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十项工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13-08-15南安市实验中学陈照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南安市实验中学 陈照星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个人而言,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就学校而言,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工程。在推进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立足以校为本制度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初步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以名师为龙头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正式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个话题,进一步上升为我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战略位置。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我以为应扎扎实实推进以下十项工程,促进教师师德、师能、实践依法协调发展,进而推进我校内涵式发展。

一、构建“和谐工程”,营造和睦舒畅的精神家园

和谐是一个团体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它使团体成员具有归属感、内聚力。营造和睦舒畅的精神家园:需要推进依法行政,推行公开公平公正,建立共同职业理想,培育互帮互助、互尊互谅的人际关系,促进教职员工读书研究、合作交往、自强自立,形成“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此:行政人员要深入教职员工、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学,深入年段组指导管理,与教职员工保持顺畅的沟通、对话渠道,使行政成为教师的合作者、服务者,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职能部门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优质满足教师工作需求,创设良好教学条件;工会组织要定时定量组织教职员工开展学习、娱乐、文体、竞技、体检等活动,丰富教师团队文化生活,增强集体凝聚力,帮助教职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矛盾;每一位教职员工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自律意识、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学校提倡行政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补台,干群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迪、互相支持,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欣赏。

二、构建“师德工程”,建立敬业爱生的师生关系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执教之本,师德的底线是依法履职,教书育人。提升师德修养,教师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优良的风范和人格的力量教育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依法规范从教行为,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和伙伴关系;不乱收费,不推销教辅,不搞有偿补课;树立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树立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意识,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为此:要加强行政队伍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治校履职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的权益;每学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每学期集中一个月时间,举行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家访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师德标兵;严格执行《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师德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师德监督考核制度,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把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学校提倡全体教职员工做文明人,传播文明的火种,管住自己的“嘴”:不说粗俗的话,不与学生恶语相见;管住自己的“手”:不动手打人,不用物具训学生;管住自己的“脚”:不动脚踢人,不与学生拳脚相加;教育犯错误的学生要讲究智慧,讲究方法,要家长配合,要有理、有据、有节地进行教育工作。

三、构建“读书工程”,传播鲜活滋润的书香气息

学习是教师主动发展的源泉,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这需要不断阅读有思想的书;教师不只是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读一些有价值的书,能生成智慧,使教学富有生命活力;教师的心多与书交流是一种滋润,它使教师时刻内省和自察,伴随着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为此:利用教师例会组织读书,让教师明确八小时以外不同的追求,经过长时间考验,不同的追求就会形成不同的结果;广泛开展以“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一本学科期刊,坚持每天1小时,日读1万字;通过统一征订两本教育刊物供教师阅读、统一购买教育书籍供教师借阅、提供书目供教师选购等途径引导教师读书,读教育法规类书籍,提高法律修养、法律素质,依法治教;读教育理论名著类书籍,用新鲜的理论理念培育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读学科专业类书籍,洞悉教学的本质、学习的规律;读教育心理学类书籍,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设置科学的教学情景;读科学文化类书籍,拓展教学视野,随机应变;定期举行读书系列活动,研讨会、交流会、征文等,引导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学校提倡每一个教职员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多读书提升个人教育素养,提升个人正面引导力。

四、构建“青蓝工程”,形成互学共进的师徒机制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智慧和阅历经验,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新教师有激情有精力,接受新生事物快,是学校未来的生力军。我校有大批有一定知名度的老教师(含优秀班主任),又有占绝对多数的青年教师(含年轻班主任),整合两者优势优点,促进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也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职能部门要做好新老配对,拟定具体化的青蓝结对协议书,明确双方应履行的职责,举行结对仪式,做好双方互学共进的跟踪服务;老教师每学期制定指导计划,履行审核工作计划、指导业务技能(教案、班会设计、练习、试题、总结、论文、听课评课等)等指导职责,指导年青教师履行相应职责;老教师主动协助青年教师制定成长计划,多与青年教师交流,指点青年教师走好学习、实践、科研相结合的成才之路;青年教师要设定“一年合格,三至五年成熟,十年成骨干,十五年成名师”成长目标,主动学习老教师的实践智慧、人文底蕴,自发超越自我;安排老教师上示范课、带领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安排青年教师上好“三课”(过关课、展示课、汇报课),并主动学习、研修;安排年青教师外出学习研讨,汲取新理论新理念。学校认为,青年教师成长需要内外因互相结合,需要主动学习积累,学校提供机遇与保障,自身也要主动追求,青年教师要有紧迫感、进取心,主动和热情承担工作,才能确保缩短成长周期。

五、构建“骨干工程”,发挥中流砥柱的中坚作用

主动发展是彰显生命活力、生命价值的表现,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一种追求脱颖而出的态度,早做准备,早抓机遇,才能早日成材。我校拥有大批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他们是支撑学校优质品牌、“学在实验”的中坚力量,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主要依靠群体。为此:职能部门要做好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的管理和使用,制定好管理制度,建立专项档案;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支持系统,建立激励机制,从物力财力上支持他们培养成长;结合“名师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强强合作,安排好与之匹配的重点培养对象,每学期安排好工作计划,安排示范课、跟踪课、讲座、研讨会、课题研究等活动,发挥他们在教学、教研、科研中的带头和促进作用;委派他们参加各种全国性研讨会,汲取前沿教育理论理念,汲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我所用,进而加快我校科研进程;选拔中青年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到2015年力争50%以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10%以上教师被确认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培养10名市级以上知名教师,10名知名班主任,高级教师达40人,一级教师达80人。

