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台湾水果生产与贸易动态

2013-08-17文/张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9期
关键词:进口额柑桔菠萝

文/张 放

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产区,从台北到台南,从高山到平坝,台湾盛产各种温带、亚热带与热带水果。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海岛气候和科学的培管技术,使得台湾水果品质高,风味好,深受岛内外消费者欢迎,并成为台湾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不过,由于受地域限制,各类水果种植规模普遍较小,加上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台湾水果产量、价格年度间波动较大,出口也受到较大影响。

一、生产

台湾生产的水果包括柑桔、菠萝、香蕉、番石榴、杧果、梨、番木瓜、槟榔、葡萄、龙眼、柿、莲雾、荔枝、番荔枝、枣、梅、桃、椰子、李、杨桃、枇杷和苹果等。据台湾省农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近10年台湾水果种植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由22万hm2多减少到不足19万hm2,而总产量在245万~285万t间波动(见图1)。其中,槟榔是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柑桔则是产量最大的水果(见表1)。

(一)柑桔

柑桔是台湾传统种植的水果,也是台湾第一大类水果,栽培种类和品种包括椪柑、桶柑(蕉柑)、柳橙、茂谷柑(默科特桔橙)、脐橙、瓦仑西亚夏橙(Valenciaorange)、红江橙、无酸橙、血橙、安可柑(Encore)、沙糖桔、温州蜜柑、艳阳柑(Sunburst)、诺瓦桔(Nova)、佛利蒙柑(Fremont)、明尼奥拉桔柚(Minneolatangelo)、清 见 (Kiyomitangor)、金 州 柑 (Kara)、 不 知 火(Tacopon)、晚白柚、麻豆白柚、麻豆红柚、红文旦、斗柚、西施柚、泰国蜜柚、盘谷文旦、文莱红柚、琯溪蜜柚、樟柚、白金柚(Oroblanco)、路比葡萄柚、星路比葡萄柚、尤力克柠檬、三宝柑(柠檬柑)、金柑、四季桔和佛手等。总体来看,近10年台湾柑桔生产面积不断萎缩,产量在47万~57万t间波动(见图2)。2012年台湾各类柑桔种植面积合计为2.61万hm2,总产量52.83万t,分别占台湾水果生产的13.77%和19.80%,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14%和5.15%,与200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1.97%和0.16%。

图1 2003—2012年台湾水果生产变化

表1 2012年台湾各类水果生产情况

椪柑是台湾种植面积最大的柑桔类水果,目前主要集中在嘉义县、台中市、台南市、苗栗县和云林县等县(市),栽培品种以高墙系(即硬芦系)较多。受病毒病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台湾椪柑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见图3)。2012年台湾椪柑种植面积为5 613 hm2,产量135 796 t,分别占台湾柑桔生产的23.17%和25.71%,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5.17%和 4.62%,与2003年相比面积减少了17.80%,产量增加了28.88%。其中,嘉义、台中、台南、苗栗和云林5个县(市)种植面积合计为5 565 hm2, 产量128 698 t,分别占台湾椪柑桔生产的91.87%和94.77%。

柳橙是台湾产量最多的柑桔类水果,主要分布在云林县、台南市、嘉义县和南投县等县市,近年因品种更新及废园转作等措施的持续推进,加上柑桔黄龙病为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缩减 (见图4)。2012年台湾柳橙种植面积为5 613 hm2, 产量 162 345 t,分别占台湾柑桔生产的21.47%和30.73%,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5.17%和9.22%,与200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40.29%和20.64%。其中,云林、台南、嘉义和南投4个县(市)柳橙合计种植面积为5 168 hm2, 产量 155 227 t,分别占台湾柳橙生产的92.08%和95.62%。

(二)菠萝

在台湾,菠萝又称为“凤梨”,是仅次于柑桔的另一大主产水果,也是台湾出口量较大的水果。近10年台湾菠萝生产相对稳定,总体呈稳中趋降态势(见图5)。2012年台湾菠萝种植面积为9335hm2,产量392211t,分别占台湾水果生产的4.92%和14.70%,与2011年相比,种植面积增加了3.38%,产量减少了2.28%,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8.13%和12.42%。

