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手段分析

2013-08-18白忠

中外医疗 2013年6期
关键词:缺乏性佝偻病磷酸酶

白忠

云南省龙陵县妇幼保健院,云南龙陵678300

在中国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婴儿的营养越来越关注程度而不断下降.尤其是在经济、文化、健康水平较高的城市,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更低,但是做为危害中国儿童健康的四大常见病之一佝偻病仍是婴幼儿重点防治的常见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灵敏度高的诊断方法对早发现早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探究分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筛选方法及干预手段,该次研究对2010-2012年该院就诊的0~3岁患儿100例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生化、尿钙及磷、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检查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记录发现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有较好的效果,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2012年就诊的0~3岁疑似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儿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年龄1.2岁.1~3个月的13例、3~12个月43例、12个月~2岁32例、2~3岁12例.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佝偻病症状、体征及其他因素[n(%)]

1.2 佝偻病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修订的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122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筛查.简易诊断是以病史、症状以及体征为指标,其中体征做为主要条件.BALP诊断佝偻病标准:正常参考值为200 U/L,临界佝偻病在201~250 U/L之间,活动期为251~300 U/L之间.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5版有关佝偻病的分期标准,分为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3 研究方法

将2010-2012年就诊的0~3岁患儿100例进行测定血BALP、Ca2+、P2-、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检查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记录.将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做为治疗组即A组,余为预防组即B组.B组给预防量VD,婴儿口服VD 400~800 IU/d,至周岁;幼儿/夏秋晒太阳、冬春服VD、A组采用突击疗法即患儿采取户外活动逐渐达到2h以上,服用元素钙500 mg/d,VD1 000~1 400 U/d口服.1个月后复查,经检测符合治愈标准后停止上述服药方式,改为与B组相同的方法不在口服钙剂.所有小儿每3个月复诊1次,周期为1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进行x2检验.

2 结果

BALP诊断佝偻病84例,患病率84%.佝偻病好发、高发以1~3个月组、3~12个月组更为明显.简易诊断为佝偻病68例,其中BALP>200 U/L者为62例,检出率为90.6%;无佝偻病16例,其中BALP≤200 U/L者为6例.A组经过一定治疗措施后患病人数由84降至23例,较干预前下降了60.7%,而且在初期、激期的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各年龄组BALP水平

表3 治疗组干预前后患病率及病期构成比较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临床操作中使用血清BALP来做为反映骨改变全过程最确切的指标.临床上与佝偻病通常诊断方法了解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即简易诊断法相结合来进一步诊断佝偻病.此次研究我们利用血BALP进行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工作,准确率高达90.6%.因此可以看出采用血BALP进行早期筛查,安全高效.同时本调查显示在1~12个月的患儿为佝偻病发病的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这可能与季节性有一定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发现BALP与佝偻病的严重程度有着密切联系,成正相关.而重度患儿少且有亚临床型佝偻病存在.还发现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预防与治疗的接受率却较低,可能是由于孩子需求量少体征不明显使得家长不够重视导致的.

分析此次调查患病率如此高的原因:所选患儿冬季、春季出生入选的比例高而此时日照少且户外活动少;家庭以及医院缺少早期的系统管理、家长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样本量较少有关[2-3].

0 ~3 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影响因素都与家长及保育员相关专业知识的严重缺乏息息相关其中包括儿童以及母亲的用药不当、不合理治疗;户外活动较少,光照不足VD吸收差;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喂养方法.而对于新生儿佝偻病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其母亲比如:母孕期母亲有双下肢抽筋史、遗传性佝偻病;临产期于冬春季节;以及母乳喂养母亲体内VD不足不能满足新生儿需求量.而当新生儿出现了佝偻病的症状时却未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D等.

综上,该次调查表明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较高,可采用血BALP进行早期筛查,安全高效.积极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1]韦小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0):621.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俞淑敏,沈时霖.再论亚临床型佝偻病的名称及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0):597-598.

[4]郭茜,谢勇,周新龙,等.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3):3098-3103.

[5]er s hakov eeAM.Ir onStatus of inner-eityel-eme nta ryS cho olehildr en:la ekofeor elationbe-twe e nanem iaa ndir ondefieieney[J].A mJ C l inNutr,1991(54):1071.

[6]王加义,文庆成.小儿佝偻病诊断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研制成功[J].中华儿科杂志,1994,32(5):284.

[7]Tro sh E.T heeff eetsofil lne s sonsle ep beha vi-a u sininfa nts[J].Ea rJPediatr,1993(152):15.

猜你喜欢

缺乏性佝偻病磷酸酶
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疗效对比分析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血清2 5羟维生素D水平和超声骨密度在诊断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的价值分析
抗佝偻病的维生素D(下)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BALP活性测定对亚临床性佝偻病诊断意义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早期佝偻病的X线诊断体会
不同药物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