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服务业集聚研究综述

2013-08-15李惠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服务业因素研究

□文/李惠娟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广东·广州)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忽视空间因素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认为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决定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直至20世 纪 九 十 年 代 初 ,Marshall、Krugman、Venebles和Fujita等人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长期所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集聚机制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人们才开始重视空间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服务业集聚于大都市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现象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并且着手研究。随着服务社会的到来,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会更加深入。

一、服务业集聚的趋势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注意到服务部门集中在大城市现象。早期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还停留在对集聚现象的描述中。比如Marshall(1988)研究发现在英国的伯明翰、里兹和曼切斯特等城市,制造商购买的服务80%来自于同一地区的服务提供者。Beyers(1993)研究发现1985年美国90%的服务业就业集中在大都市区,占总就业的83%,而除了银行以外,服务业在非大都市区的区位商低于1。Groshen和 Roberson(1993) 比较了1969年到1989年美国大湖地区10大城市区生产和服务就业率,发现这些传统工业区的制造业在显著下降,而服务业在显著增加,集聚发展的制造业被中心化的服务业所取代。Bennett和Grahaml等(1999)对英国商务服务业的实证研究同样表明,商务服务业在英国分布表现出高度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心城区内,其不均衡程度要高于其它产业。Pandit和 Cook(2002)对英国金融产业的空间分布作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在英国的分布表现出高度不均衡的特征,伦敦以及东南地区占有50%以上的金融企业;而在区域或城市内部,分布同样高度的不均衡,伦敦金融产业主要集聚在金融城,而苏格兰的金融产业主要集中在爱丁堡和哥拉斯哥;西南部地区的金融产业主要集中在Bristol。O'Connor and Hutton(2002)对亚太地区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即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或者说是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和门户城市。类似的研究还包括Yusuf等(2005)对东业地区、Keeble和Nachum(2001)对伦敦以及英格兰南部地区的研究。Thompson(2004)对美国大都市区和非大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该研究表明,2002年大都市区的生产服务业就业份额是非大都市区的2倍以上,即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聚于大都市地区。Cuadrado-Roura等(1992)对西班牙两个最大城市服务业的研究表明,高级的服务业,比如生产服务业,往往在大都市区域内集聚增长。总体来看,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较为充分,结论也比较一致,服务业高度集聚于大都市区已经被看作是一种程式化事实(Coffey,Drolet,Polese,1996)。

二、服务业集聚的动因

服务业集聚理论发展的主线是:雷德·马歇尔(1890)对产业集聚原因的解释(中间产品、劳动力市场、知识外溢)——韦伯(1909)对产业集聚与交易成本关系的解释——迈克尔·波特(1990)对产业集聚与创新、产业竞争力关系的解释——保罗·克鲁格曼(1991)对产业集聚与规模报酬递增关系的解释。基于上述理论,集聚对服务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外部规模经济、交易成本节约、竞争力提高、规模报酬递增这四个方面来解释。

1890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类,前者指“有赖于从事这产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后者则指“有赖于这产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而外部规模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产业集聚区而获得”。也就是说,Marshall认为产业集聚能带来外部规模经济效益,使位于其中的企业获益。后来的学者克鲁格曼将马歇尔式产业集聚下所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的来源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力市场共享。马歇尔指出“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很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一个孤立的工厂之厂主,即使他能得到一般劳动的大量供给,也往往因缺少某种专门技能的劳动而束手无策;而熟练的工人如被解雇,也不易有别的办法。”正如马歇尔所言,一个发育良好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对雇主和被雇者来说意义重大,原因在于:一方面雇主可以在任何时候雇佣到符合其需求的各种层次的劳动者,特别是那些有特殊技能要求的职位,而不必担心因为劳动力的短缺会停工停产,影响收益;另一方面,工人们面对数量庞大的雇主,其流动性也相应增强,不会因为离开现有企业而再也难以找到别的工作机会;第二,中间产品供应市场的发展。马歇尔认为,当同类或者近似的企业在一个地方集聚,与之相关的辅助行业也会渐渐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以“供给上述企业以工具和原料,为它组织运输”等,这是一个共赢的市场。某工业的辅助行业向该工业的集聚地扩展,可以更加接近其市场,保证其产品的需求;而且,可以更快地获得当地关于其产品的反馈信息,从而加以改进,扩大市场和销路。另外,集聚的企业则可以获得较稳定的供应来源,减少花费在原料采购和运输方面的费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当双方都能获得好处的时候,辅助行业和中间产品供应商的发展会加剧,也同时促进工业的集聚;第三,技术知识的外溢。马歇尔指出“……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也学到很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地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这种技术知识的外溢,毫无疑问能推动整个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其后,在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Weber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解释产业集聚效应,他的基本思想是: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交通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他在《论工业区位》一书中指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并且把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中进一步分为普通因素(指对一般企业都有影响的因素,如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和特殊因素(指只对特定企业有影响的因素),且将研究集中在区域因素中的普通因素上。韦伯认为在区域因素的普通因素中,实际起作用的只有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产业集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原因在于位于集聚区内的企业地理位置接近,大大地节约了运输费用;同时,产业集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形成共同的劳动力市场,而劳动供给的增多,使劳动力成本降低。

