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经国“执政思想”研究

2013-08-15王诗玉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台湾蒋经国

王诗玉

摘 要:二战结束后,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我国台湾地区便是其中发展的典范之一,而“蒋经国时期”的台湾发展则更具有典型性。就蒋经国在台湾时期的政治、经济、治党思想和当时的台海关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从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中找出对当代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蒋经国;台湾;领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24-02

“蒋经国,台湾想念你!”近年来,台湾岛内不断掀起怀念蒋经国的热潮。蒋经国曾担任台湾国民党政权最高领导人十三年,他当政的十三年对国民党政策的演变、台湾经济的增长、政治民主化的开启和两岸关系都发挥过重大的影响。

一、政治

国民党当局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革新”是从蒋经国出掌“行政院”之后开始的。

(一)1972年出掌“行政院”

1972年蒋经国出任台湾“行政院”院长后,标志着“蒋经国时代”的悄然来临。蒋经国因应时势的变化,做出“顺应民意”要求的姿态,在策略上做出调整,采取若干“革新”措施。

1.甄拔台籍政治精英,促进政治整合

即所谓的“本土化”政策。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后,开始大幅度起用台籍人士到党政上层权力机构任职,这有利于整合台籍政治精英,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纾缓日益尖锐的“省籍”矛盾,也扩大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基础,维护和巩固了国民党在台的统治地位,但其基本目标仍在于维护以蒋氏家族为中心、以大陆籍官僚集团为主体的权力地位,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增额“中央民意代表”,扩大政治参与

作为国民党“法统”象征之一的“中央民意代表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代表”老化凋零,人数锐减,因此从1972年起台湾定期举行“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也就是说,台湾地区的席位逐渐增加,“中央民意代表机构”逐渐台湾化、本土化、地方化。此举既缓解了“政权不稳定”这一危机,又吸收了一些台湾人士进入权力层,长期封闭的权力禁区开始向台湾社会开放。

(二)1986年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

1.解除戒严,台湾社会开始“解冻”

所谓“解除戒严”,是指解除《台湾地区紧急戒严令》。它是台湾全省处于“战时动员状态”时颁布实施的一种军事戒严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台湾人民的各种正常权利受到限制。

《戒严令》的解除,报禁的开放,使国民党对台湾岛内的专制独裁统治有了很大程度的放松,台湾民众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民主权利。尽管国民党此次解严并不彻底,但是,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状态终究结束了,台湾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

2.开放党禁,台湾迈向多党竞争的政党政治

1989年1月,台湾“立法院”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法”,正式取消“党禁”限制,为“政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法源。开放党禁,打破了国民党一党合法的局面,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统治开始解体。民进党等一批新党的相继崛起,标志着台湾逐渐形成“多党竞争,两党制衡”的政治格局,它使台湾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在台湾实行以政党政治为特征的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3.“政改”催生“宪政改革”,“回归宪政”蓄势待发

蒋经国晚年推行的政治改革,标志着台湾政治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整个“宪政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并没有涉及,但蒋经国推行的政治改革使台湾的政治生态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回归宪政”成为可能。

二、经济

蒋经国上台之初就面临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形势下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计划的“组合拳”,这一时期的台湾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增长率达到11.5%,是历史上最为快速、平稳的时期。

(一)1972—1980年的主要经济政策

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而此时石油危机爆发,岛内基础设施相对不足,世界政治局势动荡,在外需不足、内需旺盛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加快重工业发展成为应对石油危机对岛内造成的冲击,促进岛内产业升级最为有效政策。

蒋经国首先制定了“经济建设六年计划”,1973年他又宣布将从次年起以五年时间完成九项重大工程,再加上后来的核能发电厂,合称为著名的“十项重要经济建设”。“十大建设”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成效在短期内就显现出来。台湾“行政院”经过研究后,于1977年9月23日对外宣布在“十大建设”基础上推行“十二项建设”。

这些政策促进了岛内投资与经济的增长,稳定了岛内的经济和物价水平,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台湾的发展。

(二)1981—1989年的主要经济政策

从石油危机阴影中走出来的台湾,面临着从低级外向型经济向高级外向型经济转变。为了使策略性工业能够顺利完成,台当局采取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新竹科技工业园区

台湾经济转型其中一项措施就是设立科技工业园区,推行“科技兴台”、“工业升级”政策。建立科技工业园借鉴了美国“硅谷”的一些做法,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台湾当局提供多项优惠措施,规定新科技企业可以免除五年的营业税等等。

