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对汉语的影响
2013-08-15赵湘
赵 湘
(衡阳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002)
1 引 言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势必会对译入语带来一定的影响,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在语言的三大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最明显,也最能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许多新词语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新词语以其独特的时尚性、新鲜灵活的词义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了中国人的广泛关注。大量的英语词语通过翻译逐渐进入汉语语言的词汇中,从而得到广泛的流行与使用。这些新词语常常以直接引用、音译、音译加意译、英语字母加汉字以及通过汉化等办法改造吸收进入汉语中,如迷你、巴士、汉堡包、AA制、B超、T恤等等,由于其表意明确,简洁、好记,有较强的语用效果,所以在汉语中能流传开来。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也常常出现在报纸、媒体中,如 “滚动播出”,就是译自英语的 “rolling news service”,而 “突发新闻”,也是译自英语的 “breaking news”。日常生活也常常出现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如 “肩窥”(shoulder surfing)指 (站在别人身后)越过肩膀探看别人操作获取信息的做法;贫民女子嫁入豪门都被叫做“灰姑娘”(Cinderella),可是反过来,如果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妻子,这样的婚姻就被称为是 “格差婚” (status-gap marriage),等等。虽说翻译对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其影响主要集中在词汇和语法两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翻译对汉语词汇层面的影响。
2 文化背景下的翻译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早在西汉哀帝时代,有个名叫伊存的人到中国口传一些简短的佛经经句,但还谈不上佛经的翻译。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译了 《安般守意经》等30多部佛经。随后出现的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把我国的翻译事业推向了高度发达的时期。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思想领域等方面都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崭新的东西,给汉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汉语的词汇得到极大的丰富。如菩萨、五体投地、一尘不染、有缘、解脱、执着、平等、圆满、真实、世界、意识等等,据统计,增加了35 000个词。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 “新学”时期,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严复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 《测量法义》等书,林纾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160多部文学作品,严复翻译了多部西方政治经济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 《天演论》、《原富》等,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翻译是在语言的平台上进行,大量的翻译必然带来对语言的冲击和改造。清末翻译重意译,即注重原作思想、观念的传输,不太在乎原文语言形式上的表达,故对汉语语言的影响主要在词汇层面。“五四”前后的翻译开始注重直译,汉语受到的影响就不止于词汇层面,而波及句法层面[1]。从19世纪起,大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被译成汉语,许多外来语,特别是从英语中翻译过来的词语不断融入现代汉语词汇库。“五四”运动前后,随着社会上译书办报高潮的掀起,英语借词更是大量涌入,使用新词语,既是当时生活文化的需要,又是文化人中的一种时尚。在以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借词流通的数量及其涉及面往往是对外开放程度的一种标志,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英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我国入世以后,翻译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大量的新词语、新观念随着翻译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
由于西方国家的科技、经济高度发达,中国人尤其是以年轻一代为代表的语言使用者容易在心理上对其科技文化、生活方式等产生认同感,求新求异的心理引导他们更关心外来事物,更主动地吸收外来新词中的语素。“你YouTube了吗?”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时尚,比尔·盖茨说5年以后YouTube会全面变革电视。YouTube是什么意思?原来就是视频网络电视的网站名,今后网上看电视将成为一种时尚。近来有一个当下青年人常挂在嘴边的PK,“超女”走了,PK来了,只要稍稍注意一下每天的报纸、网站,PK无处不在,如 “姚明PK伊朗小巨人”、“9月银幕绽放爱情主题,李冰冰PK王祖贤”、 “两冤家韩剧沪上PK,‘长今’不敌 ‘巴黎恋人’”等等,更有媒体惟恐落后,用 “南京菜价PK苏锡常菜价”作新闻标题,似乎用不用PK成了前卫或落伍的区别。PK究竟是什么意思?笔者也是到网上搜索了一下才知道原来PK有两个 “渊源”:一是源于英语的PLAYERKILL的缩写,指网络游戏中的玩家之间的对打;二是英语的penalty kick的缩写,指足球中的罚点球,后引申为一对一单挑,只有一个人能赢。还有一个时髦用语 “嘉年华”,叫人感到很是陌生,原来是从英语carnival音译过来的,指狂欢节或大型艺术表演。这种不经翻译就直接使用的情况,想来恐怕一是翻译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二是简洁、好记,三是时尚。