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研究

2013-08-15周文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省属科研机构科研院所

□文/刘 媛 周文魁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江苏·南京)

一、引言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技术基础、农业科学研究类型科研机构的统称。为解决存在的机制陈旧、学科结构老化、人员队伍固化等问题,在制定出台政策、明确改革思路的基础上,自2001年开始,国务院部门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全面实施。到目前为止,国务院部门属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从地方上看,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则处于不平衡状态,部分省份的改革工作已经完成,部分省份改革进展缓慢甚至刚刚启动。2007年12月,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持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支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举措。

二、江苏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现状

2000年以来,江苏省根据国家关于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结合江苏省的实际,采取了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改革和发展。2000年9月,江苏省政府转发了科技厅等11个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江苏省科研机构改革工作,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2003年出台了《江苏省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出台了《关于省属公益型科研机构公益性业务定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启动了省属16家公益类科研机构公益性业务定位工作。2005年,江苏省研究制定《江苏省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条件与设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并下达专项资金,启动了部分院所科研仪器设备更新改造工作;2006年按照国家关于公益类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和江苏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了《2006-2010年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全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十一五”期间的改革与发展作了明确部署。

多年来,江苏公益性科研机构始终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公益服务水平,为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江苏省现有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50余家,主要分布在农林、卫生、环保、水产、体育、计生、水利、质监、基础测绘、安全生产等行业。近年来,各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对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根据其承担的公益研究业务定位,对内部业务机构进行了重组;有的实施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启动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有的以课题为载体,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带动学科发展,与大学、研究机构和技术实体协作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明确的业务定位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目前江苏省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三、江苏公益类科研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定位有待完善。部分公益院所的公益性业务定位不明确,个别科研院所仍以应用开发为主,却列入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中,尚未实行转企改制,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科研院所中有面向市场能力的部分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甚至个别机构尚未实行事企分开。

2、管理不够规范。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个别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名称需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一些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存在编外聘用人员情况,同工不同酬现象,既违反有关法规,也不利于人才队伍稳定。

3、经费投入不足。一是人员经费不足。省财政只保障事业单位的人员基本工资, 但生活补贴、误餐补贴、年终奖等津补贴要事业单位自己解决,这对于那些主要承担纯公益性业务、无服务收入的科研院所尤其困难;二是公用经费不足。省财政虽然按照一定标准给予了补助,但保障水平偏低,无法维持正常运行,以致一些基础设施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维护更新;三是项目配套经费难以落实。目前,上级在编制下达项目前,一般都要求申报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供配套经费,但财政预算中没有配套经费的预算,自筹资金更是难以落实,因而导致配套经费的要求往往流于形式。

4、用人机制不灵活。省属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考试招录后,一些专业特长突出但综合知识欠缺的人才很难进入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机制不够灵活,又无自筹资金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待遇,因而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人才,且每年都有人才外流。此外,由于近年来事业单位招录的大部分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职称起点较高,原设立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四、加快江苏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对策措施

公益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有的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如农业等;有的直接关系国民的健康,如医疗卫生等;有的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等。加强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建设,发挥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提高公益研究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全省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机构编制、组织、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各部门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所属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政策规定,继续推动行业体制改革。

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改革经费投入体制。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到公共研究领域中来,可以增加公共研究领域的资金来源,也有助于增强研究院所的责任感和提高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江苏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现行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政府部门应该放宽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鼓励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到公共研究中来。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起符合科研院所各自特点、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如纯公益性科研院所,其收入分配可按“基本保障部分”和“激励搞活部分”相结合办法进行管理。

4、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科研合作。目前的产学研名义上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三方合作,实际上更多的是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双方合作,高校与科研院所很少交集,主要的合作是研究生的培养。如果同样从事公益性研究、科技人力资源丰富的高校与公益类科研院所能在更多的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省属科研院所优秀人才不足的压力。

5、调整业务定位,拓展特色业务。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公益性业务定位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因而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阶段性的重点研究方向,适时调整明确科研院所的公益性业务定位,明确职责,突出特色,强化服务。

6、探索实行绩效考评。探索建立公益研究和公共服务的绩效考评制度,省科技、机构编制、财政、人事等部门要对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定期开展绩效考评,重点评价其完成公益科研任务情况、科技创新能力情况、开展公益服务情况以及运行与管理情况等。评价结果作为有关部门对其调整投入强度、调整人员编制、承担公益科研任务等方面支持的重要依据。

[1]张玉赋,韩子睿,张超等.江苏科研院所改革 30年[J].消费导刊,2009.4.

[2]陈丽.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

[3]李强,蔡燕.江苏省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猜你喜欢

省属科研机构科研院所
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40家省属企业捐款1000万元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霍尼韦尔新型制冷剂获欧盟科研机构认可
2010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