2.推行“三化”即“经营自由化”、“经济国际化”、“管理制度化”

台湾“产业升级、科技兴台”政策的实施带动台湾经济发展,使硬件环境有很大的改善,但软件环境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因此1984年台湾当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三大方针,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

3.推行“十年经建计划”和实施八九期经建计划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台湾也未能幸免,十年经建计划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由于对世界经济复苏过于乐观,“十年经建计划”在最初实施两年就遇到严重的困难而无法继续下去,不得不对计划重新修改或调整实施八九期经济建设计划。推行了以上计划,1980年以后,台湾渐从石油危机的阴影中逐渐恢复过来,经济发展轨迹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在“蒋经国时期”台湾当局在这一时期制订了诸多经济发展政策,使台湾顺利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岛内经济成功转型。

三、治党思想

蒋经国“执政”时期的治党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其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方面。

(一)加强国民党的思想建设与强化思想控制

1.继续宣扬三民主义思想以凝聚人心

为了赢取民心,蒋经国以三民主义作为最好的招牌进行思想控制,在党员中加强对三民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强化党员对三民主义的认同。事实上,深受个人利益至上的西方价值观影响的国民党员,根本不可能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这就注定了三民主义的价值观无法深入人心,这也是导致其虚化的根本原因。

2.强化党员对权威的学习和认同以树立个人权威

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独裁统治,蒋经国继位之后,极力宣扬蒋介石在台湾的“功劳”,试图通过歌颂老蒋的“业绩”来突出个人的作用,强调领导者的权威作用,从而来映射其个人的强人形象,强化党员对权威的认同并树立其个人权威。

(二)加强国民党的组织建设与强化组织功能

蒋经国“执政”以后反复强调:从政国民党员“要以人民为本位,以民意为依归”。他在决策过程中注意倾听民众意见,坚持以社会公益为决策的重要考量。每有重大决策出台,他往往通过各种渠道透出消息,听听民间的反应再做出决定。

尽管这一时期所推行的民主化程度是很有限的,但是,它毕竟突破了蒋介石时代的专制,而逐步向民主化过渡,为台湾后来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国民党的作风建设与强化党内作风

1.整治党内的腐败问题以提升国民党的整体形象

蒋经国对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深恶痛绝,并多次强调要革除弊端,建立“廉能、高效”政府,并且身体力行。蒋经国自身是非常廉洁的,在这方面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并且对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不讲情面,严加查处。

2.提倡深入基层以夯实国民党统治基础

就蒋经国自身而言,其亲民形象在台湾岛内是广为传颂的。蒋经国以身作则,积极深入基层,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所有国民党员,尤其是从政的国民党员,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夯实国民党的统治基础,而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国民党在台湾的暴虐、血腥和官僚主义的形象,夯实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基础。

综上所述,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国民党形象起了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阶级本质,因而在强人时代结束以后,国民党党内隐藏的矛盾就表面化,导致其最终丢失政权,成为“在野党”。

四、台海关系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台海关系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宣誓要“光复大陆”,开始了台湾历史上的“蒋经国时代”。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并对“台独”分子进行了镇压。同时,他也坚持反共政策,拒绝和共产党进行谈判。蒋经国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使得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充满了矛盾和摇摆。

但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追求统一的立场是坚定的,对“台独”势力始终保持警惕,采取了严厉的压制和防范措施。在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的方针宣布后,在台湾岛内产生了很大反响,蒋经国很快做出回应并提出了台湾当局与中共“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大陆政策,但台湾在制造舆论的同时,对大陆政策也进行了缓慢的调整。国民党当局首先在两岸民间交流上放宽了限制,默许台湾人士以民间身份与祖国大陆接触,两岸民间交流姗姗起步,这为两岸关系的解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五、结语

蒋经国在台湾当权十三年,虽然这时期的改革只是一种有节制、有限度的体制内的改良性变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对台湾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管是政治、经济、思想还是台海关系,在蒋经国卓越领导才能的指引下,台湾都在磨砺中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曲虹.蒋经国推动台湾政治转型研究(1972—1988)[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贺成.蒋经国时期台湾地区经济政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3]李松林,陈太先.蒋经国大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台湾蒋经国
蒋经国捉了“蒋经国”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蒋经国是被民进党气死的吗
蒋经国亲民:工地吃盒饭
蒋经国在海外的两次险遭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