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雄关与关隘文化

2013-08-15杨景春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冷兵器雄关兵器

杨景春

(衢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人文系,浙江 衢州 324000)

关,意义很多。现在主要做动词,也做名词。关,原意为门闩,即闩门的横木。金文作“门”,象门里有门闩形,象形字。《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引申为关口,隘门。“关”前面加修饰语“雄”,构成双音节词语“雄关”,是一种文学性手法,指雄伟险要的关隘。明代沉钦圻《书事》诗:“玉阙悲龙驭,雄关丧虎臣。”

一、古关隘数量及关隘价值

古代到底有多少关隘?万里长城二百关。几千年来,战火烽烟从未间断,造成了许多关隘屡修屡毁,而且关隘遍及中华大地,用具体数字确切统计是十分困难的。

蒲松龄有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百二秦关”古代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秦国领地,秦凭借肴山和函谷关的天险立国。“百二”即“以二敌百”,用来形容地势险要。陕西关中自来是兵争频繁的地方,关隘不少,战地尤多。关中之名始于战国,一般认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东汉都城洛阳,周围也有四个关隘。关中俗称“八百里秦川”,是渭河的冲积平原,渭水及七条支流交织于此,俗称“八水绕长安”。长安即坐落在关中平原最开阔的腹部。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固若金汤,“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贾谊)。

陕西关隘除了以上这些,其他地方还有不少。英雄出三国,汉中多关隘。以汉中地区为例,汉中勉县城南6公里处有定军山。定军山北临汉江,南有蒙家河盘绕,为三国时期魏蜀两军交战的古战场,传曾是诸葛亮屯兵之地。现在山顶有“古定军山”石碑。峰南脚下有“一仰山”,山北有一平坝,传为当年蜀将巧设“八阵图”的武侯坪,留有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的碾盘石。定军山属大巴山脉,有山峰12座,号称“十二连峰”。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争战于此。《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关隘便有十几二十来处,如壶关、武关、官渡等。仅就剑门关而言,除《三国志》有多处叙述外,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几十处详写。《水浒传》王伦时代首先建起三关,而后又建起多个关隘。林冲上梁山时看到的是“转将上来,见座大关,关前摆着刀枪箭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擂木炮石”。“进得关来,两边夹道遍摆着队伍旗号。又过了两道关隘,方才到寨门口”。真是“四面高山,三关雄壮”(11回)。我们说古代关隘难于用具体数字作统计,是因为有些关隘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而有的关隘又正在被发现[1]。

印象中,除了陕西,像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关隘也是比较多的。古代在交通要塞设置关隘,一方面是为了军事防御,另一方面也是征收关税的重要设施。卢有泉有一部《山西古关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为“中国文化遗珍丛书”之一。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物之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当之无愧的文物大省。卢有泉在对山西境内近200处古关隘作宏观描述的基础上,重点评介了现存较完整的25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档案馆保存一帧清代光绪年间《河州二十四关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由河州(今临夏)官府绘制最早的一张原始地图,清楚地标明“明代河州二十四关”[2]。

据《福建通志》记载:福建全省境内共设有89关、376隘、158寨,其中,仅与浙江、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福安、邵武、建宁、宁化、长汀、上杭等18个县中设置的关隘要寨即达370座之多。浏览中国古代重要关隘,笔者觉得,一个城市也好,一个朝廷也好,总该有几道天然关隘,没有几道天然关隘,还真是不大安全。在古代,一个地方要想成为政治中心需四面设防,天然关隘没有怎么办?那也要不惜工本造上几座。有时候,是在一座挺拔的山峰中间开凿一条只能容单骑通行的通道,在通道两边山壁的上面还能够看见一些滚石,其险可知。曹云忠的《中华名关》(解放军出版社1988)一书收录的名关达113个,分布在20个省。有人考察河南26种县志、府志、市志,结果仅河南就有71处古关隘。并且自注:“重点关隘在此未列出,所列者均为不知名者”[3]。