台湾菠萝生产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目前以屏东县栽培最多,2012年栽培面积达2 549 hm2,产量119 508 t,分别占台湾菠萝生产的27.31%和30.47%;其次为南投、嘉义、台南和高雄等4个县(市),2012栽培面积均在1000 hm2以上,合计为5 272 hm2, 产量210 293 t, 分别占56.48%和53.62%。另外,2012年台湾菠萝产量在1万t以上的还有云林、台东和彰化等3个县,合计产量达49 385 t,占台湾菠萝总产量的12.59%。

台湾菠萝约有80%集中在6—8月成熟,为延长消费季节,生产者多实施产期调节技术,目前全年均可见新鲜菠萝上市。近年由菠萝加工制成的“凤梨酥”在台湾地区盛行,菠萝加工看好,菠萝价格较为稳定,故农民种植菠萝的积极性较高。台湾种植的菠萝品种(系)繁多,主要经济栽培品种有开英种、台农4号(剥皮菠萝、释迦菠萝)、台农 6号(苹果菠萝)、台农11号(香水菠萝)、台农13号(冬蜜菠萝、甘蔗菠萝)、台农16号(甜蜜蜜菠萝)、台农17号 (金钻菠萝)、台农 18号(金桂花菠萝)、台农19号 (蜜宝菠萝)、台农20号(牛奶菠萝)、台农21号 (黄金菠萝)等。其中,目前以台农17号栽培规模最大,亦为外销主力品种,产期为3—6月;次为台农4号、台农11号、台农20号、台农13号及台农21号等。另外,被视为“土菠萝”的开英种菠萝,因酸度高、香气浓郁,深受加工业者青睐,近年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三)香蕉

香蕉是台湾第三大水果。上世纪70年代是台湾香蕉产业的黄金时期,生产面积曾达4万hm2多,年外销量在40万t以上。80年代以后,因菲律宾香蕉产业崛起,岛内香蕉枯萎病等病害蔓延,加上本世纪初日本取消进口台湾香蕉关税优惠等,香蕉出口受阻,生产大幅萎缩。近年来,为了振兴香蕉产业,台湾成立了香蕉外销联谊会,努力扩大香蕉出口。总体来看,近10年台湾香蕉产业在波动中呈现恢复性发展(见图6)。2012年台湾香蕉种植面积为13 249 hm2,产量 295 265 t,分别占台湾水果生产的6.98%和11.07%,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3.91%和3.43%,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8.91%和32.37%。

台湾香蕉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及东部地区,主要生产县(市)为屏东、南投、嘉义、高雄、台南、云林和花莲等,2012年上述7个县(市)香蕉产量均在1万t以上,合计种植面积为11 660 hm2,产量 270 294 t,分别占台湾香蕉生产的88.01%和91.54%。其中,屏东、南投、嘉义和高雄4个县(市)种植面积在1000 hm2以上,合计种植面积9 843 hm2,产量226 714 t,分别占74.29%和76.78%。目前屏东县是台湾香蕉最大生产县 (市),2012年种植面积为3 105 hm2,产量84 742 t,分别占台湾香蕉生产的23.44%和28.70%。

“北蕉”是台湾香蕉传统主栽培品种,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主栽品种还包括近20年岛内自己选育出的台蕉一号、台蕉二号、台蕉三号、宝岛蕉、台蕉五号(玉山)和台蕉六号(玉丰)等,近年少量栽培的品种包括红皮蕉、吕宋蕉、假吕宋蕉、南投芭蕉和粉蕉等。从生产季节看,南部地区的嘉义、高雄、台南及屏东等县(市)以春夏蕉生产为主,而中部地区的南投及台中等县(市)则以秋冬蕉生产为主。台风和病害是影响台湾香蕉生产的两个主要因素。

