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2013-08-15吴少俊熊丽玲李胜涛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江西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桃仁高血压病内皮

★吴少俊熊丽玲 李胜涛(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 610075)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75%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发作与高血压有关[1]。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病名,但根据本病的症状、并发症及转归,多数学者认为隶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主要从平肝潜阳、祛痰息风、补益肝肾、益气活血等方面着手,其中益气活血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1 血瘀证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1.1 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近年来动脉弹性功能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已知,覆盖在血管表面的内皮能生成、激活和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例如: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ET-1)、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因子(EDCF)等,调节心血管功能。生理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收缩和舒张活性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但在高血压等病理条件下,EDCF-2生成增多,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增强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升高[2]。刘氏等[3]观察脑心通胶囊(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红花等)对ox-LDL损伤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中药脑心通可促进内皮细胞NO释放,明显减低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早期凋亡率以及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从而对血管内皮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张氏等[4]将35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模型(DM)组和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糖尿病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明显下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而给予血栓通后NO含量明显提高,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改善,提示血栓通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内膜保护因子。尚氏等[5]对传代培养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4-8代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取上清液测vWF,取细胞冻融液测定组织因子活性,以观察补阳还五汤对TNF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和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能抑制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和释放vWF。赵氏等[6]建立大鼠VEC损伤模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理气活血组,每组各10只。检测并比较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t-PA,PAI活性,6-keto-PGF1α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max)等指标变化。结果理气活血组与模型组比较,CEC计数明显减少;t-PA活性明显增强,PAI活性降低,活性型t-PA升高,6-keto-PGF1α含量升高,PAgTmax下降。证实理气活血中药能增强VEC的抗凝及促纤溶功能,具有良好的VEC保护作用。

1.2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现代医学认为[7],各种病因因素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各种神经递质浓度与活性异常,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多巴胺、神经肽Y、5-羟色胺(5-HT)、血管加压素、脑钠肽和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致使血压升高。有实验者[8]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Adr)一次给药模拟人体暴怒,以及小剂量Adr连续多次给药,模拟较长时间情感焦虑状态,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变化;运用中医学气血相关理论,探索制备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方法,并用中药丹参、川芎反证血瘀证型。结果:实验造模成功验证了气滞血瘀理论,验证了血瘀证之成因与机体肾上腺素增多有关。王氏等[9]运用5种(丹参、郁金、益母草、土鳖虫、凌霄花)寒性活血祛瘀中药研究对阴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5-HT、NE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寒性活血祛瘀中药对热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5-HT、NE具有明显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两者含量。揭示降低中枢神经递质浓度及其活性,平抑中枢神经系统亢奋功能,可能是寒性活血祛瘀类中药对热性血瘀证候起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1.3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反应性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难以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研究表明,IR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驱动因素,也是一系列代谢异常,并导致心血管等并发症的核心,是产生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共同土壤”。因此,针对IR的治疗也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途径。廖氏等[10]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按辨证分为血瘀型和非血瘀型各60例,每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的自然对数(IAI)、血瘀证积分、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前高血压病组的IAI低于正常组,血瘀型较非血瘀型更低;治疗后血瘀型治疗组IAI明显改善,非血瘀型治疗组IAI自身前后比较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改善,血瘀型治疗组血压改善优于同型对照组;非血瘀型2组血压改善无明显差异。由研究我们发现活血化瘀法可改善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使该型患者的血压控制得更为理想。

众多学者[11,12]认为血瘀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并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高血压病情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产生血瘀的因素,故在治疗中加入活血化瘀对治疗是有益的,常用药有红花、桃仁、丹参、郁金、枳壳等,为治疗高血压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益气活血中药降压作用的药理研究

2.1 桃仁

桃仁入药历史悠久,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原名桃核仁。被众多医家广泛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消痈排脓,止咳平喘的功效,其中活血化瘀是桃仁的主要功效。《医林改错》共载方33首,桃仁、红花配伍使用者12首,单用桃仁者2首,单用红花者1首,由此可见桃仁在活血化瘀方面的重要地位[13]。由于桃仁有扩张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广泛地用于心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的治疗[14]。裴氏等[15]给予寒凝血瘀模型大鼠桃仁油1.0、3.0、4.5g/kg,连续7天,然后采用全自动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利用血凝仪测定其纤维蛋白原。结果显示桃仁油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不同切变率(低、高切)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各剂量组的红细胞压积(Hct)、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与纤维蛋白原(Fib)均不同程度低于模型组,表明桃仁油可改善血瘀大鼠血液的高黏状态,降低其聚集性,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