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古关隘价值不可低估。最明显的,莫过于其军事价值。因为古关隘本身常建于具有重要战略、战术价值的关津要道,目的为军事防御。这些地方或是深沟峡谷之中,或是靠山临水的咽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几乎每一个关隘都发生过出奇制胜的战斗故事,雄关是一曲悲壮的歌,呈现的是血染的风采。陕西安康有车厢峡,车厢峡顾名思义,一线云天,易入难出,险要莫测。在这里,李自成绝处逢生,再展宏图,终于完成对大明王朝的致命一击,车厢峡也因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有名的关隘。古关隘还具有文学价值。边塞诗起步和发展于汉魏六朝,兴盛于隋,唐朝达到鼎盛。《全唐诗》边塞诗达2 000余首,而关隘为边塞诗的重要题材或意象。关隘也是当代文人骚客关注的素材,如峻青《雄关赋》。

此外,古关隘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浙江衢州有仙霞关。仙霞古道与仙霞关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之一,为唐末黄巢起义军开辟。因为于此可北拒浙侵,南防闽犯,唐代以后,屡有战事,兵家必争。抗战时期,国民党四十九师将士于此设伏狙击日寇。在日军飞机钢炮轰鸣之下,激战三昼夜,日军死伤千余败退,从此绝了由仙霞古道直下福建的念头。仙霞岭上也留下过红军、游击队的足迹。陈毅元帅《过太行山书怀》:“武夷品新茶,仙霞曾游击”。自宋以来,许多名人如陆游、朱熹、萨都剌、刘基、徐霞客、郁达夫等来此,并留下千古名篇与历史遗迹。古关隘还有许多其它意义与价值,和平时期是民族间交往、冲突、融合的见证。还有如地理价值、建筑价值、考古价值等,兹不再述。

二、关隘的成因与关隘文化的兴衰

关隘是怎么形成的?首先,关隘诞生于冷兵器时期,是时代的产物。所谓的冷兵器,是不带火药或其他燃烧物的近战武器。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冷兵器材质可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铜、铁等多种。当我们目触这些石的、铜的或铁的兵器时,会想到在火器出现以前,竟存在着一个冷兵器时代,而这个时代是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时代。冷兵器时代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雄关险隘。在火器没有发明之前,一道隘口便可以阻断一切,关里关外两重天。很难想象,在飞机游弋天空,飞艇俯瞰大地的情况下,在具有快速反应机制信息畅通的今天,会产生这么多雄关险隘。其次,古代关隘的形成是因为战争,关隘是战争的产物。阻击杀伤敌人,保护自己,关隘是在和武装力量对抗中的防护设施。有的关隘历史上曾决定过一个王朝的生死。潼关失陷,长安也不“长安”了,唐玄宗只得向四川逃跑。至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就不说了。雄关险隘选址精妙,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曾无数次挡住敌人的铁蹄,护卫着大地的宁静,有雄关在侧,睡觉都格外香甜。这些雄关险隘为冷兵器时代的杰作,留下了古代劳动人民勇敢和智慧痕迹,庞大的防御体系如同一只只臂膀挽起了绵延的山峰,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叙说着石斧铜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到了北宋时代,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我国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期。再次,平地难成关,关隘是利用自然条件而设置的,为大自然的惊人杰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关隘已经消失或者残破不堪,黄昏斜阳映照出古关隘的昨是今非。有些古关隘,我们只能从典籍中去寻找其诞生与演变的只麟片爪了。关隘文化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败的历程。这让我们心底涌起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或许因为一座轮船码头的开通,或许因为一座火车站的兴起,或许因为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曾经给人们带来无限繁华的雄关,有的被夷为平地,已无遗迹可寻,只成为旅游者寻访的对象。甚至极负盛名的雄关,如玉门关、阳关,昔日的胜景,昔日的兴旺早已荡然无存,驼铃叮铛,商帮结队的红火场面永远也看不见了,仅剩下一点点还没有坍塌的城墙和汉代烽燧,只有风卷流沙可以凭吊。

