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2013-08-15张艳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理论区域

□文/张艳丽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一、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根据地,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能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教学资源和经济支持。因此,地方高校能否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地方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将教学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培养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会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本科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按照课本讲授知识,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的学习没有积极性,无法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更不会运用,因此所培养出的学生综合能力差,缺乏竞争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大学生就业难。与此同时,地方的中小型企业、基层单位却存在岗位空缺的现象。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要求其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而地方高校对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训材料陈旧,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现象。实验软件不能及时升级,影响教学效果。校外实习基地往往也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保证学生真正得到实习机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欠缺。近年来,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得到调整,师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已经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水平过硬、道德水平高的教师,更需要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教师。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但是,在地方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能力欠缺,因此课堂教学无法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师资现状,不仅影响了地方高校的发展,也影响到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质量。

三、探索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目前会计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地方高校的会计本科教育,则要围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管理、法律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应用数学、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地方高校会计本科教育要积极探索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

(一)以区域经济会计人才需求为导向,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会计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且不易理解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课程章节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环节不仅要注重会计基本理论的教学,还要注重课程实践性特征。例如,在借贷记账法的应用部分注重理论讲解与会计实务的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会计原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在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财产清查等部分的内容讲授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讲解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实训练习;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课程资源上网,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加强教师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并将大量信息网上共享,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和学科的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在讲述理论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练习,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避免理论的枯燥。具体体现为两个结合:一是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相结合;二是课本业务和企业的实际业务相结合。具体措施有:第一,建立完备的实验习题库;第二,建立会计的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让学生手工模拟实验室结合所学内容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上亲自做账,并在电算化实验室进行操作。另外,还可以和软件公司合作对学生进行会计模拟沙盘培训;第三,建立会计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去实习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通过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也增加了实践知识,动手能力增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应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完善师资结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或国际统一的会计执业资格考试。这样,可检验和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对会计人员能力的具体要求,适当调整培养计划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允许会计专业教师到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做兼职工作,从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四)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校企合作是开展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联系,人员能够相互往来,知识技能能够分享并且相互促进。一方面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对资金的运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真正理解课堂学到的基本理论,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会计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可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比如可以建议企业改进成本管理方式、加强内部控制等,另外通过参与实践,可以提高教师自身会计实务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到学校为学生开展生动的互动性讲座和授课等方式了解学生,培养学生,从而节省招聘和培养员工的成本,达到知识分享,相互促进。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

[2]罗文洁.高等院校“四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重新定位[J].会计之友,2008.11.

[3]李爽,谭文浩.基于会计实践教学的会计人才培养:兼谈会计学科建设[J].财会通讯,2011.33.

[4]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7.6.

[5]刘晓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1.9.

猜你喜欢

应用型理论区域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