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
2013-08-15党雪妮
党雪妮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用人单位对外语专业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学校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初步的研究能力[1],因此,各大高校对学生外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意识也日益增强。主要表现在开设应用类和商务类外语专业方向;加设了大量的应用类课程;增加了听说课与翻译课的授课课时等。然而“大量的外语学习训练需求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在增加应用课程以及听说、翻译课程课时的同时日益凸现。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解决以上矛盾成了当务之急,深入贯彻课改新理念,实施新举措,将教研与课堂教学问题密切联系是构建高效课堂有效途径之一[2]。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学生本身的生师联体以及教师本身的生师联体实现外语教学的双赢。
一、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定义
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Student and teacher in one,简称:STIO)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学生本身的生师角色联体和教师本身的生师角色联体,实现了学生在学中教,教师在教中学,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外语学习共赢理念。
二、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提出
早在2007年,中学美术教师凡德华就提出了“在学中教,在教中学”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之一的理念[3]。笔者以解决“大量的外语学习训练需求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在此理念基础上进行试验和升华,将该理念中教师本身的生师联体进行拓展,大胆提出了学生本身的生师联体教学,通过五年教学实践提出了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并将该理念应用到了应用泰语专科专业的翻译实践课程的授课当中。
应用泰语专科专业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学生只有在有限的三年内从零基础达到泰语听、说、读、写、译全能的水平,才能在毕业之后的社会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应用泰语专业作为非通用语种之一,受专业性质的影响严重缺乏相关专业教材,要在解决教材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在最有限的课堂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拓宽知识面,必然对课堂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就顺理成章的通过以下方式被应用于泰语翻译实践课程教学中:
(一)授课准备
课前将学生分组,并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翻译任务,让各组学生自行选择翻译训练的翻译材料性质,课后自行选定翻译训练所需具体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合作完成相关翻译训练。
(二)学生本身的生师联体
1.让各组学生在下一次课上将该组选定的材料印发给每一位同学,并以小组为单位给老师、同学讲解翻译内容以及相关翻译方法和技巧。
2.在讲解过程中,该小组成员履行教师职责,分工合作完成讲解任务,其他各组学生继续履行学生职责。
(三)教师本身的生师联体
任课教师实现生师联体,首先履行教师职责:记录代表组翻译和讲解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扮演学生的角色:听代表组讲解,记录自己遇到的新单词、句法以及语料,在聆听中扩充自身知识面。
(四)交流提高
1.每一个小组完成教师的角色扮演,也就是讲解完相关实践材料的翻译后,任课教师则提出所记录下来的问题,给予补充讲解和指正。
2.任课教师提出所记录下来的新单词、句法以及语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并记录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争议点,课后师生共同查阅资料,下一次课师生共同讨论逐点解决。
三、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优点
实践证明,生师联体型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明显,是解决“大量的外语学习训练需求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通过互助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语料输入:大量学习任务课外转移,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堂训练强度;教师角色的扮演激发了学生的领导天性,教师角色的扮演成就感和责任感成为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原动力,使课外任务的完成质量有了保证;小组交流使得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时间输入了多个性质的材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学生共同进步,实现了外语教学的双赢: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高效课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势必会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师生双赢。
再次,授课过程中,生师角色的联体及互换,不经意间弱化了常规课堂教学中严肃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隐性距离、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构建活跃课堂的气氛。
最后,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先后以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而教师仅仅在学生实施生师联体训练中把握课堂,保证课堂训练有序进行,并在补充讲解及交流学习中起了引导作用。
四、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局限性
与其他外语教学理念一样,生师联体型教学也有着其本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外语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由于生师联体型教学把学习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学生,因此学生在选取学习材料时极有可能首先考虑本身的兴趣爱好,而这如果是专业教师本身不熟悉的领域,教师在最后的补充讲解及师生交流中容易失去课堂掌控优势,导致课堂混乱。
第二,对学生本身的责任感要求较强。如果学生不主动配合,或者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课外任务,那么课堂教学的生师联体则无法进行。
因此,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实施,要求外语专业教师在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拥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同时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更要求外语专业教师敢于正视“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并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解决。
五、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拓展延伸
为了验证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教学适用性和有效性,在该理念提出之后,笔者在应用泰语专业的语音、阅读课、导游实务以及基础泰语等其他专业课程中同样完全或部分引用了生师联体型教学,其在语音课程授课的应用中效果尤为明显。
泰语语音课程以语音系统错综复杂、语音音素多、单音区别不明显、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远距离正确区别单音,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方言干扰大为特点。有效的泰语语音课堂不可避免地要求实行一对一教学,然而,一对一的教学耗时过多,而且在教师单个辅导学生的时候,容易出现课堂失控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应用了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1)集体带读、指导书写。
(2)布置学生练习书写发音的同时,教师实施一对一教学。
(3)教师在一对一教学中,将发音正确的同学跟发音存在问题的同学配对练习,让发音正确的同学代替教师暂时履行教师职责,帮助搭档解决发音问题。
(4)教师完成一对一教学过程之后,检查之前存在发音问题的同学发音情况。
(5)履行教师职责的学生汇报之前存在发音问题的同学新的发音情况,及其解决发音问题的方法或未能解决发音问题的原因。
(6)与同学们交流解决发音问题的方法,让同学们相互借鉴;任课教师也借此机会积累解决各种发音问题或者方言干扰泰语发音的解决办法,用于往后的教学实践。
上述方法有效解决了一对一带来的耗时问题;解决了一个教师对数十个学生实施教学难免出现的照顾不周问题;教师角色的扮演,让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部分同学为了能成为那个暂时履行教师职责者而努力学习发音,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每次语音课所学音素不一,存在发音问题的同学也会改变,学生的临时师生关系随时可能改变,暂时的师生关系极可能是长期的互助,这在另一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由此可见,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里面在泰语语音课程授课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可弱化常规课堂严肃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
六、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已经拥有一定的前期实践成果,具有适用性强、推广可行性高的优势。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可结合相应的外语课程和其他专业相关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该教学理念的应用对教学环境、基础设施等要求不高,一般高校均有具备;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外语人才素质,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且各高校可充分利用教改的机会争取到充足的人力、财力及物力支持,可确保该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研究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适用于各类外语专业课程,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学生本身的生师角色联体和教师本身的生师角色联体,实现了“学生在学中教,教师在教中学”,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外语学习共赢的理念;弱化了常规课堂严肃的师生关系,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了能者为师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量的外语学习训练需求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回归自然规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如能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或许可以随着新一代教师影响新一代学生,进而影响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 郑继明.优化《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能力[J].柳州师专学报,2004,(2).
[2] 张明.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3] 凡德华.在学中教 在教中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