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龚育之党史研究见解对 “中国梦”教育的启示

2013-08-15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党史马克思主义

唐 彬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龚育之是我国著名的党史研究学者,为我国党史研究做出了许多独特的贡献。龚育之先生提到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发展,不断地吸收新的观点、新的力量。“中国梦”的适时提出引起全民关注。中国梦是怎样的梦?该从哪里入手,从谁做起?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龚育之先生的党史研究理论对中国梦教育的启发意义。

一、龚育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

龚育之先生曾经说过引导他走向科学的是老师,而引导他走向革命的是时势。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一)龚育之党史研究的观点摘引

1.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 “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2]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提出:为了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切有利于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加以尊重、保护和发扬。”[3]精神文明的建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过时,社会越发展,国民文明程度越高,就更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大国,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大国,面对国际新局势,最先要做的是与世界接轨,与世界进行多元化交流。他认为封闭会给中国带来安全隐患,马克思主义要积极面对开放的新形势。

2.理论队伍的理论武装。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我们实现理想、抱负就会盲目、会走很多弯路,可能实现得晚,甚至不能实现。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思想。龚育之先生提出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要加强思想理论的教育和学习,“总之,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通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把 ‘老祖宗’和 ‘新境界’连接起来。”[2]只有用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够时刻把握好发展、前进的方向。同时,还指出理论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也具有在坚持原则基础上的广泛包容思想。龚育之先生认为党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内容上 “需要放宽、再放宽自己的视野”[4]。党史研究的内容要不断拓宽,要用包容的思想对待不断涌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只有克服狭隘的观念,才能使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徒,国内同胞和国外侨胞,广泛地团结起来,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共同努力。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完善。龚育之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1]。“强调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和民族化,实际上就是说,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民族环境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让改革开放变成了可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改革深化问题、国民安全问题、教育问题、政府腐败等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随之产生的矛盾,这时候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1]“中国梦”的提出正是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有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将全国思想统一在一个梦想之下,并为之而奋斗,这将是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理论来自历史,理论适应历史的需要,理论指导党率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理论又接受历史实践的检验。”[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真理,并将继续接受时间,接受历史的检验。

1.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龚育之先生在谈到邓小平理论对党史研究的历史意义时指出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6月9日的讲话中说:“我对外国人讲,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6]

中国是一个近百年受尽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国家;是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取得胜利的国家;是一个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家。把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提高到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样的高度,这是我们应该认真领会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和时代需求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将继续坚持下去,直到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历史,是汇集了人民智慧结晶的历史。因此人民的力量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党史研究给予了人民群众最大的肯定,充分信任和发动群众的力量。尊重历史,尊重群众的创造力,是每一位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念,当代中国正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汇聚一切中国力量来实现中国梦想。

二、“中国梦”的内涵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主席定义 “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 “一定能实现”。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7]。2013年3月23日,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发展带给世界更多机遇而非威胁。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向世界宣告中国梦是基于和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复兴之梦、民族振兴之梦和人民幸福之梦。

(二)用理论指导梦想,走中国特色复兴之路

“中国梦”一经提出,迅速引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反响,社会各界展开了关于 “中国梦”的大讨论。“中国梦”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 “中国梦”?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中国梦”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它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它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未来的希望。用党史研究理论武装我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有活力、有创新的健全人格,让理论指导梦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踏上伟大复兴之路。

三、与时俱进,用梦想筑起希望之墙

(一)党史研究的教育意义

精神文明既包括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两大方面 (或者说,以这两大方面为基本内容的许多方面),又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范围,以个人的文化修养、科学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到社会的精神生产、精神生活和习俗风尚,一句话,包括人类整个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改造[2]。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地,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知识文化,更多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资政育人,就是学习和研究党史的现实意义。”[8]职业院校的学生,思维敏锐,但片面,容易偏激;热情豪爽,但其激奋有极大的波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处理具体问题,易感情用事,也会对潮流盲目跟从。有时会出现失控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但是职业院校学生同时又具有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针对这些特点,教育就更应该贴近学生生活,以历史事实做引导,将 “中国梦”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课堂,将爱国主义精神灌输到学生的课堂上、生活中,乃至精神里,只有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思,学有所成。

(二)放飞梦想,从我做起

有关公民道德,龚育之先生做了非常详细和透彻的阐述,“能够做一个正直的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就是好的;如果在注意到自己利益的时候,还能关心社会和别人的利益,更是好的。先进分子,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奋力开拓,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这种共产主义精神和道德当然是最好了。”[2]加强德育,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加强 “中国梦”教育,使学生成为有梦想、有理想的人。正如习主席所说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人民力量的源泉又来自于青少年一辈,他们的成长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梦想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问题——龚育之答记者问 [J].思考与运用,2006 (6).

[2]龚育之.独特的超越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243,23,58.

[3]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R/OL].(2001-04-30)人民网.

[4]龚育之.党史札记末编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77,61.

[5]梁丽萍,李庆华.理论·党性·方法——龚育之谈建国以来党史的研究 [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7).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7]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17221.htm

[8]龚育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438.

猜你喜欢

中国梦党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