(四)其他

番石榴原产于美洲,大约300年前引进台湾种植,目前已发展成为产量仅次于柑桔、香蕉和菠萝的台湾第四大水果。番石榴在台湾一年四季都有生产,最主要的产地为南部地区的高雄市、台南市、屏东县、云林县以及中部地区的彰化县、宜兰县等地。台湾早期从夏威夷引进的番石榴品种皆属于容易软熟的品种,多用来加工;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泰国引进越南大果种,选育出成熟后较为硬脆的圆果品系 “泰国拔”,并从泰国拔系统改良选育出珍珠拔、水晶拔等优良品种,大多作为鲜食和出口品种。目前台湾栽培的番石榴品种有珍珠拔、帝王拔、香拔、斑叶红肉拔、无籽水蜜拔、巴西卷叶拔、印度尼西亚红皮红肉拔、东山月拔、水晶拔、彩虹拔、宜兰红心拔及红肉番石榴等。近10年台湾番石榴生产面积相对稳定,在7 000 hm2左右小幅波动,而产量年度间变化较大,在13万~20万t间波动(见图7)。2012年台湾番石榴种植面积为7 703 hm2,产量19.84万t(为近10年最高产量),分别占台湾水果生产的3.70%和6.79%,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94%和7.30%,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均减少了8.68%。其中,产量在1万t以上的有高雄市、彰化县、台南市和屏东县等,合计种植面积5 744 hm2,产量154 712 t,分别占台湾番石榴生产的81.66%和85.39%。高雄市作为台湾番石榴最大产区,2012年番石榴种植面积2 623 hm2,产量63 022 t,分别占37.29%和34.78%。

杧果也是台湾水果中产量较大的另一类水果,南部地区的台南市、屏东县、高雄市和嘉义县等为主产区。目前台湾种植的杧果依品种种类大致可分为本地种和改良种。本地种杧果俗称“土檬果”“柴檨”或“土檨仔”,种植面积约占台湾杧果种植面积的1/5,其中,早熟品种 3—4月即可采收,盛产期在5—7月,并以6月产量最高;主产区分布在屏东、台南及高雄等县(市),以屏东县面积最大,约占60%。改良种杧果系指本地种以外的品种,目前主栽品种包括爱文、金煌、凯特、海登、圣心和玉文等,以爱文最多 (约占55%),金煌次之(约占 37%);主产区分布在台南、屏东及高雄等三县(市),以台南种植面积最大,约占一半,成熟期集中在6—8月。近10年台湾杧果种植面积有逐年萎缩趋势,产量起伏变化较大(见图8)。2012年台湾杧果种植面积为16 356 hm2,产量167 247 t,分别占台湾水果生产的8.61%和6.27%,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03%和1.26%,与10年前的2003年相

比分别减少了16.68%和24.16%。种植面积在1000 hm2以上、产量在1万t以上的县(市)有台南市、屏东县和高雄市等,合计种植面积15 307 hm2,产量 156 751 t,分别占台湾杧果生产的93.59%和93.72%;其中,台南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别为7 682 hm2和78029 t,分别占46.97%和46.65%。

目前台湾栽培的梨有两类,一类是低海拔地区栽种的低需冷性品系,主要是横山梨;一类为高海拔山区种植的日本梨,如新世纪、新兴和丰水梨等。横山梨植株强健,低温需求量低,果实大、果心小,稍带酸味,产量高而稳定,成熟期集中在8—9月,全岛栽培面积在5 000 hm2以上,台中县和苗栗县为主栽地区,其他各县(市)亦有零星栽培。横山梨果实石细胞多、质地粗,且无法长期冷藏,销售价格低;20世纪70年代台中市东势区高接梨的发展,使得台湾梨产业再现生机。目前,高接梨(又称寄接梨)已成为台湾梨产业一大特点。高接梨在12月至翌年1月间高接花芽 (从日本或高山地区采集通过低温需求量的梨品种花芽),嫁接品种有新兴、丰水、秋水、幸水和新世纪等,5月上旬开始陆续采收,6—7月进入盛产期,其中,以新兴最多,丰水次之。近年台湾农科人员先后育成一批适合在低海拔地区栽培的新品种梨,包括明福梨、蜜雪梨、玉金香梨、福来梨、晶圆梨和晶翠梨等,目前栽培面积较多的为蜜雪梨及晶圆梨,其他品种正在推广中。近10年台湾梨生产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产量则年度间波动较大(见图9)。2012年台湾梨种植面积为5 889 hm2,产量137 911 t,分别占台湾水果生产的3.10%和5.17%,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0.60%和8.07%,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种植面积减少了32.92%,产量增加了12.91%。种植面积和产量排前两位的为台中市和苗栗县,两地种植面积分别为3 803 hm2和1 446 hm2,分别占台湾梨种植面积的64.58%和24.55%;产量分别为95 748 t和34 290 t,分别占69.43%和24.86%。