六、构建“名师工程”,健全权责相符的管理制度

人以校名,校以人名。名师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推动者和参与者,在教育、教学、科研上具有领衔、示范、凝聚、辐射作用,培养一批名师可以带动教师群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学校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构建“名师工程”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为教师专业发展画出了一个线路图。为此:职能部门要大力宣传“名师”、“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标杆,形成“学名师风采、走名师之路、创名师业绩”的良好风尚,引导其他教师自发自觉地沿着每一个阶梯,扎实走好自我超越的成长之路;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督促他们对照细则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完成书籍研读、笔记撰写、课题研究、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师指导等指标任务,及时收集归档;部门工作计划要体现他们每学期、每学年应完成的具体任务,督促他们在教研组、备课组工作中起骨干作用,在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中起示范作用,带出一个优秀学科团队;建立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支持系统,协助教师出研究成果。学校倡导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CN论文、设计一份优秀教案、设计一份优质试卷、设计一份优质作业、开一节优质课、制作一件优秀课件、精读一本教育专著,作为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

七、构建“研训工程”,提升合作互助的研究质量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走校本化、师本化研训之路是渐进发展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智慧的必然选择,它能促进教师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及教育技术能力。为此:职能部门要引导教师树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观念,积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主题式培训,组织各类优秀教师进行专题式校本培训,组织各类优秀教师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及全国性研讨会;组织教职员工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取得各类等级证书,2012年完成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并取得证书,2015年完成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证书,完成新一轮全员培训;用制度规范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职责,着力提高集体研究的质量和实效,安排好校本、片区、校际教研计划和具体活动内容,加强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的过程监控,加强研究成果的规范评比;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安排好本组常规教研计划及内容,选好重点培养对象,加强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等专题研讨,提倡“和而不同”的研究态度,用宽容的思想包容不同的观点,提升研究内涵,让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公开教学,每学期重点研究一个主题,提高每一节的教学质量,使教学研究由肤浅走向深化;把制度落实到位,引导教师听课笔记体现教学评议,集体研讨体现详细记录,及时把各种过程性研究资料收集归档。学校提倡教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尝试和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八、构建“科研工程”,提高实践创新的发展能力

教师发展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涅盘、观念的更新、行为方式的转变,教育科研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脱胎换骨的作用。我校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发展战略,坚持向科研要效益、要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办法,构建了各级各类课题网络,规范了一整套研究机制,促进一批有个性有特色的教师打响了个人品牌。今后我校内涵式发展,仍然依赖于科研进程和质量。为此:职能部门要规范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课题申报立项机制,做好课题选题与研究、总结与归档;引导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实践方式管理研究,一是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方法、以当堂掌握为目的、以学科特点为特色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解放学生学习力,释放教师创造性,达到课堂教学低耗高效的目的,二是探索以自立教育为特色、以自主体验为方式、以自律组织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途径、以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德育管理模式,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引导教师加强特色课程开发和管理建设,强化地方文化研究,每两年至少立项一个市级以上研究课题;引导教师每学年确定一个课题研究,自觉与日常实践结合起来,适时举办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师拓展实践创新能力。学校提倡把科研纳入教研组、备课组、年段组的常规工作,开展“短、平、快”草根式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九、构建“特色工程”,探索实用有效的实践方式

特色成就事业,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是实现我校“有特色”办学目标、赋予“实验”内涵的长期追求。培育特色要着眼于素质教育,从制度、队伍、德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文化的管理方式和实践方式来培育,这是一种追求,也是一个过程。培育特色有助于提升学校文化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此:职能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从各自职能的管理方式和实践方式出发,制定具体化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创新教育管理特色,培养学生专长,培育教师个性;建立部门特色管理专门档案,加强创建活动资料收集与归档,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引导年段德育队伍探索班级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方式、主题班会组织形式,梳理文化传统、文化活动的实践方式,突出科技文化艺术节、体音美特长生培养、自主教育、艺术教育、体育传统等特色培育,形成系统;引导学科队伍从教研组备课组管理、教师教学个性风格、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手段、学习方式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角度培育教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管理等课程特色,探索教研模式、特点等教研特色,探索组织方式、研究特点、实验程序、成果表述等科研特色;引导后勤队伍探索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行风建设等文化特色,探索后勤保障、校产管理、设施设备使用等管理特色。学校提倡全体教师加强班级与学生管理研究,加强创造性教育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管理方式与实践方式研究。

十、构建“保障工程”,健全优质服务的支撑体系

严格制度约束,优化后勤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建设高效精干的后勤管理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高效运作的保障。后勤部门人员要充分认识优质服务的意义,让学校教育工作、师生生活都在一种优质化的后勤支撑下有序和谐进行,让全体师生感受到后勤服务所产生的感召力、凝聚力。为此:要赋予中层干部、年段长、教研组长明确权责,使其保障承上启下组织管理和活动实施高质量;职能部门要加强职员工友职责与管理培训,实施坐班制,刷卡准时上下班;实行岗位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优质服务于师生和教学;文印室、实验室、阅览室、保管室、器材室等功能处室,要严格登记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管理责任到人,使用手续齐全,确保校产安全、管理有序,设施设备发挥最佳效益;门岗、保卫、生管等管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加强各种登记制度,加强小卖部及学校周边小摊小贩的综合整治,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校产、师生人身安全;食堂工友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营造清洁卫生的用餐环境,用家庭式的服务行为激励学生快乐生活,爱我实验。学校提倡全体教职员工自觉主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工作,落实学校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落实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合力组织实施、统筹协调,需要与制定管理制度同步进行,并与考核激励机制相配套,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修、科研、继续教育、订阅书刊、课程实践等活动提供财力、人力、物力支持,才能确保目标任务见实效、出成果。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