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思政教育精神生产力向社会生产力转化路径

2013-08-15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精神政治

周 昊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232001)

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产力概念的有关论述具有非常明确的内涵表达,这对于人们认识作为精神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生产力的论断,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亦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产力的实质及经典论述

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手稿》中曾经对“货币作为发达的生产要素”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得出了货币对于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明确地指出,货币的巨大作用存在且只能存在于这样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货币是社会形式发展的必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货币也是发展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主动轮和主要推动器,推动者社会向前进步和发展。在论述自然经济解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上,马克思是这样认为的,他指出,自然经济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解体,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解体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自然经济解体的条件才具备。任何社会的生产力都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互相促进、协调、统一,才能保证社会全面健康的向前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如一的宝贵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963年12月,他在听取中央科学小组科技工作十年规划汇报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生产力无法提高。改革,现代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总结十年工作时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精神生产力在具体的各个领域的生产过程之中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物质生产领域,精神生产力可以大大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创新水平,促使物质生产取得更大的进步;在精神产品领域亦是如此,先进的、完善的精神生产力不但能够有助于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丰富,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精神产品的生产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生产出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产品来。我们的一切任务和目标都要围绕着解决这个矛盾进行努力,通过全国上下的不断努力,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而精神文化成果的取得需要全国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不断的提高精神生产力来实现。精神生产力的进步,能够促使人们思想境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生活的建设之中。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各种条件和形势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为社会主义进步提供支持和动力。在此过程中,应予以强调的是,作为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发展的方向引领上更是至为关键,必须加强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否则,一旦我们放松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崇高理想就有可能被冲淡,甚至淡忘,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就会有发生倾倒的危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可能会落空。基于上述原因,在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对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方向问题,也是旗帜问题。

科学发展到今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趋交融汇合,二者如车之双轮,不可偏废。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任何一方的削弱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生产力作用定位

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诸因素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在一般意义上而言,生产力以及由此所组成的经济基础,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一点是唯物论者所坚持的观点。然而,又不能因此滑向另一个极端,也必须注意到的是,生产关系以及由此组成的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事物发展的过程可能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

如果不认真分析,仔细领会这句话的内涵,就会认为精神要素不能够起着“决定”作用。而事实却不是如此的,认真分析揣摩上面的论述就会发现,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政治、法律、哲学等总是以各自所独特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对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在当下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主要着力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社会主义劳动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所处的地位,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态度,都产生巨大而又积极的影响。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生产力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可行性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范畴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具有重要积极性价值的精神生产力只是理论上的作用,欲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和价值,还需要向社会生产力转化。只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才能够达到应有目的,同时促进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生产力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具体路径有以下几端。

第一,树立科学理想信念,提高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生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其根本宗旨就是帮助人们确立理想信念。任何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其主要的衡量指标是物质性的,可以量化的。但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人的思想政治品质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们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等,将通过劳动者直接影响在生产力中起重要作用的劳动力。因为,劳动力,即劳动能力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个人,劳动者的积极性高低,熟练性程度,技能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对劳动对象的改造程度,从而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境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价值科学,其意义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改造世界;更重要在于担负起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伴随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而来的一些思想领域里的消极、落后的观念的侵蚀,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价值观念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帮助人们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我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得与失、己与人、公与私、利与弊、真与假、美与丑、进与退、大与小、爱与恨、义与利、曲与直、勤与懒、荣与辱、生与死等问题,构建和谐人生,提高生命价值,使每个人以积极的姿态、负责的精神投入生产过程,并主动掌握、改造和更新生产工具,创造更多的价值。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终极目标,进而达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

第三,必须予以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与经济基础相比较而言,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是通过生产者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直接对生产力发挥作用。然而,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间接的,由于生产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亦是至为关键。因此,必须重视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高作为生产者的人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思想境界。

总而言之,在人进入生产过程并发挥作用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协调不同群体利益矛盾的调节器,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维护社会安定的安全阀功能;而且能让人在有目标、有动力、有活力、有激情、有创造性的状态下工作。如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就直接转化成生产力。

[1]本书编委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本书编委会.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赵朝立.精神生产力:生产力概念中的应有之义[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4):50-51.

[4]卜红兵,魏茜茜.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可持续性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8.

[5]艾敏.思政教育网络多维互动模式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5-8.

猜你喜欢

生产力精神政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