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3-08-15周秋莲
周秋莲
(湖北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系,湖北 黄石 435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是高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本科院校的3/4 以上,依托地方发展,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承担着大众化教育培养责任。学生管理工作是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中心,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服务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
从广义上说,学生管理队伍应包括学校与二级院系所有参与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本文讨论的是狭义上的学生管理队伍,主要是指二级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公寓管理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和基石,同时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管理、成长成才服务等工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3]。职责范围涵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指导工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学生的帮困助学工作、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等。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校,学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培养质量。能否建设一支精干高效、锐意进取的学生管理队伍已成为高校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管理队伍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才能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4]。笔者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状况,并据此提出若干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与建议,以期通过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质量。
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一般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学生管理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大学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5-7],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队伍不稳定,水平能力有待提高,干部出现断层现象
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管理队伍重使用、轻建设的现象。由于对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容易忽视学生管理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存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职称评定相对较慢、职务晋升相对较难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管理干部的积极性。部分管理干部转岗到待遇较高的教学等岗位,致使学生管理人员流动性增大,尤其是辅导员异动更为频繁,造成学生管理队伍严重不稳定。有些学生管理岗位一边选拔、培养,一边出现人员流失,给学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绩效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由于学校编制总量控制,流失的人员往往得不到及时补充,学生管理队伍难免出现断层现象。没有流失的学生管理干部也大多水平相对较差、能力相对较弱。另外,学校忙于内部建设,忽视了对学生管理干部的定期培训,造成了学生管理干部工作水平整体偏低。
(二)专职化保障体系不健全,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干部成长性不够好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干部组成相对复杂,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人员素质差异较大。管理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干部熟悉学校的学生情况,但是往往却不能很好运用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去教育学生。年富力强、思路开阔的年轻干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熟悉学生学习生活规律和特点,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但缺乏学生管理的专业训练,缺乏教育学、教学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现代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实际要求。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干部专职化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较普遍地存在知识单一,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偏少等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大多数管理干部参加工作后没有经过学生管理方面的专门培训,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知识和技能,干部发展的可持续性不理想。
(三)管理机制存在不足,重管理轻培养,干部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干部选拔、培养、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建立、健全业绩考核的相关机制,没有从现代大学体制上建立学生管理事务培训机制,影响了学生管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要组建起一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队伍,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学习生活管理等工作,要求按照师生比1 :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按1 :5000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等。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干部的配备基本没有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例如,有些地方本科院校配备的专职辅导员人数甚至低于师生比1 :400的比例。学生管理干部数量较少,工作覆盖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对学生管理干部严格要求,但却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现代管理理念的培训。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网络交流的环境和群体在高校已经逐步形成,学生的思想意识越来越频繁地受到网络及社会思潮的冲击,这也严重地威胁到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水平亟需进一步的提高。
(四)权限与职责不明,事务性工作繁重,学生管理干部社会地位偏低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对学生管理干部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安排学生管理干部时没有注意对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人员素质等条件的要求,部分不了解学生管理基本规律和高校学生工作特点的同志成为学生管理人员,从而使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还存在对学生管理干部重职务管理轻职责管理、重过程管理轻目标管理等现象,不少干部整天陷于处理日常繁琐的事务之中,处理问题常常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整体把握。学生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常常因为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导致工作中互相推诿、扯皮,降低了学生管理的效率。由于没有处理好稳定和流动的关系,没有出台政策给予学生管理干部在晋升或提拔上的相应倾斜,导致学生管理人员社会地位偏低,从而无法保证管理干部合理梯队的建设与人员的稳定。
二、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针对以上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队伍选拔机制
学生管理队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必要前提。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就要坚持做到选人、育人、用人相结合,制定学生管理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办法,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有经验的年长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高校学生管理干部的选拔可通过考察学生管理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能力、专业特长、学历学位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实行优中选优来提高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
(二)强化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干部的综合能力是其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完成学生管理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提高学生管理干部的综合能力是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建设中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感染能力等等。要努力提升学生管理干部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管理水平提高,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干部不仅要有细致认真的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干劲,还要有总揽全局的视野、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协调各方的能力。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学生管理干部参加校内外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强调在职在岗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管理干部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基本素质。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加快干部的知识更新,开阔其视野,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管理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其积极学习现代大学的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工作的新方法,掌握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等等。
(三)树立团队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要在学生管理干部中树立管理团队意识,共同协调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导向,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管理干部的日常学习,提高其个人管理的专业水平。以建设开拓型团队为导向,坚持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处理复杂问题和掌控复杂局面等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应对复杂形势、开拓创新工作、处理学生事务的能力。以建设服务型团队为导向,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提高干部队伍服务意识。以建设协作型团队为导向,强化干部队伍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强化部门之间、干部之间的横向沟通、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建设高效型团队为导向,强化务实创新精神,推动学生工作大发展。
(四)明确职责,完善专职化保障体系
要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做好考核工作,建立操作性强、标准明确的考核体系,为学生管理干部的发展提供驱动力。对学生管理干部的管理要强化履责、明确权限,从“重使用”向“培养、使用并重”转变,从“重职务管理”向“重职责管理”转变,从“重过程管理”向“重目标管理”转变,推进学生管理队伍专职化、专业化工作。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大学的发展规律,完善学生管理干部业绩考核标准,改进考核办法,增强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绩评价学生管理干部,把他们从繁杂的非学生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志地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生管理干部在评先、评优、晋升中给予一定的倾斜。要处理好队伍稳定和流动的关系,完善专职化保障体系,对于政治素质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学生管理干部应给予他们在职称晋升或职务提拔上的政策倾斜,形成合理的干部梯队。对学生管理干部的工资、职务、津贴补贴标准等方面要落实好相关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五)建立督导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学生工作督导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工作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立高校内部学生工作督导机制是为了加强对学生工作各环节的检查,提高监督力度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健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就必须建立学生工作督导机制。高校学生工作督导以深入调查研究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有针对性地为学校有关学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改革措施和决策咨询,开展对学生工作的评估评价,确保学校学生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学生工作督导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增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内在动力,激励他们为做好学生工作不懈努力。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地方本科院校唯有高度重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并将其纳入人才队伍建设之中,且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才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2]董松涛.试论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214-216.
[3]程慧敏.论高校辅导员管理队伍的基本职能[J].魅力中国,2011(3):143.
[4]侯建民.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甘肃教育,2011(19):28-29.
[5]陈国湘,佟梦玮.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3):67.
[6]刘学茹.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论,2010(28):151.
[7]杜玉波.落实“六个坚持”推进高校干部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