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初探
2013-08-15张梅亭
张梅亭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80)
二十一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往基于应试教育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做好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成为一个业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是一个多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大家商榷。
一、树立英语教学新理念
新课改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可以说是顺时代潮流而动,而绝不仅仅是一套教材的“以旧换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我们英语老师的教学思维必须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观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英语教学由“逼迫教学”向学生的自主“想学乐学”的转变。即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并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目标。
二、创新英语教学新模式
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要想克服传统英语教学带给学生的“哑巴英语”现象,英语教师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创新英语教学的模式,真正地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而在当下,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精神、探索意识的教学方法,并未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或停留在教学论文中,或出现在领导的讲话中。平时的教学中,不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便是用“启发式”之名,行“注入式”之实。笔者认为,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二是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三是探索学习的教学方式。如何将这三种教学方式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全新的有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才是广大英语教师应当认真考虑的突出问题。当然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还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还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三、优化英语教学新手段
新课改对英语教学带来的最大冲击,恐怕就是英语教学手段的变化了,要想使学生融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氛围中,如何优化英语教学手段,创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成为尤为关键的问题,毕竟相对于传统的“笔——板”教学,这些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才可以实现。笔者认为,在计算机与网络全面普及的今天,英语教师就是要学会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英语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当然,无论你采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课程知识及教学体系都有了质的变化,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不能安于现状,认为自己有几年或多年的知识积累就能应付可能出现的所有教学难题和突发情况。从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来看,新的英语教材较之以往,课程的内容更具丰富多彩的特点。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并且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也日益密切,以往我们可以对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和知识不闻不问,懒得理会,但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则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教学竞争中立于不败,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家人以及有识之士的积极参与,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