番木瓜是台湾另外一种年产量在10万t以上的水果。台湾番木瓜栽培始于清朝末年,由大陆引进,目前种植面积约3 000 hm2,年产量约15万t。为防止木瓜轮点病毒病为害,95%以上采取网室栽培。台南市为最大产区,其次为屏东县、嘉义县、南投县、高雄市和云林县等。近年生产中推广的品种包括苏鲁1号、日陞、台农1号、台农2号、台农3号、台农5号、台农6号、农友1号和红妃等,主栽培品种为台农2号等。台湾番木瓜可全年生产,产量高,产期长,一般按成熟上市盛期分为冬果和夏果。为了减轻台风暴雨对番木瓜生产的影响,近年来台湾引导果农将番木瓜春植时间由传统的2—3月调整到3—5月,使果实大量挂树期和成熟采收期推迟到10月至翌年4月,从而避开了7—9月的台风季节,目前推广比例占总栽培面积的1/3以上。2012年台湾番木瓜种植面积为2 948 hm2,产量132 763 t,分别占台湾水果生产的1.55%和4.98%;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8.08%和12.18%,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5.34%和8.16%。产量在1万t以上的有台南市、屏东县、嘉义县、南投县和高雄市等,这5个县(市)合计种植面积达 2 567 hm2,产量118656 t,分别占台湾番木瓜生产的87.07%和89.37%;其中,台南市种植面积1 125 hm2,产量53 272 t,分别占台湾番木瓜生产的38.16%和40.13%。

莲雾是台湾极具特色且产值较高的水果之一,17世纪由荷兰人引进种植,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台湾经济栽培的莲雾品种按果实外皮颜色可分为大深红色种、淡红色种、粉红色种、白色种(新市仔)、青绿色种(20世纪)及马六甲种等,屏东县、高雄市、宜兰县和嘉义县等为主产区,尤以屏东县栽培最多,约占台湾莲雾生产量的80%。在自然气候环境条件下,台湾南部地区莲雾开花期多在2—4月,盛产期集中在5—7月;北部地区盛产期为7—9月。近年来,台湾南部果农为避开5—7月雨季对莲雾生产的影响,常采用环刻、淹水、断根及盖黑网等逆境处理措施,使莲雾花期提早至9—12月,成熟采收期提前至11月至翌年3月 (又称冬果莲雾)。近10年台湾莲雾种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产量则年度间波动较大。2012年台湾莲雾种植面积为5 266 hm2,产量 81 667 t,分别占台湾水果生产的2.77%和3.06%;与2011年相比种植面积减少了2.77%,产量增加了4.56%,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32.44%和11.86%。屏东县种植面积4058 hm2,产量66 403 t,分别占台湾莲雾生产的77.06%和81.31%。

二、贸易

水果 (全文水果进出口数据若无说明均含该类水果加工制品)是台湾重要的进出口农产品,其中,出口量占台湾农耕产品出口量的10%左右,进口量占农耕产品进口量的3%左右。台湾水果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近10年台湾水果进口量稳定在40万t左右,而出口量因岛内水果生产受台风等自然影响较大,在8万~13万t间波动(见图10)。

(一)出口

台湾常年出口的水果包括柑桔、香蕉、菠萝、葡萄、杧果、苹果、荔枝、椰子、枣、槟榔、梅、梨、柿、龙眼、李、腰果、樱桃和桃等,其中,柑桔、香蕉、杧果和菠萝是出口量较大的4类水果。2012年台湾共出口各类水果9.56万t,出口额1.78亿美元,分别占台湾农耕产品出口的10.43%和10.39%,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40%和9.61%,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出口量减少了21.39%,出口额增加了87.32%。其中,柑桔类水果是唯一一个出口量上万吨的水果,为11 264 t,出口额为1707.60万美元,分别占台湾水果出口的 11.78%和 9.60%,与 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5.08%和4.07%,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61.11%和13.36%;另外出口量在1000 t以上的水果还有香蕉、菠萝、葡萄和杧果,合计出口量为19952 t,出口额为3868万美元,分别占台湾水果出口的20.87%和21.75%,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0.31%和6.97%,与2003年相比出口量减少了58.97%,出口额增加了44.72%(见表2)。从近10年的出口情况看,台湾香蕉、柑桔和杧果出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不过近几年相对稳定;而菠萝出口量自2006年以来呈稳步增加态势(见图11)。