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所著《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从竞争力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作用。影响一个产业竞争力的四要素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这四个要素的培育。从生产要素来看,在一个产业集聚区内,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原材料及相关产业,因此生产要素是充足的,也有利于降低中间投入成本;从需求条件来看,集聚区内的众多企业提供了具有差异的产品,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不仅吸引本地客户,还能扩大外地市场;从支持产业来看,一个产业的集聚往往伴随着上下游产业在附近集聚,发生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产业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持;从战略、结构和竞争来看,波特认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与创新来提高其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相互模仿来推动企业成本的下降与生产经营方式的优化,从而保持其竞争力。集聚内企业的关系可以是合作也可以是竞争关系。

保罗·克鲁格曼在《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1991)一文中所阐述的重要观点是: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规模收益递增。为了说明产业集聚对要素配置和竞争的重要作用,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简明而有效的中心-外围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处于中心或核心的是制造业地区,外围是农业地区,产业集聚的形成及其效率取决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制造业的聚集程度。可以说,克鲁格曼是继马歇尔之后第一位开始把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竞争、均衡这些经济学长年研究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对产业聚集给于高度关注的主流经济学家,他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规模经济有紧密联系,能够导致收益递增。

三、服务业集聚特征

不同类型的服务行业,表现出不同的集聚特点。O'Hara(1977)和 Ota and Fujita(1993)认为专业化程度高并面对面接触要求较高的企业集聚在CBD,而其它类型的企业则分布在郊区。Daniels(1985)也认为不同类别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比如消费性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受人口分布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考量信息获得或资讯流通的便利性等因素。Daniels还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中发展程度要比消费性服务业高。Daniels(1993)研究发现主导型服务企业更偏爱大都市。Code(1993)的研究表明,金融服务、保险和工程服务以及最终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倾向往郊区发展,而广告、管理咨询等行业以及以中间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则倾向集中于中心城区(Coffey,Drolet,Polese,1996)。Reid(1992)发现受地租高低影响的服务企业,如研究开发以及测试实验室往往位于郊区;而受信息需求影响的服务企业,如广告、管理、公共关系、会计审计,不管地租多高都是集中在大城市中,因为大城市中有更多的信息。Keeble、Baro和Soy(1993)对巴塞罗那的实证研究表明,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的商务服务企业高度集聚于巴塞罗那市。Scott(1993)认为具有高度“前台”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仍然保持集聚的趋势,而属于传统“后台”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转而布局在大城市的边缘区域,享受较低的商务成本。Coffey、Drolet和Polese(1996)的研究表明,服务业企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功能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具有管理职能的服务业企业往往在城市CBD内发展,这些企业对成本和租金不敏感,不需要考虑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而不具有管理职能的服务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受成本、租金和目标客户的影响。Nachum(2001)的研究表明,面向全球的服务企业往往集聚于世界性城市;面向区域的企业则集聚于区域性城市(Schwartz,1992)。Guilera(2003)对法国里昂地区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同样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即面向里昂地区的生产者服务企业主要集聚于客户周围;而以里昂地区以外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则主要集聚于城市中心。Sassen(2001)从生产者服务企业的功能入手对纽约、东京、伦敦的生产者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作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具有中心控制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于大都市之内。Boiteux-Orain和Guillain(2004)对巴黎,Searle(1998)对悉尼、Coffey等人(1996,2002)对蒙特利尔的研究均表明,金融、法律为代表的高级服务业高度集聚于CBD;而低级的生产者服务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去“中心化”趋势。

除了上面一般性的集聚理论以外,还有一些研究是针对某一特定产业的。这类研究更关注集聚的性质和功能、集聚的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方向,较为重要的研究文献包括:Berghe 和 Verweie(2000)从金融规制的角度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原因及影响因素;Taylor、Beaversotock和 Cook等(2003)对伦敦金融产业集聚的优势和劣势、主要竞争能力、影响集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作了深入而翔实的研究;Fisher Associates(2004)研究了伦敦航运产业集聚的特点和规模,并分别研究了各个子行业所具有的不同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四、小结

纵观国内外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存在如下理论研究的不足:1、研究大多集中在局部产业的集聚现象描述上,理论的深度和范围有待拓展;2、对服务业集聚的理论内涵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性的统一的定论,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拓展;3、学术界对服务业集聚的原因有较多的研究,但是比较混乱,有待整理出清晰的脉络。

[1] Nei l M.Coe,Alan R.Townsend.Debunking the Myth of Local ized Agglomerations:the Development of a Regional ized Service Economy in South-East England[M].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1998.23.

[2] Meijers E J,Burger M J.Spatial St 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in US Met ropol itan Area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10.6.

[3] P.R.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The Journal of Pol itical Economy,1991.3.

猜你喜欢

服务业因素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解石三大因素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