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经典电影欣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以《经典电影欣赏》为例

2013-08-15福清元洪高级中学林东亮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经典电影名作校本

◎福清元洪高级中学 林东亮

《经典电影欣赏》隶属高中选修课程,课程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艺术修养。我校的选修教材经历了三次变化。最初选用人教版的课程标准试验选修教材《影视名作欣赏》,该教材精选了《城南旧事》、《魂断蓝桥》、《阿甘正传》、《淘金记》、《卧虎藏龙》、《音乐之声》、《海底总动员》、《三国演义》、《故宫》九部电影名作,课程学习主要通过以下学习方式:观赏影像资料,阅读节选剧本,通过思考、探究、讨论让学生表述欣赏感受。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考虑到学生电影欣赏水平的层次差异,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我校自主开发了《经典电影欣赏》校本课程,与人教版选修教材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删更换了一些电影名作,选取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影视名作,以贴近学生的欣赏需要,同时加强了对课程写作内核的重视,学习活动基本上围绕影视评价的言语表现展开。

课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结果却不尽人意,影视欣赏的教学效果明显不佳,仅仅凭借着观赏影像、影评写作两条腿走路,再加以适当的影评写作指导,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影评写作的任务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叫苦不迭,更遑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艺术素养了。《经典电影欣赏》该如何走出困境?在对问题深入反思的过程中,邹开煌教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理论研究令人深受启发。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经典电影欣赏》的整合,是将两个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相互融合,改变原有的《经典电影欣赏》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新的综合性课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虽然在课程概念、立足点、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但二者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教学理念与技术上可以相互借鉴利用,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向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延伸拓展,借助实践活动鲜活的生命力来推动校本课程取得更好的收效,课程整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拓展新学习领域

人教版《影视名作欣赏》和校本版的《经典电影欣赏》,都属于选修课程,通过课程搭建起语文与影视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融电影欣赏和文学欣赏为一体,透过每课作品进行静态的电影知识和影评写作知识的学习,在欣赏探究之中引导学生建构动态的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知识。课程内容强调名作观赏、文本阅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性学习。然而,课程内容缺乏对影视基础知识进行相对系统的描述,高中学生初步接触电影欣赏,正处于获取电影欣赏知识,建构图式结构的初始阶段,没有足够的电影基础知识及鉴赏评论体系知识,导致欣赏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无法进行合理表现,无法有效解决电影欣赏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科领域所掌控的知识丰富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蜕变,并进而决定其在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编排,融入了与电影欣赏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元素,将学生团队协作创作“主题DV微电影”实践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主题DV微电影”实践活动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的三条主线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从做中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对系统的学科知识,并在些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学习。

经过整合的课程内容共分为四大模块:电影及摄像知识、名作欣赏,影评写作、“主题DV微电影创作”实践活动。电影艺术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影视艺术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拍摄技巧、导演编剧、音乐影像、剪辑制作;影视文学部分学习画外音、对白、剧本等。以上知识的学习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重视指导实践练习,穿插在名作欣赏过程中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赏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提取规律性的内容。同时兼顾语文性原则,围绕名作欣赏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课堂活动,并辅以课外的影评写作训练,通过课内外的言语表现练习,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语言表现能力。

二、建构新三维目标

课程目标能够清晰地展现课程的教育意图,建构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特征明显的三维目标,是课程整合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要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科学合理。

第一维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课程整合中进行了拓展延伸。未整合前,主要限定在电影欣赏基本知识目标。整合后向电影欣赏与创作实践能力方面延伸,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搭建项目设计与实施思维图式,培养学生在电影欣赏、评论、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电影审美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现代电子设备动手应用能力。

第二维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课程的过程性学习,积极创设应答性学习环境,实践活动重视交往与体验。学习方式目标设定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养成积极融入社会、亲近自然的良好生活态度。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区域文化传承,培养学生质疑探究求知精神,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设计新学习方式

为了让每个参加《经典电影欣赏》选修课程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实践活动的乐趣,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以“从做中学”为指导方针,尝试课程学习与社会环境交往的有机交织,透过实践活动过程中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统一为一个整体,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电子摄影装备的使用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学习活动设计除了采用传统的电影名作欣赏、影评写作活动外,增加了视频拍摄技能指导和学生团队协作“主题DV微电影创作”活动,具体的活动设计步骤如下:

1.组团分工,选题规划

在选修课开课初期,就要做好实践活动组团分工、选题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选修学生班级来源,组建微电影创作团队,团队学生来自相同班级,彼此间比较熟悉,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特点,自主选举产生团队的领导者,并同时确定创作团队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像、道具、音响、后期制作等任务分工。

组团结束后,团队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主题展开讨论,参考主题一般都是以“社会、自然、校园”三大领域为出发点。如家乡历史文化主题,可以从家乡的民间故事、风俗习惯、风味小吃、历史名人、侨贤轶事、民间艺术、名胜古迹等方面寻找创作灵感。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可以走进社区调查走访社会问题,记录爱幼敬老志愿活动,拍摄团队公益活动。亲近自然环境,摄录校园家乡美景,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三大领域的参考主题涉及范围较广,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性,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经团队成员反复讨论,从而选出更为理想更为实际的主题,拟定后上报指导教师予以确认。

指导教师不可能给每个团队的活动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表,但应当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团队每周的活动任务,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全局性思维,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计划时间表”,并对实践活动的每一个进程做好相应记录,在每次上课前检查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与“计划时间表”进行比对,检讨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2.策划编剧,拍摄剪辑

“主题DV微电影”创作实践活动的前期策划工作非常重要,剧情策划、剧本写作的工作要在前期开始酝酿,剧本创作在初期就要完成。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镜头脚本写作,分镜头脚本能让学生的后期拍摄和剪辑制作更为方便,更有条理。

策划编剧结束后,准备器材、选定角色,各个团队就可以根据剧本的分镜头脚本进行场景拍摄了,同时后期制作的分工学生,也可以运用电脑对已拍摄的各个分镜头进行剪辑,并进行后期特效的制作,两边工作齐头并进,一方面减少时间投入,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已剪辑的片断,对后面的分镜头拍摄进行合理的改进。

3.汇报赏析,展览成果

团队创作“主题DV微电影”与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同,采用了开放性评价方式,汇报赏析阶段,学生团队向其他团队汇报影片制作的过程,然后各团队对所有影片进行鉴赏评价,评议影片的主题表现、拍摄技巧、剪辑艺术、音乐效果,并据此评分。

展览成果阶段,将学生“主题DV微电影”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公开向全校展览实践活动成果,由观看影片的学生进行投票。

校本课程《经典电影欣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如拍摄器材缺乏、教师指导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难题,随着整合实施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终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1]邹开煌:《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回眸》,《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经典电影名作校本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废旧纸箱里的经典电影场景
洪耀作品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名作欣赏
向新闻名作学习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