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标记及其影响

2013-08-15司汉武柯连君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区隔人际群体

司汉武,李 蓓,柯连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陵 712100)

人际关系是实在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的社会生活藉以展开和完成的条件。齐美尔通过形式互动论,胡塞尔和舒茨透过主体间性和变形自我充分确认了这一点,加芬克尔则通过对日常行动中的个人如何指导自己的互动行动这一方法论问题的考察确认了这一点。互动活动实际就是人的社会活动,由这种互动造成的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就构成社会主体真实的社会。

一、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标记简述

日常生活是指除正规化的社会生活以外,以主体充分自主的非正式人际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活内容及其领域,闲聊漫谈、礼尚往来、友谊、游戏伙伴等现实活动,共同构成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在现象学那里,又被称为日常世界。日常生活是同个体生存直接相关,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从一般意义上讲,日常生活是人际互动或交往的领域,是一切直接活动的集合。从特殊意义上讲,它是一个不同于政治、经济活动的独立的个体生存平面,是人们琐碎而平凡的具有个人特征的社会生活。

人们最熟知的与社会标记相关的议题是社会标签,它既是人在社会化进程中所获得的东西,也是社会互动中对某个人或某一类人形成的外在标记,又称为社会印象,并把这种社会印象以刻板效应的形式加诸他人。因此,有必要对社会标记和社会标签做出区分。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标记并不是一次性做出的,而是经由数次互动和内在评价,逐层深入做出的,其中充斥着主体的理性评价和选择。具体说来,一个标记的完成,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初识阶段

初识阶段,人们对互动中的交往对象所形成的印象事实上是第一印象,这一阶段的任何认识和理解都是表面和肤浅的,往往只从外表、行为、非语言线索等符号,经验地判断某人是否可以继续交往。人们常说不要“以貌取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又总是不可避免地以貌取人,因为直观呈现于眼前的首先是衣着、形象等外在特征。这些自我表露只是浅层的互动,没有情感的相互卷入,更没有走进彼此的私人领域和私人生活。

2.探索阶段

在探索阶段,交往主体通过互动,进一步表露自我,了解对方;双方开始探索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在互动中,人们除了了解交谈内容外,还会通过对对方表情和神态的观察,了解和掌握对方的价值观念,也就是通过对一些共同关心的事物的态度,判断对方是否在表达真实的自我。他们的互动还比较正式,并且对对方也有一定的戒备。在探索时期,标记的符号是其表情与话语中流露出的态度和感受,进而用自身已经内化的一些准则对对象进行归类,决定自己在互动中的态度。

3.情感投入或退出阶段

在人际互动中,人们倾向于与那些与自己有某种相似性的人交往,由于这些相似性,彼此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感受到某种社会支持并获得认同和归属感。这些相似性可以是共同的成长经历、信仰、理念以及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人际互动中的“我们”关系,就是在共识、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价值理念基础上形成的。置身于陌生环境中的人们,借助同乡会或地域共同体,使有共同文化习俗、语言、生活习惯的人,在初入陌生世界时可以找到安全感,但这种先前的外在标识,仅仅是主体的历史或现实,随后的社会标记将使主体逐步走出地域共同体,发展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

4.稳定阶段

在第三阶段,交往双方的情感交流顺利,彼此施以信任,而且对内在标准和规则相对认可,双方的互动就进入了更加频密的第四阶段,彼此分享欢乐和痛苦,分享生活空间、情感和财物。此时的自我表露更加广泛和深入,相互关心也更多,这种深情的交往会长期存在,人生有句俗语就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说的就是这一阶段的交往关系。

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标记的负效应

这个社会也许是贫穷的,却是温暖的;也许是落后的,却是安全的;也许是愚昧的,却是充满人情味儿的。但由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频繁的社会流动和人口聚集,却使人日益置身于一个举目无亲、严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陌生人世界。生存竞争的压力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阴霾,潜藏在自由中的不确定性,不仅属于城市社会中的成人,甚至已经波及到无分城市和乡村的未成年人。现代化不仅带来了机会,同样带来了广泛的社会风险与焦虑。但相对社会的理性化和现代化来说,社会标记在城市社会中作为群体界分的根据,也有诸多负效应,这些效应主要有:

1.群体偏袒和偏见

群体偏见,即偏袒自己所在群体及其中的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被标记为一类的人关系更加亲密,交往相对频繁,有更多的共同利益,通常不允许群体及其成员的利益受到侵犯。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个体把自己归属到某一群体,并主观地认为本群体比较优秀时会更觉得自己优秀,群体意识或者集体意识就此得到加强。

2.人际或群体区隔

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平等的要求,实际表现为对于构成社会秩序的不平等消灭的愿望或企图,但正是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标记及与此相连的社会分层或区隔造成了不平等的社会秩序。社会分层大多强调财富、权力、声望等群体区隔的社会学意义,如果把它与人的自然、生物学特性联系起来,社会区隔无处不在。种族隔离、民族隔离、城乡隔离、性别隔离等都是如此。社会标记造成的地位不平等主要表现在群体内部和外部成员间的不平等。如上所说,社会标记中的类型化免不了要把一类人拉进某个群体而把其他人排除在外,群体内成员有较高的凝聚力。

3.加剧群体间冲突,影响社会稳定

刘易斯·科塞区别不同类型分析了社会冲突的功能,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群体内冲突和群体外冲突。当一个个体被做上标记并被归属到某一群体时,群体内成员经由所属群体得到自己相应的利益和感觉,并对所属群体持有亲切、安全、认同和热爱、忠诚等情感。中国近些年发生在官员与平民、富人与穷人、流动摊贩与城管人员之间的冲突,屡屡演化为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充分表现出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社会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借助社会标记所呈现出来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结 语

日常生活具有世俗性,它使人们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捕获到生活的意义,无论人们介入何种领域的活动,日常生活都是重要的社会领域。现代社会是一个由若干专门职业经由市场交换联系起来的分工社会,各专门领域的分工合作形成了诸多正规化的互动仪式和规则,但无论如何这些领域都是人们谋求满足其日常需要的社会世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标记,不过是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试图寻找归属和安全感的一种努力,这种努力则又造就出人际、群体和社会区隔(布尔迪厄,1984)。这就是人类文明的现实命运。

[1] 宋丽范.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4):20.

猜你喜欢

区隔人际群体
日常变奏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搞好人际『弱』关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
网络“晒跑”的生成逻辑及其后果:消费、身体与区隔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