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社会适应性调查——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2013-08-18黄秀全

关键词:体育教师设置体育

黄秀全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当前师范类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也就是能够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培养和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从这个情况出发,对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看其是否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培养和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旨在为我院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参考,使其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完善。

本次对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07级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已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抽样发放问卷120份,其中07级的教育实习者80份,已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40份,总共回收117份,回收率97.5%,有效率为95.8%。

一、研究结果与讨论

1.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近几年课程设置向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向发展,课程设置也逐渐地多样化、灵活性,加大了学科的比例,将众多的选修课也纳入必修课,增设了跨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内容、结构上几乎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一专多能并且是按多能递进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使之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即使如此,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仍有少数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果想要提高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质量,其基本步骤应从课程设置入手。在调查中有9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课程设置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促进的效果。

(1)课程安排情况。我院的课程安排情况,大部分的课程是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第三学年的课程较少,到了第四学年只安排教育实习与专项课课程,从中可以看出课程随着学年而递减。因此从课程安排情况出发,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有98.7%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85%的体育教师认为第一专项应该提早开始学习。为了顺应当今的教育改革,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一项专业,越来越重视一专多能,在调查中就有84.4%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95%的体育教师认为需要增设第二专业,而且开设两个学期,以此更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

(2)课程内容调查情况。针对毕业班课程内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9.6%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97.5%的体育教师认为毕业班的课程需要增设其他课程。从表1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就业指导、专业知识、片段教学较为重要,应该增设,而其余课程可有可无,重视程度较轻。对于即将进入社会、面临社会挑战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关键,能够很好地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表1 被调查者赞同毕业班需要增设的课程人数百分比(%)

2.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

输出的人才产品是否适应日益发展的基础教育和社会的需求,是检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到21世纪我国中小学体育的教育水平与发展[1]。社会需求是前提,学校最终的产品是毕业生,而毕业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才是关键。培养目标是方向,一定时期内,社会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培养目标就成为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设置是保证,是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类型、质量等方面设置课程,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品质,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2]。

(1)体育教学实践中主要实用知识的调查分析。体育教学实践中合理的设置课程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表2 被调查者赞同体育教学实践中主要实用知识的人数(%)

从表2可见,44.2%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47.5%的体育教师认为各专业技术理论及技能课(如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最有实用价值,其次是专业知识。33.8%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37.5%的体育教师认为专业知识比较有价值(体育教育学知识、裁判知识与技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可以看出,现在教学中不仅要求体育教师的技能高,还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双管齐下,才能接受当今社会的挑战。

(2)体育教学实践中能力的调查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能力上是多样性的,特别是高师院校更是强调多种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能力培养。从表3可见,20%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33.3%的体育教师认为现在的体育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最薄弱;而24.3%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24.4%的体育教师认为在教学能力方面也是当今较欠缺的能力,体育师范类院校不仅只是把专业的理论知识教授给新一代的体育教育者,还要求新一代的体育教育者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从调查中就可以发现85.7%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90%的体育教师认为应该多开设球类课程能强化教学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中小学教学发展。高超的运动技术只能说明一个人运动水平高,其实师范类院校是一个培养师资队伍机构,传授学生“如何学,如何教”,以顺应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提高技术水平,还需加强在教学中的教学能力。另外刚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也较为匮乏,其中22.1%的体育教育实习者和18.9%的体育教师认为在专项能力上应该多加强培养。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虽然加强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掌握重要的专业技术才是基础,把握好基础才能把技术规范地传授给中小学生。

表3 被调查者认为体育教学实践中毕业班欠缺能力的人数百分比(%)

(3)关于增设教学实践环节课程的调查分析。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工作者系统工程的重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我国体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成败及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建设与发展[3]。而实践环节也是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之一,从本院的课程体系内容来看,实践环节较为薄弱。从表4可见,大部份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增设实践环节课程,其中教育实习的次数、微格说课教学、片段教学课程、观摩体育教学展示在实践环节中更受被调查者的关注。其中认为增加教育实习的次数的比例最大,教育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短时间的实习,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无法吸收与消化,教学能力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体会加以吸收,再进行运用,如此才能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长进、提升。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体育职能教育需求,实践环节应该得到重视。

表4 被调查者认为增设实践环节课程需求情况的人数百分比(%)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度有待提高。前两学年课程过多,学生无课余时间去强化技术和掌握理论知识;毕业班课程安排过少,致使即将毕业的学生处于松懈状态,没有学习的状态;修读第一专项的时间过晚,第二专项修读的时间过少。

第二,传授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在教学能力方面不强,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锻炼。

第三,我院虽然开设了科研方法课程,但过于注重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科研能力,加上工作上岗后脱离科研氛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科研能力逐渐下降。

第四,我院虽然有安排学生进行教育实习,但实习时间仅为八周,对于还从未接触体育教学的学生来说,时间偏短,不易进入教学状态,从而缺乏教学经验,导致教育实习的效果不够理想。

2.建议

一是本科四年的专业课程安排,应平均分配。提早选修第一、二专项课;尤其是即将跨入社会大门的毕业生,在大四阶段更应该增设就业指导、微格说课、片段教学等体育实践环节,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适应社会需求。

二是在各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重点传授“如何学,如何教”的教学技巧。组织学生观摩中小学体育课,增加对中小体育活动的感性认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是我院校在开设科研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并增加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是在体育教育实习中,应适当地加长实习时间。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与中小学的合作,即长期与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的关系,经常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去观摩、听课、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1]陆玉林,张蕴琨.论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职业需求适应性[J].湖北体育科技,2001(3):88-92.

[2]车志宏.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分析[J].阴山学刊,2010(1):76-79.

[3]钟小燕,王牧娣.新课改背景下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4):44 -45.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设置体育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