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芙蓉楼楹联
2013-08-16唐贻棣
●唐贻棣
芙蓉楼,位于黔阳古城黔城镇西门的沅江、潕水交汇处香炉山上。 桔树、柚树、芙蓉在此繁衍,满城花卉娇艳。 在唐代,黔城为龙标县城,即李白诗中的『夜郎西』夜郎国,是边寨荒凉的苗乡之地。 盛唐天宝七年,杰出的边塞爱国诗人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 王昌龄在龙标任职八年,勤政爱民,建树斐然,在促进苗汉大团结上做出过重要贡献, 为百姓所崇敬。安史之乱时,他离开龙标,避乱江淮,后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他在龙标既爱此地的水芙蓉,又爱木芙蓉,修建芙蓉楼,吟咏芙蓉诗,接送芙蓉客,并在此居住,流传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 清代嘉庆二十年(一八一五年),黔城知县曾钰重修芙蓉楼,后辟为公园。 诗联书画点缀其间,堪称四绝。
清代陈庆臣题芙蓉楼一楼门柱联:四面云山都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上联写景,下联抒情。 站在古楼,四面云山尽收眼底,万家灯火最关心头。清代龙启瑞题三联:花迷杜老千间厦;人在元龙百尺楼。诗似李供奉;官如梅子真。万古风流尉;芙蓉共远香。这些都赞美楼主王昌龄的妙对佳联,既勤政,又清廉。
清道光年间, 曾经任过山西永宁知州的黔城人王继贤,书法名重京师,人称『一字千金』,为芙蓉楼碑廊石刻撰书联云:
妙书鸿戏秋江水;
佳句风行晓苑花。
上联指碑石中唐宋王昌龄、颜真卿、米芾、岳飞等著名书法真迹,其笔力风格有如『鸿戏秋江水』,铁画银钩,笔飞墨舞。 下联指王昌龄在龙标县的诗作和政绩建树,如早晨花圃的花朵清新艳丽,风和入时。作者认为自己的一生成就, 无不与芙蓉楼及其楼主王昌龄息息相关,故在晚年撰书此联。联语行云流水,概括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颂扬怀念。 其书法古朴苍劲。
清代黔南人厉某题二楼门柱联云: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上联指刻刊于楼上的王昌龄送好友辛渐的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和他的名诗《出塞》一样,被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将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七绝推为『唐代第一人』,脍炙人口。特别是化抽象品格为可感形象,蔑视群小谤议而屹然独立,高风亮节,与李白同为『诗圣』,称为『诗家天子』。此诗经清同治十三年版《黔阳县志》引《大清一统治》和龙光甸父子考证,力排众议,立碑志铭,标明作者写于黔城之芙蓉楼,而非镇江之芙蓉楼,并得到诗界的首肯。 下联指王昌龄当年在江头送客,真是像冰心玉壶那样清廉如碧, 一心为国为民,犹如见到老相知那样相亲,至今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少伯风流,果不虚言,既是爱国诗人,又是爱民清官,以『不护细行』而定罪,何罪之有? 就是其人不注重的生活小节,不善媚事权贵,所以屡遭贬斥,『两窜遐荒』, 从繁华京都长安放逐到偏僻山城苗乡龙标,职务一降再降,住所一迁再迁,从京官贬为县官,又从江宁丞降到龙标县尉小官, 却仍然志向不改,鹤立鸡群,无所畏惧,凛然大家风度,理所当然为后世所敬仰效法。
清末黔城人曾传泗题楼联云:
送客离亭千古思;
清风明月第一楼。
上联讲离别半月亭的墨客友人,无不思念千古诗人王昌龄,为其诗才品德所倾倒。 下联称颂龙标胜迹,也因王昌龄贬居于此而成为『楚国第一胜迹』,与其清廉所著称。 名为抒情述景,实为咏史言志,字面平凡, 内涵高雅。
清代陈炳卓题半月亭联云:天地大离奇,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无穷天地犹如大离亭,浩渺人生好比
历史长河的过客,弹指一挥而已。 芙蓉楼虽则早已退去昔日的艳丽繁华,成为匆匆的过去。 然笔锋为一转,而百年形势的人事变化,仍然如鲜花那样盛开不败,重修后的芙蓉楼又重放光彩,诗人王昌龄人格魅力常在此间。 联语古今对比,感慨系之,富于哲理和生机。 不是名联,胜似名联。 送客亭柱联云:
名花好共题诗句;