2.2 丹参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16]。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防止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17]。研究表明[18],丹参制剂在治疗高血压病患者时,可有效降压,同时可显著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陆氏[19]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疗程4周,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降低TC及TG,改善血脂紊乱状态,降压及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疗效肯定,对Ⅰ、Ⅱ级高血压有确切的疗效。

2.3 三七

三七(又名田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20,21]。三七中具有活血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韩淑燕等[23]通过实验发现三七总皂苷有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显著降低了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凝聚率、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且延长凝血酶和凝血酶原时间。程荷珍等[23]观察口服三七粉对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发现三七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且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无影响。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多途径多环节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可用于心脑血管病风险人群的预防及治疗。

3 益气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王氏[24]运用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48例,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肾虚血瘀者加六味地黄丸;阳亢血瘀者加镇肝息风汤;气虚血瘀者合补阳还五汤;痰浊血瘀者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10天为一疗程,经个1-3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控制12例(25.00%),好转35例(72.92%),无效1例(2.08%),总有效率97.92%。宋氏等[25]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36例予贝那普利片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血府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和本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SBP、DBP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治疗组治疗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IM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而证实血府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并且能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丁氏等[26]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高血压病151例,在轻、中度高血压病血浆粘度升高的情况下,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付氏等[27]将10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服用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加服血府逐瘀汤配合辨证治疗,观察血府逐瘀汤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压及降低全血粘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具有改善高血压头痛、头晕症状。

4 讨论

目前,运用益气活血法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血压病存在肝阳上亢、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痰浊阻滞等多种临床证型,几种证型中是否存在考察指标的交叉现象,这就对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提出质疑。同时高血压病气虚血瘀型的症状、疗效标准尚不统一,影响了疗效的评估,应对症候表现予以规范化。此外现有的疗效观察仅对生化指标的考察,然而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具有改善高血压病的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并挖掘这种优势。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张翠华郑永芳.血管内皮释放因子与高血压的关系[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4,14(4):224-225.

[3]刘胜强,王东琦,雷新军,等.中药脑心通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9):856-859.

[4]张贺芳,蔡志刚,张庚良,等.注射用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780-781.

[5]尚改萍,肖振军.补阳还五汤对TNF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及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25(2):129-131.

[6]赵建宏,林琳.理气活血中药防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6(1):41-43.

[7]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2.

[8]和岚,蒋文跃,毛腾敏.注射肾上腺素模拟“气滞”复制急、慢性血瘀模型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3):244-246.

[9]王鹏,欧阳兵,王振国.5种寒性活血祛瘀中药对阴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5-HT、NE含量的影响[J].2010,34(4):359-361.

[10]廖蔚茜,黄伟明,何泮,等.活血化瘀法对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9-12.

[11]刘丽红,金耀荣,徐树楠,等.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54-655.

[12]王亚红,王刚,肖文君.郭维琴教授从心论治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 487-1 488.

[13]胡志强,侯书伟.浅析《医林改错》中桃仁、红花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33-33.

[14]王道芳.浅述桃仁与苦杏仁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6):61-62.

[15]裴瑾,颜永刚,万德光,等.桃仁油对动物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J].中成药,2011,33(4):587-589.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2-53.

[17]赵娜,郭志昕,赵雪,等.丹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22(4):155-160.

[18]张淑涛.丹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sICAM-1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3-5.

[19]陆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2):28-29.

[2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024-1025.

[21]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4.

[22]韩淑燕,李海霞,文宗曜,等.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9,23(3):183-187.

[23]程荷珍,程焱华.三七粉对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2):23-23.

[24]王会芳.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4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782-782.

[25]宋群利,王健.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3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6:8-9.

[26]丁宇炜,徐瑛.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高血压病15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33(11):38-39.

[27]付继鸿,庞兆荣,桑晔,等.血府逐瘀汤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8例[J].吉林中医药.2003,23(5):12-13

猜你喜欢

桃仁高血压病内皮
桃仁和酒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止咳平喘的桃仁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