从出口市场来看,大陆、香港、日本及美国是近几年台湾水果出口量较大的4个市场,其中,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是台湾水果传统出口市场,近10年一直位居出口量前四位;自2006年大陆市场宣布对台湾多种水果实行进口零关税优惠措施以来,台湾水果出口大陆市场数量激增,由过去的不足1000 t增加到上万吨(见图12),在出口市场的排位中也由10年前的十余位上升到第一位。2012年台湾分别向大陆、日本、香港和美国四大市场出口各类水果 27 412 t、14 382 t、12 618 t和10 184 t,分别占台湾水果出口总量的 28.67%、15.04%、13.20%和 10.65%,与 2011年相比出口大陆的数量增加了13.32%,出口日本、香港和美国的数量分别减少了4.59%、20.21%和6.74%,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出品大陆的数量增加了2.89倍,出口日本、香港和美国的数量分别减少了4.59%、20.21%和6.74%;出口额分别为3178万、3 221万、2060万和1 982万美元,分别占台湾水果出口总额的17.87%、18.11%、11.58%和11.14%,与2011年相比,出口大陆的金额增加了31.94%,出口日本、香港和美国的金额分别减少了5.78%、6.34%和0.73%,与2003年相比,出口大陆、香港和美国的金额分别增加了3.16倍、56.61%和32.23%,出口日本的金额减少了3.08%。

表2 2012年台湾水果(含加工制品)出口情况

台湾出口的柑桔类水果中包括葡萄柚、橙类、柚、椪柑和其他柑桔(包括橙汁、罐头及其他柑桔类鲜果等)等,其中,葡萄柚和柚等出口量近10年变化不大,近几年还略有增加;橙类出口量波动较大,其他柑桔出口量则呈现较大幅度下降。2012年台湾分别出口葡萄柚、橙类、柚和其他柑桔 1 308 t、1 192 t、1 161 t和 6 771 t,与2011年相比,葡萄柚出口量增加了15.04%,其他3类分别减少了36.09%、20.80%和8.49%;与2003年相比,葡萄柚和柚出口量分别增加了41.71%和741.30%,橙类和其他柑桔分别减少了66.57%和72.18%。其他柑桔中,其他柑桔鲜果、柑桔果汁及其他柑桔加工品出口量分别为 2 789 t、2 791 t和 1 190 t,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8.29%、4.97%和16.26%,与200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52.61%、64.34%和 88.80%。大陆、韩国和香港是台湾葡萄柚主要出口市场,近几年台湾对这三大市场出口的葡萄柚数量占出口总量的95%以上。2012年台湾分别对这三大市场出口葡萄柚 685 t、411 t和 191 t, 分别占台湾葡萄柚出口量的52.37%、31.42%和14.60%,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03%、17.09%和105.38%,与2003年相比,出口大陆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33倍,出口香港的数量减少了72.48%(2003年没有对韩出口数据);出口额分别为64万、128万和33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葡萄柚出口额的27.95%、55.59%和14.15%,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8.89%、24.83%和242.11%,与2003年相比,出口大陆的金额增加了1.97倍,出口香港的金额减少了6.07%。台湾橙类近年尤其是2007年以来主要出口大陆和香港,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5%~92%,2012年台湾分别向大陆和香港市场出口橙类水果814 t和191 t,分别占台湾橙类出口总量的68.29%和16.02%,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3.86%和58.48%,与2007年相比,出口大陆的数量减少了39.43%,出口香港的数量增加了6.11%;出口额分别为68万和8万美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 7.15%和 53.76%,与2007年相比,出口大陆的金额减少了14.45%,出口香港的金额增加了196.30%。

台湾香蕉出口市场仅有日本、大陆、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加拿大等几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对日本一直保持着较大出口量外,其他市场出口量不稳定,有些年份根本就没有出口记录。台湾香蕉出口对日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受其他地区和国家香蕉出口日本的冲击,近10年台湾香蕉出口日本的数量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自2007年以来已经跌破1万t,但是,日本还是台湾香蕉的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量仍占台湾香蕉出口总量的82%以上。与此同时,随着大陆市场对进口台湾水果优惠措施的实施,2010—2011年台湾香蕉出口大陆数量大幅增加,达到1000 t以上,2012年又有所回落。2012年台湾向日本出口香蕉8 531 t,出口额1 154万美元,分别占台湾香蕉出口的93.11%和94.83%,与2011年相比,出口量增加了0.36%,出口额下降了6.35%,与200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74.25%和40.98%;向大陆出口630 t,出口额62万美元,分别占6.88%和5.10%,与2011年(台湾香蕉出口大陆市场数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相比分别减少了63.67%和51.9790。

