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市经济发展对安徽的启示

2013-08-20■艾鸿

决策 2013年2期
关键词:绍兴市制约工业化

■艾 鸿

根据省委党校的统一安排,笔者参加了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县处级干部经济发展班赴浙江省绍兴市的异地教学,期间通过听取当地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作报告,到乡镇、到企业、到市场实地参观,查阅当地经济发展信息资料等方式,对绍兴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此调查报告。

绍兴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点

绍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宁波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2011年,绍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1.23亿元,居浙江省第4位。全年财政收入42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9.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861元。

绍兴市经济发展具有七个突出特点:

第一,民营企业多,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全市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53万户,以中小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数的98.2%,民营经济创造的财政收入占总量的95.2%,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员270多万人。从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看,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力渠道。

第二,生产加工企业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2011年,绍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1.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57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317亿元。2011年,绍兴市工业总产值7872亿元,其中新产品产值2004亿元,战略新兴性产业完成规模上以产值1861.6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3.6%。

第三,专业市场多,市场化比较发达。一是专业市场多。各类专业市场409个,年成交额2000多亿元,国字号的专业市场有5个,如中国轻纺城、中国机电城、中国袜业城、中国领带城、中国珍珠之都等。二是专业市场有工业生产做支撑。绍兴经济有个很大的特点:哪里有专业市场,哪里就有成片的工厂。三是块状经济突出,产业配套性强,成集群化发展。如袜业板块涉及18个乡镇,120个村,800多家相关企业,年销售额320多亿元。四是工业产品有市场作为稳定的销售渠道。绍兴市已形成了绍兴(县)纺织、诸暨(市)袜业、嵊州(市)领带、新昌(县)轴承等数个省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五是走工业生产、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密切互动的路子。块状产业催发市场,市场带动块状产业,市场成了集散地,块状企业聚成制造基地。这是一种市场带动型的经济,生产由市场带动,由市场组织,由市场导向。

第四,县域和乡镇经济比较强。绍兴市的5个县(县级市)全部进入百强县,绍兴县进全国十强,2011年财政收入超117亿元,诸暨市年财政收入超80亿元;一些中心镇财政收入接近或超过10亿元,超过我省的一般县市区。

第五,外贸依存度比较高。截止2011年底,绍兴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7235家,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579家,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17家。2011年绍兴市进出口总额达33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59.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60%以上。

第六,服务业总量比较大。2011年,绍兴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5.44亿元,三次产业比为:5.2:56:38.8。2011年绍兴市旅游收入413.9亿元,绍兴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03.4亿元。

第七,资本市场比较活跃。截止2012年3月底,全市共实现境内外上市49家,累计融资371.12亿元;2011年当年,绍兴市上市7家,上市融资90.86亿元。该市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居浙江省地级市首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总体上绍兴市经济实力较强,全市经济总量居全国第28位、全国的省辖市第8位,居浙江省第4位(前三位是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经济总体实力略逊于合肥市、温州市,略强于芜湖市。

绍兴市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长期积累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外贸依存度偏高,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区中心城区不大;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房地产投入较大,城区房价较高,与杭州、宁波和温州一样,房地产经济也比较明显,容易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省管县模式,由于实行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扩大了县和乡镇发展经济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但又造成了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不协调,市对县的支持积极性和力度减弱,影响全市性大城市建设,县与县之间的道路等基础设备建设、全市总体规划上也存在脱节等现象。

绍兴市经济发展经验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一,学习绍兴经验,应该心无旁骛走工业强省之路。从绍兴市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我们看到绍兴市经济最主要的成功在于该市生产加工业即工业比较发达,工业加工企业比较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反观安徽各省辖市,除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之外,经济主要弱在了工业化程度比较低、工业经济规模小,总体上安徽大多数市工业化水平正处于起步或上升阶段。学习绍兴经验,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应该是心无旁骛走工业大省、工业强省之路,进而实现经济强省目标。“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应该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第二,学习绍兴经验,应该破除安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制约和壁垒。在实现经济强省的目标过程,走工业大省、工业强省之路,优先推进“工业化”,同时着力抓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业,兼顾发展农业现代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进程中应注意破除一些制约和壁垒。这些制约和壁垒主要有:一是观念制约。主要是对待上级政策不能很好地结合安徽的具体实际加以贯彻落实,容易造成盲目跟风、一刀切的现象。二是政策制约。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安徽的许多县市好不容易才摸索出招商引资、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路子,现在由于受建设用地等政策的限制,造成许多项目落不了地,工业化进程受阻,城镇化进程也步履维艰。三是机制制约。长期以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不够科学,实行无差别化考核标准,造成工业市县、能源市县、旅游市县、农业市县之间,以及一般乡镇与山区乡镇之间政绩考核标准无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利于地方的科学发展。不破除这些观念、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和壁垒,在实现经济强省目标,走工业大省、工业强省之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实践工作中的千篇一律,一刀切,不切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不能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始终难以突破,往往容易造成经济发展目标、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效果差,事与愿违。

第三,学习绍兴经验,应该结合安徽实际,勇于改革创新,走安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突破观念制约,认清安徽经济发展的路径,走安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二是要坚持优先发展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大省、工业强省,为实现经济强省目标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三是要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坚持分类发展。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城镇化应及时跟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四是要主动作为,有效解决建设用地等政策制约。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要把争取上级好政策与实行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管理相结合,努力破解建设用地等政策制约,这也是此轮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之所在。五是要科学制定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六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政府调控引导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相结合。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政府调控引导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一致性,切实防止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防止出现强征农民土地,强拆农民和居民房屋,强迫农民进城,强迫农民上楼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将打造“三个强省”、美好安徽建设推向前进,引向深入。

猜你喜欢

绍兴市制约工业化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