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在促进党的作风建设中的作用

2013-08-15□文/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宣传监督

□文/吴 江

(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我们党历来重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风建设,媒体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促进党风建设、遏制腐败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一、加强媒体舆论监督是遏制腐败、促进党风建设根本好转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1、媒体宣传是人民群众进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因为腐败行为从来就是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丑恶东西,它从来就是在黑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所以,担心腐败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千夫所指的丑闻,一直是党内腐败分子的最大心病。而腐败分子往往是一些控制了部分公共权力的人,要想依靠内在的制度体系控制腐败,往往会受到掌权的腐败分子的重重阻挠。大众传播媒体作为最主要的公共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公开、可靠、直接、权威,跨区域、跨空间地冲破重重阻挠,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党纪国法的腐败案件进行曝光,对政策中枢系统形成压力,使其主动体察和认定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舆论监督以其独特的优势来弥补法制和道德规范方面的缺失。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问题在媒体曝光,不少贪官“不怕上报,就怕见报”,可见媒体的威力。而且,舆论监督的控制成本低,有利于普通百姓和社会弱势群体,更具现实意义。

2、充分发挥媒体的功能。马克思曾这样论道:“报刊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严密地监督人民代表先生们的活动”,不应剥夺报刊“评论人民代表的议会活动的权利”。在马克思看来,报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列宁也说过,我们愿意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指出苏维埃组织和党组织的错误和缺点是党和苏维埃报刊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与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才能提高监督效果,更有效地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

二、强化媒体在促进党风好转中的作用

1、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原则,切实增强导向意识。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是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内在要求,是对新闻宣传工作崇高地位和作用的肯定。政治家办报在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根本要求,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舆论是一种群众性、公众性的社会思潮,带有多元化、多层次、多色彩的特点,新闻媒体不可能无所不包地反映所有舆论,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加以传播。这就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讲政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面宣传,要审时度势,选好新闻宣传的时机与角度,确保导向正确,引导有力。舆论监督政治性强,影响面广,震撼力大,必须以有利于并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为目的,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而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搞乱社会、搞乱人心。进行批评报道,应该讲政治、讲政策,从正确的立场出发,公正地报道事实,冷静、全面地分析问题,慎重选择批评对象,灵活掌握批评时机,准确拿捏批评分寸。既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出以公心,与人为善。批评报道的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能把“批判的武器”当成“武器的批判”,给人打棍子、扣帽子,干预甚至代替司法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作用。

2、重视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字技术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从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迅速普及的国际互联网,对全球信息传播影响最为突出。互联网将各个地方的越来越多的民众快速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张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网,用实际效力向人们展示了其越来越强大的监督力量。

首先,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实时性和公开性。网络信息传播克服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通过网络,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了解到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这种特点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公开性,在政府行政方面大大提高了公共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民众监督力度。

其次,网络缩短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距离,多元化的网络新闻大大加强了新闻监督的力量,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网络媒体的快捷和交互性,使得政府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政策宣传和实施,而民众也能够利用网络直接参与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决策。网络技术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传统政府对信息的垄断,网上信息的多元化,弱化了政府的信息特权,政府行为面临更为广泛的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强化了政府机关和官员的民主意识和服务观念,提升了公众的信息判断力和政策评判力,有利于加速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网络媒体具有的这些独特优势,使得网络在宣传和监督方面的功能凸显。这些独特优势弥补了传统媒体在监督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舆论监督的功能发挥和监督效果,监督的有效性也使其深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欢迎。

3、规范媒体宣传行为。近年来,新闻媒体的某些作风也让人不敢恭维,甚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大难题。一些记者被人称为“宴会记者”、“请柬记者”、“红包记者”、“电话记者”,假新闻日益猖獗泛滥。假新闻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密不可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者高高在上、好大喜功,醉心于制造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沽名钓誉、保官升官。个别新闻媒体则投其所好、推波助澜。不负责任的媒体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拍马作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借媒体欺世盗名。这是对新闻职业道德和党性原则的严重背离。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既有“褒”的成分,也有“贬”的意思。说“褒”,是说新闻工作者有特定的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有着别的工作者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说“贬”,就是如果工作做不好,也会脱离百姓,成为“君主”,有霸道作风。媒体监督的终极关怀是制约权力的腐化和滥用,维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和压抑,使公共权力得到优化的运用,从而为人民谋取更大的福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继承和发扬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恪尽职守,自觉维护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形象和信誉。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扎实推进宣传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新闻事业发展很快,但迄今为止一部《新闻法》都未能出台,这给舆论监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人民群众在呼唤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强烈要求新闻媒体在反腐败斗争中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需要,加快和完善新闻立法,将新闻媒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舆论监督的范围、对象、基本原则等通过法律固定下来,将新闻舆论监督纳入法制的轨道,必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建设的步伐。

4、严把政治关,加强舆论宣传的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中央的工作坚决执行。全面贯彻党的宣传方针,扎实做好公民的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媒体宣传的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三、促进新闻媒体产业化

我国的新闻出版业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是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新兴产业,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先进文化的建设者。我们的新闻出版业应增加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应当有一种紧迫感。在依靠法律、制度来规范媒体监督行为,确立媒体监督机构相对独立和自主的地位的同时,要加强媒体自身在产业化运作上形成良性循环。一是在人事管理体制上实行了聘用制,保证人员的高素质、工作的高效率;二是在经费管理体制上采取承包广告时段的办法解决节目制作经费问题,从而杜绝了有偿新闻和节目的商业性倾向,形成节目质量与广告收益的良性循环;三是在制作上实行制片人制,集责、权、利于一身,充分调动节目制作人的积极性。新闻媒体要在舆论监督方面真正有所作为,必须建立媒体内部良好的运作机制,以高质量的媒体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强化自我“造血”功能,从而更好地充当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加强和促进党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12.11.

[2]王岐山.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共产党员(上半月),2013.1.

[3]袁斌.在强化意识中永葆政治本色.政工导刊,2013.2.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宣传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