但是,百年无废纸。每个关隘都蕴藏着数不清的故事。广西多崇峰峻岭,山川瑰丽,关隘也不少。“每处关隘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标记。它们不仅仅与诸多的战事密切相关,有的甚至还牵涉到政权的更替、历史的演进。其间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值得我们珍惜与回味!”[4]这些关隘饱经岁月风雨,有的并且脱离了最初的建筑意味,而衍化为铭刻着时光记忆、彰显人文传说的文化载体。在河北获鹿县(今鹿泉市)西五里有一村庄,即古代的土门村,这就是很有名气的土门关。汉高祖3年(公元前204年)10月,在这里,诞生了韩信率数万汉军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生擒赵王歇的经典战例。

改革开放以来,关隘文化研究屡有突破。从国家,到省、市以致于县,成立了许许多多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楚文化研究会,都包含着关隘文化研究。中国山海关长城研究会1984年在秦皇岛市成立。阳关历史文化,是敦煌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是敦煌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仅以山西朔州市为例,全市民间协会有60余个,如西口文化研究会、边塞文化研究会、关隘文化研究会。

关隘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名将早已作古,虽然今天哪怕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最东端的山海关,也早已卸去了抵御外侮的使命,但是,历史远去而浩气犹在,雄关颓废而文化长存。不管社会结构发生多大变化,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崇拜,似乎并不见减弱,这是由我们民族的基因所决定的。

关隘所形成的文化,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任何关隘都有其地貌地域特点,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依附期间,将会留给人们以持久和全方位的影响。关隘文化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涉及多个学科与门类,既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还和社会学、考古学、建筑学、经济学、文学、民俗学、历史学、环境学、旅游学、美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越边境的关隘现在叫友谊关。这是1965年改的名字。此前曾叫过雍鸡关、镇南关等多个名字。从名字的变化看,时而平和,时而紧张,每个关名都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关名的变迁就是一部历史。如友谊关,听起来多么现代,多么新潮,多么政治。研究关隘文化,不仅可以更好地解读其丰富内涵,还能够使其服务于当今社会。

山西关隘,是三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福建关隘,是八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关隘文化早已深植在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沃土里。在民族文化多声部合唱中,关隘文化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嘹亮的回音。在历史的长廊中,险关名隘苍凉雄壮,关隘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脊梁。这些雄关古道,夹在古代荒蛮的山水之间。沿着它们,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汉王嫱和亲塞外,张骞出使西域。在重拾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热潮中,关隘文化一定会和其它文化形式一起,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荣辱兴衰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永不湮灭的传奇。

三、雄关精神、关隘保护和经济活水

冷峻、庄严、威武的关隘,遍布于神州大地。雄关有至尊无敌的个性,有所向披靡的气势,有从来不知什么叫避让的风格。以笔者管见,我们应该据此提炼出一种精神,这就是雄关精神。

雄关精神就是御敌精神。我们说雄关精神不是空洞的说辞,因为有遗址可供徘徊,有英姿可供目睹,有故事可供品味。无论是史书典籍还是白话小说,无论诗歌词赋还是戏剧曲艺,历代名将闯关夺隘,雄关险地显英姿者,俯拾即是。仅就京剧而言,便有《文昭关》、《牧虎关》、《樊江关》、《虹霓关》、《南阳关》、《天水关》、《藕莲关》等。龙江剧有《寒江关》、赣剧有《禹门关》、柳琴有《雁门关》、邕剧有《陈塘关》、昆曲有《阳关》、秦腔有《罗成叫关》等。可以想象,离开了“关”,戏曲舞台该多么寂寞。

京剧有取材于《说岳全传》的《挑滑车》。南宋初,金兵进攻江南。名将岳飞的军队被金兀术围困于牛头山。金兀术知道自己难以取胜岳家军,便在关隘处暗设铁叶滑车,用来阻击宋兵冲出关口。结果被高宠连续挑翻了11辆滑车。高宠最终由于气力用尽,被第12辆滑车撞倒,被碾得“稀扁”。金兵滑车被破,抵挡不住,只得弃关奔逃,岳家军大胜,牛头山之围顺利解除。“滑车”是古代用于吊重物或者提水的机械,其构造原理与产生时间与辘轳差不多。传统剧目中的滑车就是用铁条或荆条做成圆形的笼子,里边装满碎石,战时从山上滚下,靠惯性致敌死伤。