词汇变化如此之快,稍不留意,就会落后,难怪很多年轻人也惊呼,“伊妺儿”刚使用顺手了,人家又QQ了,又MSN了。媒体在这方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报纸、网络、广告不断推出新词,以吸引大众的眼球。如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HELLO,青春!/中国U23国家队大名单已定。/天生我型-WHO怕WHO (鞋广告)/信息e点通(手机广告)/对于VIP客户我们将提供系列服务。浙江电视台有个节目叫 “午后存盘”;湖南经济电视台有 “街头造句秀”;湖南电视台的文体频道自称为 “show biz,show biz,always show biz”(即,娱乐频道);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也常用 “峰会”来指 “最高级会议”(summit meeting)。有时等不及了,不经翻译,就直接使用英语字母的缩写来表示汉语中的某种意思,如KTV、MTV、CCTV、VCD、DVD、DNA、HIV、CEO 等等。这种用法已经成为标准的语言交际符号,与汉语的方块字并用,从传统语言规范的角度看来,这种千奇百怪的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确实是难于理解,甚至是不能容许的,但从快节奏的竞争激烈时代的角度看,这简洁的语言符号恰恰适应了人们生活与心理的需求,扩大了人们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也使得汉语词汇更加丰富,也更加多元化。
3 翻译对汉语词汇层面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需要新词语来反映它,这些新词语也就成为传播新知识的重要载体。许多新词语进入汉语进而发展成为普通词汇,如AIDS(爱滋病)、CLONE (克隆)、hacker (黑客)、e-mail(电子邮件)、GDP(国内生产总值)、WTO (世界贸易组织)等等,语言中不断出现的这些新词,一方面有译者特意吸收外语的表现法,以丰富汉语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有译者的 “别无选择”,两者结合,就形成了翻译对汉语的影响。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在更新,从翻译得来的新字词和新语法,更能表达从西方输入的复杂思想,也能帮助改造汉语[1]。这些新词语对汉语词汇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和词义的转移两个方面。
词义的扩大。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大[2]。随着 “水门事件”(Watergate Case)的出现,复合词 Watergate中的单词gate成为一个新的英语词根,常用来表示 “丑闻、事件”,如反映里根政府为营救人质同伊朗秘密进行武器交易的 “伊朗门”(Irangate)、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非法调阅共和党政府官员档案的 “档案门”(File-gate)、克林顿在位期间与白宫女实习生发生性丑闻的 “拉链门”(Zippergate)、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人的 “虐囚门”(Prisoner-gate)、美国情报部门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杜撰的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的 “情报门”(Intelligence-gate)等,gate的意义比原来的意义扩大了,相应地在汉语中也就出现了许多以基本词 “门”作为构词成分的新词,形成了由 “水门事件”引领的 “门”系列词,如泛指公费旅游的“旅行门”、中石化企业爆炸事件的 “安全门”、股票分置改革中拉票娱乐化而被传为笑话的 “拉票门”、“笑料门”、“娱乐门”、不法企业用母猪、病猪和死猪肉做肉松的 “肉松门”、用农药浸泡半成品火腿的 “火腿门”、月饼细菌超标的 “月饼门”、乒乓球拍胶水不符合国际乒联规定的 “胶水门”、汽车碰撞测试不符合安全标准的 “碰撞门”等等[3]。“迷你裙”(miniskirt)实为超短裙,是个音义兼译词。 “迷你”源于英文mini,它有两个义项:一是 “同类中的极小者”,二是构词成分,表示 “小”。 (参见 《新英汉词典》1985:817)。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发挥了独特的创造力,将mini译为 “迷你”。于是中国的市场到处可见 “迷你电视”、“迷你组合音响”、“迷你MP3”、“迷你收音机”、“迷你手机”、“迷你字典”等字样。网络中则有 “迷你城市”、 “迷你软件”、 “迷你网络杂志”、“迷你游戏王国”、 “迷你影视在线”等等。这里的 “迷你”恐怕不全是 “小”的意思了,还包含着 “使你陶醉,使你着迷”之意,会给人带来心灵的悸动,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态,即希望被关注,被重视,希望自己是 “迷”之源。往深处看,简简单单 “迷你”两个字却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它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4]。如今绿色农业悄然兴起,绿色食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绿色农业,译自英语的 (green agriculture),指食品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无公害。由此,产生了一大批新词语,如绿色蔬菜、绿色食品、绿色面条、绿色空调、绿色电器、绿色家具等等。
词义的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事物,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事物[2]。“领”这个汉语语素发生了转移,指具有某种职业级别特征的一类人。White-collar,blue-collar,本来是用来以人们穿着不同颜色的领子指代不同的职业阶层。现在除了“白领、蓝领”外,更有了 “金领、银领、粉领”等等。最早诞生的 “白领”一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指非体力劳动者,如公务员、教师、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他们上班时着装整洁,常穿白领衬衣和正式西服,因而人们称之为 “白领”。和 “白领”相对的是 “蓝领”(blue collar),指的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干活时经常穿蓝色工作服,因而得名。以衣着的颜色来指称人,既形象又富有新意,很快被大家所接受。以后又出现了 “粉领”(pink collar),因为传统上粉红色代表女性, “粉领”指的是从事教育、护理、秘书、售货等服务性行业的妇女。