寒雨曾经送客舟。
清道光年间王浩题联, 书家沈进书。此亭位于芙蓉楼揽胜门外右边,亭上高悬『送客亭』三个篆书金字,为当年王昌龄吟诗送客之所。 上联比喻名花必题名诗,下联记述在寒风雨水中载舟送客。是诗是画,是聚是别,此情此景,仍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送客离亭千古思;
清风明月一江楼。
还有无名士题有两联, 亦属气象不凡:
一片冰心,自是龙标风范;
千秋明月,依然太白情怀。
先岑参高适分探骊领,写边塞风光,薄
饰李唐盛世;后黄鹤岳阳各居鼎足,占江山形胜,艳称华夏名楼。
王昌龄被贬逐龙标县尉, 好友李白听到此消息后,极为愤慨和不安,对其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和慰问。李白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往今来,此诗感人肺腑。 五溪,指黔阳地区的雄溪、蒲溪、西溪、沅溪、辰溪。 夜郎西,指龙标县。 此诗为前联的依据和中心内容。可见李白、王昌龄是心心相印的。 而后联历数唐代同时边塞诗人描绘塞外风光,都是不约而同的高赞李唐盛世,又巧妙含蓄点出黄鹤楼、 岳阳楼与芙蓉楼并列,同为华夏名楼,新奇而少见。 其实此三楼都始建于唐代,都有名家风范,是作者独到之见。
芙蓉池左边小山上有玉壶亭, 两边亭柱联云:
风动铃声穿楼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此联为现代文学家、 凤凰人沈从文题撰。 与清末邵阳人徐小松题双清公园亭外亭联: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相似。亭内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王昌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篆字而成的玉壶。
三角亭柱联云:
风梳山径草;
月浸一池花。
此联为清末进士、 民国首任内阁总理、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夜游芙蓉楼时所撰。 一九二七年再游芙蓉楼时,共写下四副对联,其中一联云:
民族英雄邱式耔;
儒家政治王昌龄。
邱式耔,明末黔阳读书人,由于仰慕芙蓉楼主人、 爱国诗人王昌龄的英雄事迹,将芙蓉楼的水芙蓉和木芙蓉移植于自己书房前后,立志做一个像王昌龄那样的爱国志士。 后官至大明招抚使。 清兵入关,邱英雄抗清被俘,在狱中写《自祭文》,于武昌临刑就义, 被誉为『湖南史可法』人物。 联语称前者为民族英雄,后者为儒学政治家,是最高评价。 此联后贴于龙标县衙。
半月亭柱联云:
鱼游水底寻明月;
树插石缝遮青天。
此联为熊希龄撰,王述邦书。 楼后正中天然一池,曰『芙蓉池』。 池边半月形长亭,曰『半月亭』。 联语有几分俏姿,形态逼真,令人折服。
耸翠亭柱联云:
径由尚余寒雨润;
楼高直与白云亲。
在芙蓉楼左,此为形似湘西民间的吊脚楼。 联语为道光年间黔阳知县龙光甸于重修芙蓉楼时撰写,潕水椎人危棠书。
无名士题两联云:
当年唐室无双士;
从古南天第一人。
明月喜照龙标阁;
彩霞笑临望江亭。
联语点出芙蓉楼在唐代盛况,赞扬诗人王昌龄的第一才名及龙标胜迹,气魄雄壮,形象高雅。
危楠撰书联有:
龙标古名城,千秋芙蓉在;
贤宦留胜迹,万世仰儒风。
『仰儒风』对『芙蓉在』节奏点和词性失替。 然书法无可挑剔。
曹文瀚远望江亭联云:
危岩矗立清流枕;
乔木扶疏夕照妍。
民国的佚名联有:
秋水为神玉为骨;
芙蓉如面柳如眉。
人杰地灵,长喜龙城飞将在;
铜墙铁壁,不叫胡马渡阴山。
谪龙标,推丛莽,吃淡饭,以明志;
游鳌山,扫落叶,煮清茶,而称心。
这些对联, 都是对王昌龄美好的思念和最高的评价。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日, 原中顾委常委、 前湖南省委书记王首道在游览芙蓉楼时题联:
怀念古代英雄志;
化作今天创业宏。
此联将王昌龄称为英雄,当之无愧。今天我辈应当继承遗志, 开创新时期建设的宏伟业绩。 才能无愧于先哲。 联语简明扼要,语重心长。
纵观芙蓉楼楹联, 的确浸润有昌龄之灵气,颇具芙蓉之秀美。这里只能择其要者而记之。 今日之黔城,远非昔日之龙标,已是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展望未来,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