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康复的作用分析

2013-08-18许红艳

中外医疗 2013年5期
关键词:偏瘫肩关节循证

许红艳

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白山134300

脑卒中属于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患有脑卒中者中,有80%均致残,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许多研究组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1].现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中的作用,选取该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35例给予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MBI、CT诊断证实,发病在2 d内,瘫肢肌力为0~II级,未出现肾衰、心衰、神志清晰.研究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7.4±9.4)岁.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7.3±9.2)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神经治疗,主要包含脑血循环、脑水肿、营养神经与脑保护等治疗,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拍背、翻身、口腔等生活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借助辅助功能下床活动,给予健康宣教[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对患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患者康复依从性.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由于康复过程极长,必须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以动作、文字与口头方式示范,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康复培训、实践经验.同时,根据患者个性差异,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②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标明患侧肢体,确定平卧位、卧位摆放、健侧的卧位姿势,保持患者的健侧肢位,选取拮抗位置,构建翻身卡,记录号患者当前体位,纠正不合理的姿势.确定翻身的不同时间,可稍微久持健侧位[3].③注重患肩关节保护,避免肩关节出现脱位,卧位时,使用垫软于肩下,以保护肩关节.处于坐立位时,使用三角巾将患侧上肢托住.④控制肩关节的活动幅度,防止关节挛缩,制定每日关节活动时间,保持30 min松动.⑤开展躯体移动寻仙,给予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训练.⑥给予平衡训练,主要加强坐立平衡.⑦选择反射抑制手法,选取坐卧位,握手深举过头,在运动前,使健侧手对关键点进行反射性控制,主要有腕、颈、肘、指、肩胛骨,以对痉挛模式进行抑制.

1.3 疗效判断

在治疗前、后第20天给予评价,对于住院不足20 d者,在出院前0.5h时给予评价.由专业治疗师实施半盲评价,选择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r指数对比

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与压疮,研究组0例压疮,4例肩关节半脱位,约占13.8%,3例关节挛缩,约占8.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的Barthel指数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评分对比

经过护理后,肌张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的肌张力评分对比

3 讨论

循证护理具有以下特色,实施临床患者后,可能会发生并发症,而康复技术加入介入护理,护理人员具有康复护理理念、脑卒中知识等职业理念,是一种连续的、早期的护理模式,以循证护理、系统护理为工作指南.护理模式逐渐在变化,其护理范畴并不局限单纯疾病护理,更是围绕患者健康实施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同时也是信息提供者、咨询者、教育者、辅导者与促进者.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继发性障碍,例如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与足下垂,经过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所以,早期肢体康复中的循证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功能重组、代偿性,同时由于边缘神经细胞坏死缓解、颅内压下降、水肿消退等而逐渐恢复.同时,也包含患者本能学习,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修复.对照组患者虽为给予康复护理,但由于本能性的动作活动,其大脑功能也有所修复.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展开运动教育与康复教育,经过强化运动处方,增强患者的康复力度,可有效恢复患者功能.

实施早期康复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减少致残率,在患者痉挛期、历驰缓解期,若不注重防止肩关节出现半脱位,不注重对肌力调节,通过下肢伸肌、上肢屈肌,若不加以抑制,不强化固定,会加重肢体的障碍程度.同时,由于长期卧床,使患者处于不活动状态,导致肌肉萎缩与关节挛缩.所以,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关注肩关节保护,保持关节的活动力度,对肌张力进行调节,有效对异常运动进行抑制,尽量提供正常肌张力运动、姿势,通过正常运动模式,避免误用综合征,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进程[5].

早期康复循证护理,为患者出院回家、继续康复奠定基础,加强住院满意度,护理人员应掌握康复知识,加强健康宣教,注重护患关系的融合,取得患者的信任.在该组实验中,研究组患者在早期肢体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促进患者的肢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钟美容,胡艳宁,莫海花,等.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724-726.

[2]黄晓清,陆宁愿.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84-1385.

[3]王艳丽,钱文茹,钱满芹,等.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健康必读,2012,11(6中旬刊):487-487.

[4]钟美容,胡艳宁,王庆武,等.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517-519.

[5]钟美容.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循证护理的现状[J].广西医学,2007,29(9):1370-1372.

猜你喜欢

偏瘫肩关节循证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肩关节生物力学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