菠萝是台湾近几年出口量增加比较明显的一类水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出口大陆市场的数量大幅增加。之前,日本一直是台湾菠萝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大陆已成台湾菠萝最大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量的2/3左右,不过日本仍然是台湾菠萝重要的出口市场。2012年台湾共出口菠萝4 663 t,出口额430万美元,分别占台湾水果出口的4.88%和2.42%,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8.12%和25.63%,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83倍和1.79倍。其中,对大陆出口3 600 t,出口额2 79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菠萝出口的77.20%和64.89%,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72.66%和57.98%(2003年出口大陆的数量不足1 t);对日本出口 739 t,出口额 81 万美元,分别占15.85%和18.84%,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9.76%和20.33%,与2003年相比,出口量减少了12.96%,出口额增加了6.71%。

台湾葡萄出口量不多,但近几年增加明显,已由10年前的几百吨增加到3 000 t多。2012年台湾葡萄出口量为3 281 t,出口额930万美元,分别占台湾水果出口的3.43%和5.23%,与2011年相比,出口量下降了8.10%,出口额增加了14.23%,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505.35%和660.26%。泰国、日本、大陆、新加坡及香港是近两年台湾葡萄出口量较大的几个市场,合计出口量占台湾葡萄出口总量的90%左右。其中,日本是台湾葡萄传统的出口大市场,对其出口量曾占到台湾葡萄出口量的一半左右;对泰国、大陆、新加坡和香港的出口量近10年总体呈稳步增加态势,尤其是近3年出口泰国的数量大幅增加,达1000 t余,成为台湾葡萄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台湾葡萄出口量的40%左右。2012年台湾对上述5个市场共出口葡萄2 985 t,出口额820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葡萄出口的90.98%和88.20%。其中,出口泰国1 492 t,出口额277万美元,分别占45.47%和29.75%,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9.26%和20.94%,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9.36倍和12.05倍。

台湾杧果出口相对波动较大,近10年出口量最高时达 1 万 t多(2003 年,达 13 272 t),最少时不足 2000 t(2005 年,仅 1 539 t),多数年份保持在5 000 t多。2012年台湾出口杧果2 846 t,出口额1 291万美元,占台湾水果出口的2.98%和7.26%,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43.26%和21.08%,与2003年相比出口量减少了78.56%,出口额增加了193.74%。台湾杧果主要出口日本、大陆、香港、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整个杧果出口量的91%以上。其中,对日本出口的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出口香港和新加坡的数量较大,但年度间波动性较大;出口大陆和韩国增加明显,但不太稳定。2012年台湾共向上述几大市场出口杧果2 675 t,出口额1 246万美元,分别占台湾杧果出口的93.99%和96.49%。其中,出口日本的数量最多,达1097 t,出口额789万美元,分别占台湾杧果出口的38.55%和61.09%,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9.81%和17.67%,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19倍和10倍。

表3 2012年台湾水果及加工制品进口情况

(二)进口

台湾进口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柑桔、葡萄、桃、樱桃、梨、菠萝、椰子、李、枣、腰果、杧果、梅、荔枝和龙眼等,常年进口量保持在1万t以上的有樱桃、桃、猕猴桃、葡萄、苹果、梨和柑桔等,其中,苹果常年进口量在10万t以上,是台湾进口量最大的水果类别。2012年台湾共进口各类水果40.86万t,进口额7.70亿美元,分别占台湾农耕产品进口的3.22%和8.33%,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66%和14.47%,与10年前的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2.40%,进口额增加了93.53%。樱桃、桃、猕猴桃、葡萄、苹果、梨和柑桔等水果合计进口量28.32万t,进口额4.96亿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水果的69.31%和64.41%,其中,苹果进口量 13.91万 t,进口额1.72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水果的34.05%和22.34%(见表3)。从近10年的进口情况,樱桃和梨进口量相对稳定,年度间变化不大,维持在1万t多(其中,仅2010年樱桃进口量少于1万t,为0.99万t);苹果、葡萄和柑桔进口量总体稳定,但年度间波动性较大;桃进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猕猴桃进口量增加明显(见表4)。

