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2013-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做中学中学原则

陈 冲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幼儿的科学教育具有趣味性、启蒙性、生活性、教育性的特点。幼儿园的“做中学”活动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和随机性活动。“做中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做中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是“做中学”集体活动的“好帮手”,它既可以为“做中学”集体活动的开展做好前期的准备、铺垫工作,又能成为“做中学”集体活动开展后期的孩子兴趣的延伸和经验巩固的重要一环。我们发现通过开展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幼儿的求知欲、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究兴趣、逻辑推理能力较以前有很大提高。本研究拟以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为切入点,探索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原则。

一、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材料投放及规则制定不明确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只是简单的把操作材料放进去,但旁边却没有操作提示。当幼儿进入区域后,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操作而对材料失去兴趣。

2.投放材料的目的不明确

教师投放在活动区域中的材料常常会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有的材料太容易,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有的材料太难,则孩子无法掌握操作方法,持久性不强。

3.区域创设的形式主义

教师在开展“做中学”区域活动时,区域的设置往往受场地的限制和形式主义的左右。有的区域内容相似,大同小异;有的区域形同虚设;还有的区域设置忽视了幼儿的意愿兴趣。因此,在活动中形成了有的区域经常没人玩,有的区域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

二、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的主要类型

1.观察阅读类

指幼儿运用眼睛等感官了解客观事物的特点、获取感性经验的材料,如观察动植物模型、标本、阅读科普图书等。

2.科学玩具类

指具有科学原理的成品玩具或自制的玩具,如拼接磁力棒、不倒翁、万花筒等。

3.科学实验类

变化及其因果联系的方法的材料,如物体的沉浮,不湿的手帕等。

4.科技制作类

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技产品或掌握某些工具的操作方法、技能的一些材料,如制作喷水壶、学习使用手电等材料。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小中大班共为幼儿投放各类材料将近200种,其中科学玩具类材料104种,科学实验类材料40种,科学制作类材料24种,科普读物60本。

三、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

在开展“做中学”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发展目标,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活动材料。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活性原则

《纲要》中提到: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可以采用师生共建活动区的方式,让幼儿关注身边的材料,收集身边的材料。如:在“各种测量工具”中,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生活中用的软尺,让他们测量圆柱体积木的圆周长。没想到,孩子们在感知了尺的柔软后,他们找到了很多可测量的工具,有纸条、毛线、绳子、电线,甚至是长围巾。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发现与创造,既感到新鲜又有成就感,因而能持久保持操作的积极性。

2.开放性原则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必须考虑到材料本身是否具有开放性,因为开放的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如:在“空气游戏”中,为了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塑料袋、充气玩具和水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或充气玩具到各处抓空气,然后把有空气的塑料袋或充气玩具放入水盆中,打开袋口挤一挤,就能看见空气在水中变成了气泡。这些有趣、可变、可操作的材料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根据个体差异,把应掌握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设计材料时,同样一个学习内容应注重高、中、低三种水平。在提供材料中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在难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因此,在“做中学”区域活动中,每个内容又分设了2~3个层次。如:“做中学”区域活动——纸弹簧娃娃中,老师提供的材料是条形纸若干、废旧纸盒、餐巾纸芯若干等,主要玩法是:A、将已完成的纸弹簧与废旧纸盒粘贴,画上眼耳口鼻做成纸弹簧娃娃;B、通过观察,将已经做了一半的纸弹簧继续完成;C、将以两两垂直订好的纸,通过独立操作,完成纸弹簧。在同一活动中,教师也应该为材料设置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层次来进行活动,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按照适合自己的速度获得发展。

4.可操作性原则

幼儿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他们是通过其多种感官与周围的人、事、物交互作用,充分感受、体验各种具体事物而获得知识的。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材料的最初探索。有的材料操作方式明显,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也有些材料幼儿不知道怎样玩,就容易放弃或用来做与探索活动无关的事情。通过材料,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如:“风娃娃”的活动中,提供各式各样、色彩不同的风车,让幼儿在玩耍中感知风的存在,初步学习用剪、折等技能制作简易风车。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观察到自然现象中的某种关系,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了解自然现象。

5.渐进性原则

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投放材料的时机、材料的数量和材料的种类,并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投放材料时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材料的难度和深度,从而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另外,在投放材料时,每次投放的数量和种类要适当,如果一次提供的材料数量和种类过多,会使幼儿偏重于材料的感官刺激,不仅难以发挥材料应有的价值,还可能会对幼儿的活动造成干扰;材料过少又可能导致幼儿争抢物品,发生矛盾。再者,投放材料的时间间隔要适宜,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进展情况,把握好添加新材料的时机。

总之,在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自己探索、操作,教师提供适合于幼儿进行探索操作活动的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观察、操作等与客体直接接触,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并将探索发现的经验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实现思维的加工、形成概念进而修正补充、发展概念,获得必要的技能并促进思维发展。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的材料有时属于“做中学”集体活动的继续和补充,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并配合“做中学”集体教育活动的需要适时增加和调整操作材料。在“做中学”区域活动中,只要科学地提供各种材料,科学地利用各种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就一定能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猜你喜欢

做中学中学原则
在多解中学创新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