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重构
2013-08-15周春媚
周春媚
摘 要:通过描述现代建筑与审美的特征、教育与意象,总结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设计趋势,分析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审美思维、心理建构及艺术审美维度的塑造,阐述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重构。现代建筑和美学与商业运行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现代建筑;商业模式;审美;思维重构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97-02
一、现代建筑艺术审美
1.建筑艺术和审美视角
所谓建筑艺术是建筑过程汇总,遵循美学的基本要求,把美学应用于建筑过程中,使得建筑物具备观赏并符合人民的审美取向。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建筑艺术体现出时代感和整个民族的文化导向。建筑艺术从不同视角是有区别的,有的强调纪念价值,如雕塑;有的强调功能价值,如陵墓;有的强调实用价值,如园林建筑。概括地说,现代建筑要求建筑过程和建筑物要体现时代审美和功能取向的一致性。
但是,建筑的实用和审美这两种功能在不同的建筑对象中有不同的体现。在不同的建筑上,根据其自身功能的要求,实用和审美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如学校建筑偏重的是建筑物的实用性,世博会场馆的建设更突出其时代美的需求上。一般来说,现在建筑既要外形美观,设计大气,又要安全节约,耐用实用。达到二者合理的比例安排。
现代建筑具备时空延展性,建筑的艺术要求和周边环境要相互衬托,交相呼应。在现代比较经典的建筑中,如“鸟巢”体育场馆与周边环境的相互烘托,即体现了建筑本身的宏伟,又使之在色彩搭配、环境的和谐上成为佳作。现代建筑要注意其时空的延展性,要考虑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美的冲击,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就必须盘延在高山上,才会有永恒的性格,如果这两样建筑挪动了地方,比如互换了位置,很难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观赏效果。
建筑只能反映一般的社会生活,不会反映出复杂的社会情感,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在建筑审美中无法得到体现,比如一种社会运动的发展在建筑审美上是无法精准表述出来的。建筑只有借助于外在表现形式,如夸张的表情,深度的颜色来描绘事件本身,至于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则有观赏者结合历史去做出判断。同时,它塑造的这个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建筑艺术的正面抽象性和象征表现性是现代建筑的又一审美特征。
2.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教育
建筑的美一方面需要审美者去审视,阅读建筑,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丰厚的审美修养。一个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内心豁达的建筑师建造出的建筑物是观者在视、感、触上都能领悟到其深邃的内涵,反之,再好的质才、精巧的设计,往往只有外在的躯壳,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不能变成流传千古的佳作。有人说,建造需要心灵的呵护,意指此。
世界经典的建筑物,都是建造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凝聚建造者内在的心灵感悟,才使其在艺术特征、外在形象、艺术美感上达到完美的结合。优秀的建造者需要教育,需要培养,要让他们懂得建筑的意义,即不仅仅是造一个钢筋水泥的混合物,而是要建造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式;要让建筑者不仅懂得建造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更要让他们明白建筑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唯此,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建筑师,而不是一般的泥瓦匠。只有不断提高建造者本身的修养,才能真正激发建造者的灵感,丰富建筑本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建筑时代美和审美价值。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却往往忽略了建筑者本身审美修养的教育工作,只要让他们懂得建筑的过程,即为训练合格。造成我们大量的建造者缺乏对艺术的审美导向,审美修养不高,缺乏创新和实践动力,往往关注建筑本身,不在意建筑的审美底蕴。由此,在建造者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其自身的修养是当前建筑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3.现代建筑审美意象
中国建筑艺术一直都善于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赋予建筑无限的意韵。意象的一个特征就是象征,意象作为中国艺术创作者们内心自觉的审美取向,在建筑艺术中,尤其是我国的建筑形式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建筑意象是普遍存在的,是建筑的展现形式,是建筑物生命的体现。一个优秀建筑不仅仅表现物的庞大,结构的精巧,还在于其意象的表达,即“启发和唤醒”。建筑意象从一般意义上说,包含建筑本身的意象,即建筑“为何”,另一层意象则表现其展示的丰富内涵,即建筑的“生命”。这种意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在表现与本身内涵的相互关系。
在中国优秀建筑艺术中不乏意象表现好的建筑形式,中国建筑即看重建筑外在“意象”要求,也突出其审美的指向。在传统建筑中,意象就表现为“象征”的一般形式,我国魏晋时期的美学家王弼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周易略例·明象》)这里表明了以“象”求“意”的审美思想。
二、商业模式下的现代建筑
1.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