从来源看,台湾进口水果主要来自大陆、智利、泰国、日本、新西兰、南非、美国、韩国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常年进口量大都保持在1万t以上,合计进口量占台湾水果进口总量的90%左右。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数量最多,常年进口量都在10万t以上,并保持相对稳定;从大陆、智利、泰国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数量近10年都保持在3万t以上,不过,从智利进口的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从泰国进口的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而从大陆进口的数量总体稳定(见图13)。2012年台湾从这些地方共进口水果37.42万t,进口额6.81亿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水果的91.60%和88.48%,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56%和18.13%,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68%和98.63%。其中,从美国进口13.89万t,进口额3.21亿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水果的34.00%和41.71%,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6.27%和20.42%,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5.54%,进口额增加了102.32%;从大陆进口3.98万t,进口额5 861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水果的9.75%和7.61%,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 9.53%和 12.10%,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1.13%,进口额增加了77.88%。

台湾进口苹果来自美国、智利、新西兰、日本、南非、大陆、韩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奥地利、加拿大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从美国、智利、新西兰和日本进口的数量基本上保持在1万t以上,从大陆、南非和韩国进口的数量保持在数千吨。从近10年的进口情况看,台湾每年从美国进口的苹果数量最多;从智利进口的数量总体呈增加态势,但起伏较大;从日本、新西兰进口的数量总体稳定(见图 14)。2012年,台湾从美国、智利、新西兰和日本等4个国家共进口苹果 13.03万t,进口额1.60亿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苹果的93.67%和92.86%,与2011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2.02%,进口额增加了13.37%,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0.88%和132.22%;从大陆进口2 776 t,进口额526万美元,分别占2.00%和3.06%,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1.20%和6.83%,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21.16%,进口额增加了160.66%。

台湾进口猕猴桃主要来自新西兰,占进口总量的70%以上;其次是来自意大利、法国和智利等国家和地区。随着进口量的增加,近10年台湾从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数量也呈稳步增加态势,2012年台湾从新西兰进口猕猴桃30 010 t,进口额6 384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猕猴桃的83.91%和89.57%,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7.30%和51.72%,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91倍和5.13倍。近年台湾从意大利和法国进口猕猴桃的数量均保持在1000 t以上,但波动性较大,2012年台湾从上述两国共计进口猕猴桃3 656 t,进口额481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猕猴桃的10.22%和6.74%,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8.80%和24.93%,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84.74%和163.34%。2012年台湾从智利进口猕猴桃数量大增,达1 692 t,创近10年最高纪录,进口额为191万美元,分别占4.73%和2.69%,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9.78倍和8.97倍,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77倍和2.48倍。

表4 近10年台湾主要水果(含制品)进口量变化 /万t

橙类是台湾进口量最大的一类柑桔类水果。台湾进口橙类主要来自美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又以从美国进口最多,占进口总量的70%~90%。2012年台湾共进口橙类水果1.41万t,进口额1012万美元,占台湾进口柑桔的45.04%和29.46%,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5.56%和96.41%,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15.12%,进口额增加了50.51%。其中,从美国进口8 575 t,进口额590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橙类的60.90%和58.17%,与2011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0.69%,进口额增加了33.69%,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38.31%,进口额增加了5.97%;从南非进口4 433 t,进口额330万美元,分别占31.48%和32.64%,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6.75倍和8.15倍,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91.49%和239.57%;从澳大利亚进口1070 t,进口额92万美元,分别占7.60%和9.06%,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36.73%和163.51%,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01倍和4.49倍。

台湾进口葡萄来自美国、智利、西班牙、南非、秘鲁、意大利、大陆、阿根廷、印度、日本、伊朗、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数量最多,近10年进口量均保持在1万t以上,占台湾进口葡萄总量的50%左右;从智利进口的数量保持在5 000 t以上,占进口总量的20%左右;从西班牙和南非进口的数量近几年均保持在1000 t以上。2012年台湾进口葡萄30 076 t,进口额6 859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水果的7.36%和8.91%,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84%和24.99%,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5.52%和154.65%。其中,从美国进口14 537 t,进口额3 659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葡萄的48.33%和53.34%,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2.89%和47.58%,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8.37%和150.25%;从智利进口5 951 t,进口额1 215万美元,分别占19.79%和17.72%,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5.66%和5.72%,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25.18%,进口额增加了56.00%;从西班牙和南非合计进口5 041 t,进口额918万美元,分别占16.76%和13.39%,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 3.32%和12.34%,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32.95%和306.33%。