剑扣雄关,枪挑强梁。雄关精神就是敢于“亮剑”的英雄主义精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忽然想到,“当关”的“一夫”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兵器御敌呢?提起古代兵器,大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通常所说的十八般兵器。古代还有“十八般武艺”一说。十八般武艺也指武术中常见的诸种冷兵器。综合起来看,这些冷兵器有的属于抛射类,如弓、弩、箭、矢;有的属于软兵器,如链、流星、绵绳、套绳;有的属于短兵器,如剑、鞭、锏、钩、镰、锤;有的属于长兵器。笔者认为,能够和雄关之上的“一夫”高大形象相匹配的兵器并不多,用抛射类的不够大气;用软兵器隐秘性高,近似委琐,有使用暗器的嫌疑;用短兵器过于文雅。如此说来,若想使雄关“万夫莫开”,只能运用长兵器了。古代一般将等于身长或超过身长,多用双手操持的冷兵器列为长兵器。和短兵器相比,长兵器具有时效性好,可先发制人的优点。长兵器包括戈、矛、枪、棍、杖、棒、斧、钺、大刀。总觉得兵器也有性格。这些长兵器,棍与棒太原始,只能给人胡打乱杀的印象;而斧与钺靠的是蛮力气,没什么技术含金量;戈与矛的用法太过直白。和险关相映生辉的,恐怕只有长枪了,两阵相对,可以借此遥相击刺,是战场上最常见的杀器。“长枪独守大唐魂”。守关者应该狙击而不是施毒,最能够体现“亮剑”精神的恰恰是长枪,而不是短剑。长枪始于晋朝。“晋代,由于盔甲的制作日趋精良坚固,钩啄兵器的效用降低,导致戟的杀伤力大为减弱,而枪、矛等刺兵器仍能大显身手,于是枪渐渐取代了戟”[5]。只有长枪才能够将守关者戎马疆场、冲锋陷阵、报效家国的高尚情怀衬托得淋漓尽致。长枪与武士构成一幅雕像,一帧剪影,向后人昭示着一种信念:中华民族不可辱。雄关精神就是不屈服的精神。

雄关精神还是压倒一切敌人的突围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让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明崇祯17年,李自成斩关夺隘,直下居庸关,最后一举拿下北京城。贵州有娄山关,明朝将军刘挺、清代义军杨隆喜、太平天国石达开,跃马横枪,都曾在这里作战。“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娄山关战斗是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中最光辉的篇章。毛泽东曾说过:“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长征中,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与红军多次血性突围让人唏嘘不止。就说湘江战役。这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在腊子口也有过一场突围之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向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的内战。中原解放军把部队分为七路,冲破了蒋介石30多万军队的重重包围,大小战斗共一百多次,一个月,行程数千里,史称“中原突围战”。

突围精神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初期需要这种精神。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尤其需要这种精神。在2013年3月十二届人大一次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阐述“中国梦”。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中国梦不知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当初,刘邦统帅的起义军,自秦二世三年九月自彭城出发,历时仅一年零一个月,便亲手撕下了秦皇朝的最后一页日历,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我们如果敢走前人没走过的险道,敢闯前人没闯过的雄关,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梦最终一定会实现。

关隘保护,关隘维修,一定要提升“软实力”,有形的要保护,无形的也要保护。修旧如旧也好,修葺一新也好,最主要的,还应该有内容,不能只是一具漂亮的空壳。古关隘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利用方向必须是旅游业的发展。遗憾的是,不少关隘遗址现在保护和开发程度还相当粗陋。有的关隘除了关楼匾额几个字以外,其它文字介绍很少。像虎牢关仅有一块石碑和一座很简陋的大殿,游客近前几乎感受不到任何雄关的气息。关隘保护要注重宣传,要搜集史料,包括传说。比如一个关隘,我们不但要介绍这里发生过什么战事,还要知道是什么战法,征战者习惯用火器还是冷兵器,习惯用短剑还是用长枪。用枪最好知道是什么枪法,因为枪是讲究枪法的。

