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
2013-08-18东营市艺术馆山东东营257091
赵 娜 (东营市艺术馆 山东东营 257091)
一、简析工笔人物画装饰性语言的发展演变
工笔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甚至青铜时代。从那以线造型的原始岩画,有着黑、红、白颜色图案的彩陶纹饰,以及壁画、帛画遗迹和附着于青铜器、漆器工艺、服装、锦旗上的绘画图案,我们可以看到装饰语言运用的蛛丝马迹。如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画面充满了墓主乘龙升天的浪漫主义色彩,人物神情刻画潇洒自若,御龙乘风白鹭相随,表现出男子的轩昂自若。西汉时期的漆画、画像砖和画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印度美术技法的影响,工笔人物画发展了新的观念与技法,顾恺之就在这种语言形态中,贯彻着“传神写照”的美学追求,以浓丽的色彩、工细的勾染和准确的造型为特征,逐渐完善着一种新的语言形态,提升了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品格。其代表作《洛神赋图》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蛾,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又时隐时现。画卷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展现一种空间美,同时设色浓艳,画法古拙,用笔细劲古朴,用线如春蚕吐丝,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语言。
唐吴道子的人物画线条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且线条有速度,有力量,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阎立本、张萱、周昉、周文矩、顾闳中的艺术表现皆是设色艳丽高雅、造型雍容华贵,描绘细腻准确,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北宋以后工笔画被文人画家所冷落,唯有李公麟以笔线韵致和浓淡变化的墨色进行白描创作,使这一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保持了一定的艺术高度。明清时期,人物画逐渐程式化,但惟有陈洪绶造型上以变型、怪诞而形成独特的画风,发展了绘画语言,其夸张提炼、高古奇崛的装饰手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代表作《水浒叶子》基于人物深刻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利用各种作画技法适应不同题材,如用折笔或粗渴之笔表现英雄、细圆之笔表现文士美人、用游丝描表现高古。
纵观历史发展,工笔人物画的语言面貌多姿多彩,无论在题材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体现了很大的包容性和广泛性。
二、装饰性语言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工笔人物画在自身的发展中,一直在不停地改变,这些传统的东西都面临新的发展,受西方绘画的影响,色彩语言的表达扩大了随类赋彩的内涵;西方现代绘画的构图、变形、肌理等为工笔人物画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新材料的运用和新的理念的指导,使工笔人物画赋予了新的生命源。
1.注重色彩的装饰性
当代工笔人物画保持了中国画色彩象征性和哲学性的基本特征,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方式,有明度、纯度、色相、冷暖等形式的对比与调和,强调和突出画面色调的倾向性,增强了我们对工笔画色彩主动、理性控制画面和分析画面的能力。如重彩画家胡明哲,在颜色运用上借鉴了许多日本画和西方绘画大师的构成形式与色彩理论,对色彩有很明确的认识与极其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冷暖搭配与鲜灰对比度的把握,她的作品《雨》以蓝绿色调为主,描绘一位女孩撑着一把被风刮歪的雨伞行走的瞬间,以深深浅浅的有肌理效果的蓝绿、多层次白与灰色的搭配,竖式构图中巧妙地带有横线,力求在画面中提炼出点、线、面的形式意味,省略细节变化,大刀阔斧地把人和物概括为单纯的的平面图型,并有意夸张,表达出明快的节奏感。正是这种平面化的装饰色块与秩序化的色层令其作品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现代表现意识与构成观念。
2.注重造型的平面化
如金瑞的《畅游·狩猎》图中主角人物的衣着以鲜艳的色调平涂,其中的线条作为界限将面与面区分开来。而背景中类似古埃及的人物也以平面化的造型出现,填满了整个画面。作者有意追求线的韵味,人物处理成一个单纯的形状,线的作用不再仅仅是表现气韵,而是作为一种构成的要素去考虑,注重对点线面的纯化和提炼。当真实性不再作为首要的问题去考虑时,怎样使画面更具有形式感,更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画家首要考虑的问题。
图 畅游·狩猎
3.注重画材的研究
其中对装饰语言表现手段的革新主要包括在质地、色彩、造型及空间结构等方面的拓展,质地包括肌理和质感两方面。在材料、色彩、制作、肌理与张力表现几个方面,都可做大胆尝试,如用特种纸、喷绘、撞水、撞色、洗擦、涂染、拓印、贴箔、打磨、堆积、厚涂、拼贴等多样手法。注重材料的运用以及制作的手段,强化绘画本体意识,在传统资源开发过程中又自觉地借鉴、融合当代艺术的视觉经验和某种特性,使画面多种元素自然合成,从而使工笔人物画相对于古典时期的绘画具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强的视觉效果。
三、装饰语言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艺术价值
就人物画而言,中国画家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悟对通神、迁想妙得、形神兼备的创作原则,形成了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超以物外、像物寄情等艺术理论和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在洋洋大观的古代工笔画名作中,意象、意境、意趣已成为这些作品的灵魂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从布局、造型、运笔、赋彩等艺术手法来看,中国工笔画善于把繁冗、芜杂、无序的客观实存物,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富有节奏韵律的秩序化的艺术加工,使之将意象性与装饰性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讲究材料、讲究制作,讲究陈设性和玩赏性,从视觉感官上能唤起普遍性的美感,都是传统工笔画工艺性的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形式的拓展与创新,将传统绘画的装饰元素与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对传统大文化背景的内涵有了新阐述与拓展, 而且画面不同程度地掺入了现代观念与构成意识,将时代精神倾注于画面的笔墨色彩间。装饰元素的应用,不仅是对传统绘画中装饰语言的继承,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的最好体现。
艺术的再生性与共生性不排斥原有的传统的艺术形式,只有从传统中来,中国画的创新才能把握其本质内涵,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人物画展现于世界现代绘画之林。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
[2]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3]孙志钧《对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思考》[J].《美术向导》,2001年.
[4]孙骥《论装饰性意趣在中国画中的表现》[J].《装饰》,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