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13-08-15宋岩
宋 岩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511450)
一 创业教育的发展
国外创业教育发源地是欧美,迄今为止已有50多年的历史。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创业教育研究较早、较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创业教育活动最早发生于哈佛大学在1945年所开设的创业精神的课程,斯坦福大学从1949年开设创业课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少开设一门创业课程的大学从1991年的351所增加到现在的大约2 100所,超过美国4 000所大学总数的50%。不仅管理学院开设有创业课程,在经济学院、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护士学院等都有开设。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已经开始培养创业学的博士,各学院的创业学首席教授已经有100多位。有关创业教育的探索起始于百森商学院,现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正规创业教育体系。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都积极扶持发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体系趋于成熟。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提出了除了对学生进行传统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还要让学生拥有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指出在“学位不等于工作”的时代,社会更需要高校毕业生不仅是现有职位的求职者,更应该是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4月第二届国际技术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为了21世纪的挑战,必须变革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也很快,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推出学生创业大赛,并允许优秀学生休学创业,到1999年,涌现了11家创业企业。1999年3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五位MBA学员参加了亚洲创业计划大赛,在13所商学院中其创业方案获得冠军。四川工商管理学院1999年开办以来,引进TOPMBA教学模式,实现了MBA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以团队策划、创业方案代替论文写作,学生创业方案已有数百项,其中三分之一得到实施,培养了一批创业企业家。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创业教育正式进入我国高校是从2002年3月教育部确定了九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开始的,这九所高校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10月底和2004年5月中旬,教育部高教司先后组织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300多名教师接受了培训;委托北航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创办了“创业教育通讯”。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于2004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开展了创业讲座、培训和创业计划大赛;2005年学院投入100万元设立了创业基金,支持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自主创业;学院还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演讲,传授创业经验,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二 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意识是对创业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它是创业行动的先导,指挥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6月美国考夫曼企业家领袖中心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有91%的美国人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可见,在美国整个社会已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而这种氛围又会极大地促进创业的发展。
创业精神是一个过程,即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不以当前有限的资源为基础,而是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创业精神包括发现机会和调度资源去开发这些机会。只有具备了这些精神,才能积极主动创业,才能取得创业的辉煌。创业能力是在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上创造、创设或开创一番事业的本领或能力。创业成功与否,取决于创业者创业能力的高低,同样的环境下,创业能力越强的人抓住机遇、成功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哈佛大学拉克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但任何一个梦想成功的人,倘若他知道创业需要策划、技术及创意的观念,那么成功已离他不远了”。
创业方法是在创业过程中采用的发现和捕捉机会、创造或开创一番事业的本领或能力。创业方法是在创业过程中采用的发现和捕捉机会、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方法、手段、创业能力和创业方法是达成创业目标必需的技能性素质。
三 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可以拓宽女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路径
对女大学进行创业教育,是改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很好路径。女大学生就业难既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又受社会性别观念和性别歧视的影响,使女大学生的就业的环境比男大学生要艰难,而且屡遭就业挫折。所以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使其尽快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从岗位的应聘者变为岗位的提供者,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展示女性精英的独特色彩,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但也应看到目前大多数女大学生对于创业问题比较谨慎,处于只“敢想”而不“敢干”的局面,所以,对其进行创业教育时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转变思维模式,拓宽就业思路,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同时,国家也应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学校和社会要构建创业教育环境,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体系,使她们“愿意创业”、“敢于创业”和“善于创业”。
(二)可以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其自身独特的性别优势,发挥其潜力
相关研究表明,女性在创业动机、创业领域、创业过程等诸多方面与男性有一定的差异。但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还是贯用研究男性创业的方法来研究女性创业的问题,忽略了男女两性在创业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强,大多数女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满怀热情,并能理性看待工作和创业之间的关系。她们创业的目的不仅仅是缓解就业压力,获得经济报酬,更重要的是将自身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为社会创造价值,使自身的能力得以发挥、才华得以施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女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创业素质不高、创业技能不强和心理准备不足,加之面临社会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排斥,使女大学生创业活动面临重重障碍。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来说,没有考上普通本科院校本身就是一个较大的难以自拔的挫折,加上创业活动的艰辛和不易,更容易使她们产生对自己能力怀疑的自卑心理,从而对创业产生畏惧和抵抗的心理。因此对女大学生实施性别差异化的创业教育成为其教育工作的重点。让女大学生认清她们实质上对创业必备的品质、能力、素质及自身创业的优劣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只是她们的优势在创业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只有认清自身的性别优势,才能发挥其作用。《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具有成功的潜质。女企业家经营的企业中,盈利比例比男企业家多7.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少12.1个百分点,而她们的收入水平和外语水平也较男企业家略高。女性的细致性、情感的丰富性、节俭勤奋、善于沟通、坚韧性、谨慎稳重以及直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等是男性创业者无法比拟的性别优势。所以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女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对自身性别优势的认知,发挥其性别所具有的长处,不断增强女大学生创业的信心,使自主创业成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一种潮流。
(三)可以激发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提高性别敏感度
由于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许多人的头脑中。这些社会性别偏见或多或少也影响着现代女大学生,使她们在就业选择上,偏爱职业上安稳的、正式的固定单位,而现实中这些就业渠道已经变窄,大女学生的这种选择使得就业前景更加艰难。从长远的角度看,千军万马挤在所谓体制内的工作单位,会使一部分女大学生的潜能和可持续性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使这些优质资源被浪费。所以要在创业教育中融入性别意识教育,将其渗透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许多高校其中包括女子学院都将女性教育引进课堂并根据女性的身心特点对女大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通过成立创业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女性介绍她们其创业的经历,以形成示范效应;举办创业论坛和讲座,激发女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培养创业素质。从而克服和解决她们在创业准备过程中要经受的传统与现实、自尊自强与自卑依赖、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认识到男女两性作为人的同一性上应该有同等的尊严、同样的人格以及公平的发展待遇等,从而唤起其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其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一名和男大学生一样的,在人格上自尊,能力上自信,学业上自立,创业上自强的现代女大学生。
[1]毛慧芳,陈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建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115-118.
[2]孙宇杰,侯彦杰.浅谈女大学生创业教育[J].学理论,2011,(30):130-131.
[3]徐园媛,杨登陆.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消费导刊,2010,(5):152.
[4]徐杰玲,徐朝亮.女大学生创业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6):105-109.