台湾进口桃来自美国、智利、南非、大陆、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从美国进口数量最多,近10年都保持在1万t以上,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所占比重仍然高达70%左右;从智利和南非进口的数量近几年保持在1000 t以上,从智利进口总体呈增加态势;2007年以来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数量急剧减少,由之前的上千吨减少到几百吨甚至几十吨。2012年台湾共进口桃20 709 t,进口额4 339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水果的5.07%和5.64%,与2011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12.79%,进口额增加了7.40%,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49.94%,进口额增加了8.79%。其中,从美国进口14 245 t,进口额3 187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桃的68.79%和73.45%,与2011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18.19%,进口额增加了3.91%,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56.54%,进口额增加了1.23%;从智利进口4 195 t,进口额734万美元,分别占20.26%和16.92%,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82%和21.46%,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48.52%和238.03%;从南非进口1 211 t,进口额169万美元,分别占5.85%和3.89%,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9.99%和17.81%,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32.95%,进口额增加了14.14%。

台湾进口樱桃来自美国、智利、加拿大、新西兰、土耳其、澳大利亚、法国、大陆和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数量最多,占一半以上;从智利进口的数量次之,近几年都保持在2000 t以上;近两年从加拿大进口数量增加明显,并突破1000 t。2012年台湾共进口樱桃15 945 t,进口额9 038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水果的3.90%和11.74%,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9.46%和6.87%,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1.62%和94.14%。其中,从美国进口10 176 t,进口额5 408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樱桃的63.82%和59.84%,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1.25%和12.80%,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6.26%,进口额增加了42.22%;从智利进口3 125 t,进口额1 727万美元,分别占19.60%和19.11%,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01%和4.09%,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67倍和2.81倍;从加拿大进口1 226 t,进口额704万美元,分别占7.69%和7.78%,与2011年相比进口量增加了16.76%,进口额减少了7.65%,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52倍和6.22倍。

台湾进口梨来自韩国、美国、日本、新西兰、智利、西班牙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从韩国进口的数量最大,近10年都在7 000~10 000 t间波动,占台湾进口梨的2/3以上;从美国进口的数量次之,大多数年份都在1000 t以上;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数量均不足1000 t。2012年台湾共进口梨10318t,进口额1579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水果的2.53%和2.05%,与2011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13.46%,进口额增加了3.81%,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4.02%,进口额增加了24.85%。其中,从韩国进口7 319 t,进口额1 101万美元,分别占台湾进口梨的70.93%和69.73%,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7.39%和10.02%,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65%和12.25%;从美国进口1611 t,进口额168万美元,分别占15.61%和10.66%,与201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9.28%和6.71%,与2003年相比进口量减少了41.38%,进口额增加了14.27%。

总体来看,受生产面积有限、自然灾害频发及农业劳动力紧缺、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台湾水果生产规模总体呈稳中趋降的态势,尤其是传统的、比较效益较低的普通大宗水果如柑桔、梨、杧果和菠萝等。近几年采取的一些出口积极引导措施虽然使得香蕉等水果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但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随着两岸关系的转暖和交流的日益增多,不少台湾水果生产者开始通过输出品种、输出技术的方式,在大陆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如福建、海南等地发展高品质的水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台湾进口的水果及加工制品数量相对稳定,进口来源也相对稳定;而出口的水果及加工制品则受产量不稳等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趋弱。随着大陆对进口台湾水果关税减免等优惠措施的实施,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消费者对台湾水果的品质也给予了充分认可,大陆正成为台湾水果重要的出口市场。但是,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高导致的市场售价高使得台湾水果在大陆扩大消费群体难度较大;同时,检疫性病虫害的蔓延也成为眼下台湾水果扩大对大陆市场出口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

猜你喜欢

进口额柑桔菠萝
1-2月份我国进口炼焦煤635万t 同比下降58.1%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菠萝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2012 年1~12 月中国花卉进口额月度走势
2013 年1~12 月中国花卉进口额月度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