在西方, “粉领”绝大多数是单身女性,她们受过一定程度的技术教育,工作是为了维持生计。“粉领”一词传到中国以后,词义有了变化,成了女性白领的代名词,也常作 “粉领丽人”,有时还特指那些在家工作的女性自由职业者,她们的条件甚至让所谓的 “白领”也望尘莫及。和 “粉领”同时诞生的还有“灰领” (gray collar)。 “灰领”介于 “白领”与“蓝领”之间,指负责维修电器、下水道、机械等的技术工人,他们多穿灰色制服工作,泛化开来,指有知识又能付诸实践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又一个新兴的群体产生了,那就是 “金领”(golden collar)。“金领”一般指一些高层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凭借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过人的能力获得远远超出一般白领的收入,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相当的高。此外,还有 “绿领”、“黑领”和 “铁领”。“绿领”指的是从事环保或保育工作的人员;“黑领”指低收入者,主要是下岗工人、民工和部分农民;“铁领”一词比较有意思,指的并不是按社会阶层划分出来的人,而是智能机器人。在书面用法上,这几个词有所不同。“白领”和 “蓝领”无论作标题还是在正文中出现,都可直接使用,而 “粉领”、“金领”、“灰领”、“绿领”、“黑领”、“铁领”都要带引号标示。其原因不仅是为了强调,更重要的是这些词还没有完全进入一般词汇,更多的是一种 “临时借用”。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它们也会逐渐取得和 “白领”、 “蓝领”同等的地位(www.shyywz.com)。网上不仅有 “我闪网”、“我闪地带”、“我闪论坛”、“我闪Blog”等等,而且还有花样繁多的以 “我闪”为题的画作与评论。“闪”译自英语的flash,是一种网络软件,可以用来做动画、游戏、MTV等。那些痴迷于flash制作的人,被称为 “闪客”。当今时代的 “闪”字,除了原有的 “闪避、猛然晃动、动作过猛使肌肉受伤、闪电”等八项词义外,又被赋予如下一些涵义:走了、离开了。比起原有的 “甩下、丢下”的方言词义来,它又含有 “对不起”的意思。而且,在用法上,它常单独成句,简洁而明朗。如:不好意思,我闪了。该睡了,我闪了。快速的、闪电式的。如:1分钟可以认识一个人,5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何况是一个月,更可以踏上 “红地毯”了,这叫 “闪婚”。表示惊叹、感慨。相当于北方方言里的 “操”。在北方方言里, “操”常用于骂人。但在出人意料的事物面前,一声 “我操”,仅仅表示惊叹而已,没有任何淫邪的意思在内。“闪”,也开始被人这样用。如:中国VS波多黎各打架收场,哎呀,我闪!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不仅仅丰富了语言,而且也记录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 (http://it.icxo.com)。
事实表明,词语的产生、语言的发展有其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任何词语的增生都必须能够及时反映相应的客观存在,并无时不受到其相应的客观事物的制约。有怎样的客观存在,就要求有怎样的词汇和语言组合对它加以概括和描绘[5]。词义的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来的。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发展,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这些新的事物或新的认识都创造一个新词,因此就扩大或转移词义的办法来适应新的需要。
4 结 语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向现代汉语的迁移,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从翻译的本身来说,它不仅仅是文字转换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再创作能力的体现[6]。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接触是文化接触的先导,语言起着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不同文化的交流反映在语言的层面上,语言层面上的交流又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词汇上。随着翻译的发展,英语词汇进入汉语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吸收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语言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变迁与进步。没有语言的这种发展,则表明人们思想观念的停滞与落伍。新词语之所以受到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表明这样的语言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需求,对外来文化的了解使他们产生了求新、求异、求时尚和求与众不同的心理,体现在语言方面则要求交际符号简单、实用、好记。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一是符合 “语言经济”原则,简单好记;二是富有 “联想”意义,中国人善于用联想方式创造新词,然后再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加以改造、吸收;三是可以扩大汉语的词汇量,丰富汉语表现能力,而且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由于词汇的日益丰富,语言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际的需要。
[1]王克非.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6):458-463.
[2]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 [M].北京:中华书局,1979:124-125.
[3]曹志彪,高丕永.“水门事件”引领的 “门”族词 [J].咬文嚼字,2006 (2):21-23.
[4]陈奕.“迷你”解读 [J].咬文嚼字,2002 (4):15-16.
[5]张巨龄.新词酷语的流行和汉语研究的反思 [N].光明日报,2005-09-13.
[6]周明伟.翻译为推动中华文化 “走出去”发挥作用 [J/OL].中国译协网 (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