.20

2.5 2组药物对双侧颈内动脉斑块厚度的影响 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颈内动脉IMT无明显改善(P>0.05)。见表5。

表5 2组药物对双侧颈总动脉IMT的影响 (±s,mm)

表5 2组药物对双侧颈总动脉IMT的影响 (±s,mm)

组别n 右侧 (mm) 左侧(mm)0周 24周 0周 24周10mg组70 0.74±0.22 0.74±0.19 0.92±1.19 0.71±0.18 20mg组70 0.74±0.23 0.74±0.24 0.92±1.19 0.71±0.18

3 讨论

早在2004年,一项日本患者参与的ESTABLISH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20mg,qd可逆转亚洲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部斑块基线时面积平均8.6mm2,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斑块面积平均6.4mm2,斑块体积减少13.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IMT增厚几率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强度、血流速度、涡流以及合并疾病等因素相关,本研究显示:(1)阿托伐他汀10mg,qd与20mg,qd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作用,对于降低LDL-C和TC治疗前后对比均具有较高达标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阿托伐他汀10mg,qd可达到较好的性价比,能提高患者依从性;(2)阿托伐他汀20mg,qd治疗6个月后,主要生化指标(Cr、ALT、AST、CK)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60~80岁老年人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qd治疗相对安全;3.即使血脂治疗达标,但药物对IMT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在颈动脉各部位改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IMT,治疗前后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而颈内动脉IMT治疗前后改善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点与现有国外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1]胡大一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2):1-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09.

[3]张玮,王世民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2):128-131.

[4]Okazaki S.Early Stat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ESTABLIH)[J].Circulation,2004,110(6):1 061-1 068.

猜你喜欢

阿托颈动脉斑块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