商业模式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学说,对于经理人来说,商业模式意味着他们拥有了一系列全新的方式方法可以用来规划自己的企业,每个行业现在都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商业模式。以前所有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大同小异,只要确定进入一个行业,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但是在今天,仅仅选择或者说确定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是不够的,你需要设计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才会得以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成功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迫使所有公司必须不断地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以此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一个公司来说,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组成商业元素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赶在自己特有的商业模式被复制之前重新审视并再次进行创新。
在当代新经济大潮的建筑活动中,新领域、新形制、新规模的建筑创造很多,比如绿色节能建筑、智能建筑、超高层建筑等。但这些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相较古希腊时期的建筑,逊色太多。
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文化艺术是以建造者的本土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其突出对建筑材料的追求中,要展现出时代进步的印迹和发展的形态,现代建筑的文化艺术性是建筑师以特定的方式、形态展现不同时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特征。所以,建造者既要仔细研习建筑的基本功,也要钻研本土文化,使建筑形式有时代印迹,更有本土风格。
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要坚持本土文化的创作思路,立足本土文化,融入民族文化的意象,同时博采众长,借鉴和吸纳外国建设文化和设计思路。总之,在商业模式下的现代建筑既要有民族特色,又兼备商业运作的特征;既能让本国人喜欢,也能让外国人接受和认可;既要与周边环境相互烘衬,又要凸显建筑本身的与众不同;既要建筑物风格本土化,也要兼备走向世界的能力。
2.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美学表现
现代建筑美学的表现形式即建筑美学和艺术美学的融合,具有价值和人文双重性。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美学一方面如同其他艺术作品一致:具有观赏性和品味性,另一方面,建筑美学又具有美学品格:凸显审美价值和美学功能。
一是商业模式下建筑美学的自然美的流露。建筑美学在任何环境中都要显现其固有的建筑美,即建筑物自身的美的表现,如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互衬美,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美,这是商业模式下建筑美学的自然表现。
二是凸显商业运行模式下建筑美。表现在现代建筑在商业运行模式下,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和商业价值运作。如,现代建筑的“高技美”融合了建筑特色和商业运作痕迹,更符合人们审美的标准和商业销售模式,把商业价值和建筑美有机的融合。
三、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与审美思维
1.现代建筑审美思维及心理建构
现代建筑突破传统建筑狭隘审美要求,更注重建筑本身对人的心灵的冲击和震撼。现代审美心理分为表现心理和内观心理,前者表现为建筑物本身外在的“视觉、触觉”感受,也理解为建筑造型的外化形式;后者表现为建造者的内心建筑预期,建筑物对观赏者心理的影响和掌控上,是内在的表现形式。
从建筑心理上来看,无论是审美中的表现心理还是内观心理都需要建筑物甚至是建造者与观赏者的相互沟通才能实现。建筑的表现心理观赏者通过感觉、触摸就能与建筑进行互动,好与坏,喜爱与厌恶也很容易在欣赏着身上体现出来;而内观心理则要隐晦的多,不仅需要观赏者用心去观赏,更需要了解建筑的历史,建筑的背景以及建造者的经历,才能真正了解建筑,才能体悟建造者的内观心理,才能用美的眼光审视建筑本身。
总体上看,现代建筑越来越重视建筑的结构主义倾向,对建筑的结构,材料的重组都趋于完美,但是,再完美的艺术表现也要借助于人的思想,通过人的整理、修改,在建筑体现出来,建筑外观可以千奇百怪,但建筑内观则永恒不变。
2.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重构
商业模式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重构首先是人的思维重构。建筑的生命力在建筑的时代美与人的审美趋于一致,与时代文化相交融。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建筑形式如何更新,表现手法如何夸大,建筑生命的永恒在于思想的表露。建筑思想的展现其实是建筑者的思想外露,所以,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审美思维重构首先在于人的思维重构,人要改变对建筑艺术呆板的印象,实现建筑与人的思想相结合,凸显建筑永恒的性质—建筑是人的建筑,要表现人的思想。
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美学重构要深入生活,思考建筑美的大众需求。现代建筑的美学重构问题要考虑建筑的时代特色,即商业背景下的现代建筑的特点。在商业模式下,建筑风格、建筑特点及内涵表现形式都要打上商业的痕迹。在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美学重构要考虑大众的需求,大众的审美层次。艺术要来自生活,来自群众,在生活锤炼,打磨,被群众接受、认可和喜爱,才兼备运作和审美价值。
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美学的重构要有序进行。现代建筑美学的重构问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坚持有序的原则。建筑活动从建筑思维的构想、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的实施甚至包括建筑后期的效果评估都是在规范的程序下进行的,打破有序原则,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可能会出现功利化的速成建筑形式,而失去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其自身的艺术水平和表现出的思想都极为苍白。
总之,现代建筑的美学与商业运行是分不开的,审视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美学问题,重构美学标准是现代建筑更具时代特色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柴瑞林.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教育[J].专题研讨,2010,(7).
[2]张莲芝.现代建筑审美心理建构之探析[J].山西建筑,2001,(6).
[3]毛白滔.伦理功能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审美维度塑造[J].山西建筑,2010,(26).
[4]袁程.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