长枪在战阵之上,可进可退,能曲能伸。戚继光练兵有长器短用之说,长用可杀敌于二十步外,短用则是大材小用,让丈八长枪与寸铁同功,贴面以争生死。将长枪视为冷兵器中的豪杰,更主要是因它长用之时始终直道而行,始终痛快淋漓,决不肯如其他兵器那样拖泥带水。《三国演义》中浑身是胆七进七出保幼主的赵云有“百鸟朝凰枪”。伍云召的伍家枪成名于《隋唐演义》的南阳关,是隋唐里的第一枪。传统剧目《隋唐》中,白马银枪的小将罗成使用的是可与关羽拖刀计媲美能败中取胜的“回马枪”。《水浒》小李广花荣箭法好,枪法也好。高宠挑滑车的枪法渊源有自,其祖高思继是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宠是南宋抗金第一枪,可见高家枪的威力。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故事家喻户晓。岳家枪技法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一扎眉头二扎口,三扎面门四扎肘,五扎金鸡乱点头,六扎怪蟒蹿裆走。隋末唐初,李世民麾下的尉迟恭、秦琼、程知节都是叩关攻城的猛将。

目前,真正把古关隘当做旅游资源的地方并不多,为了提升层次,增强“软实力”,政府应加大保护、整理与宣传力度。山海关1991年建了兵器馆。还有的地方通过匠师演示古兵器制作的冶炼、锻造、研磨、雕刻等知识。还有的边塞名关准备联合“申遗”。这些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之传承并不次于关隘本身的硬件建设。像与雄关有关的十八般武艺、枪法等,是雄关文化的重要元素,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关隘传承着历史信息,蕴含着深邃的文化遗产精华,且大都覆被良好,古木参天,朝晖夕荫,气象万千,实为怀古胜地。问题是有许多关隘至今并不被大家所重视,被开发和关注的力度也十分有限。浙江衢州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仙霞关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首批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硬实力”很硬,“软实力”也不软,而且早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

有的省份近些年逐步认识到了关隘品牌文化的宝贵和重要性。“我们也应看到关隘的两重性。它可为接受新鲜事物,发展经济开放门户,也可成为制约交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6]。有的地区提倡力争跨越思想意识“关”、市场意识“关”、发展意识“关”。文化软实力状况已成为地域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两个省份,两个城市时有为古关隘之归属而闹纠纷的,一座古城两省抢,一处文物既有A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又有B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有的城市将关隘遗址保护和公园建设结合起来,效果也不错。“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受损害的条件下,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方面的发展,是现代旅游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7]。我们呼唤更多人对古关隘旅游资源更深一步研究,使曾经的雄关,一如涅槃的凤凰,复从死灰中更生。保护濒危古迹,既可为古老的、日渐消逝的文明“立此存照”,也可让那些文化“遗珠”在新的历史时期变成经济活水。

[1] 包黎华.“江海常关”石碑发现记[J].档案春秋,2009(7):50-51.

[2] 峰 华.《河州二十四关图》与河州二十四关[J].档案,2008(1):35-38.

[3] 王怀中,马书岐.山西关隘与关隘文化[J].长治学院学报,2008(3):20-22.

[4] 周长山.广西古代关隘与关隘文化[J].广西地方志,2010(2):52-55.

[5] 陈江霞.中原古代关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09.

[6] 李光惠,李光建.略论中国古代冷兵器——戟[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3):86-87,97.

[7] 朱 鹏.基于生态设计的旅游景区环境成本控制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2011(6):137-140.

猜你喜欢

冷兵器雄关兵器
冷兵器战车
冷兵器战争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冷兵器大乱斗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专访千百辉董事长沈永健先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